民族声乐的表演艺术研究

2017-07-06 18:41黄凰
艺术评鉴 2017年9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民族声乐

黄凰

摘要:民族声乐表演艺术扎根在民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上,其地域色彩浓郁,表演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民族声乐表演艺术也随之变化,在继承民歌、曲艺和戏曲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唱法的精髓,逐渐拥有了一套独特完整的民歌演唱体系,最终形成了科学性较强、艺术性和民族性较高的声乐表演艺术。我国大多数观众不仅关注歌唱演员的演唱实力,还关注他们的艺术表演能力,因此,歌唱演员应加强声乐艺术表演的基本功训练,以达到声与形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民族声乐 表演艺术 风格色彩 表演能力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031-03

一、民族声乐表演要素的构成

民族声乐表演要素主要指形体表演。形体表演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这几个要素。其主要对歌唱演出起到辅助性作用,它传递着歌曲内容信息,表达着歌曲深层次的寓意,使得民歌演唱具体化和生动化。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要求是将手、演、声、法相结合,融情于景、声情并茂地去歌唱,除此之外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肢体语言

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分两类:第一类是歌唱语言的艺术,第二类则是肢体语言艺术,肢体语言通过肢体动作来传递歌曲内容。民歌演唱中肢体语言有两种,美感表达方式和表情功能。

1.美感表达方式

美感表达方式有着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通过运用美感表达方式,提高了歌唱演员的艺术境界,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体现在以下三点;(1)民族声乐表演来源于生活,其表演不矫揉造作,能激发出观众的激情。这种激情是在外部事物的刺激下和人的感觉器官的作用下所激发出来的美感享受。这种美感享受是歌唱者丰富的肢体动作和歌唱技能的结合,从而使声乐表演艺术水平不断地提高。(2)肢体语言是内部情感和外部情感的结合,歌唱演员把他们现实生活的情感融入到肢体语言中去,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其每一个动作都是对作品人物精细的加工。(3)歌唱演员利用肢体语言表达方式来诠释作品的艺术价值,进一步提出了对肢体语言多样性的要求。怎样用肢体语言去展示声乐作品的美感,这是歌唱者值得研究的问题。

2.表情功能

社会系统分为语言符號和非语言符号两种,肢体语言属于非语言符号系统。远古时期,还没形成文字和语言,人们只能用手势、体态和简单的发音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信息经过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便形成了一种社会实践下的表情方式,后来人们将其理解为艺术活动。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表达声乐作品内心情绪和情感内容的重要手段。面部的微小动作都会对歌曲塑造的角色产生影响,比如善良的、凶狠的、可怜的、懦弱的人物特点都能从面部表情上得到判断依据。“情生于内而表于外”,发自内心表现出来的情感是真挚的,符合内外相统一的原则。虚情假意、故作姿态,这类表演表里不一,算是失败的表演。所以,歌唱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不要故意去做面部表情,应该是由内心情感的抒发转化成自然的面部表情。

(三)借物体态

借物体态是指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交流的体态。列如“挥动皮鞭”“拉着纤绳”“杵着拐杖”等,这些都是利用道具为歌曲演唱制造出了真实的场景,给观众们带来了真实生活的体验。

(四)伴声体态

伴声体态指舞台表演艺术中的非语言声音。比如“哭泣”“敲打地面”“拍手”等,这些大多数是情感的真情流露,有时为了加深人物性格特点也插入伴声体态的运用。歌唱演员常用伴声体态,如“打哈欠”的感觉去歌唱,会使声音通畅,避开扯着嗓子唱歌。

二、民族声乐的音乐艺术表演

(一)强化乐感的表演技巧

一位优秀的歌唱演员,能把音乐的旋律感和律动感展现给观众,让观众从视觉、听觉、感觉这几个方面来体验艺术作品的美感。达到这种程度的歌唱演员不仅具有美妙的嗓音,最重要的是具有好的乐感。歌唱乐感强的人,一开口就能做到旋律的流动性、节奏的准确性。歌唱乐感差的人,把作品演绎得支离破碎,听起来没有味儿。因此,训练乐感成了歌唱演员的重要课程。乐感训练有以下几点:1.音准感。歌曲的旋律由一系列不同的音高构成,再由不同位置的音符组成音程关系,最后形成了歌曲旋律线条,演唱者只有找准每个音符,才能把歌曲的旋律美感表现出来。音准是歌曲演唱的基础,音不准也无从练乐感。

2.节奏感。节奏感是演唱者根据节拍速度、力度、记号对歌曲的稳定性进行适当的把握。个别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出现节奏忽快忽慢,缺乏稳定性,切分音阶唱不准,自由延长节拍数,中间过门进入第二段找不到入口,这些情况都是节奏感差的表现。只有对节拍速度有稳定感的歌者,才能在歌曲演唱中有较好的乐感表现。3.律动感。音符随着时间的走动也在不停的伸展,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一些音乐片段记忆。不论是急促的音符,还是柔美的音律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一种内在的、迫使人激动的音符,这种不断流动的感觉称之为律动感。律动感是音乐发展的动力,哪怕是舒缓、平稳的节奏,也需要歌唱演员内心具有律动感。缺乏律动感的歌曲是死板的,声音是僵硬的,这种毫无活力的歌曲演唱,必然使观众感到厌恶。

(二)真情流露的表达方式

最能让人感觉到轻松愉悦的演唱是歌唱演员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表演,它是将语言与情感完美结合的音乐艺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研秋老师曾说过:“一名歌唱演员,如果唱歌不带感情,只重视歌唱技巧,也就是一个歌唱机器,永远不能成为艺术家”。可见歌唱表演不是只唱技术,而是通过技术把歌曲的情感表现出来,心灵投入到歌唱之中赋予歌曲生命力。这就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积累感情素材。要想做到真情流露,必须在生活中积累经验,歌曲的情感都是从生活中来的,通过词曲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提炼而成的声乐作品。如人们在高兴时会开怀大笑,悲伤时会抱头痛哭,这都是平时生活中的情感表现。因此,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演员体验生活也是一门功课,留意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事物和不同的人产生的矛盾冲突所呈现出的情感表现,经过收集素材并总结丰富的人生体会,对今后的舞台表演有一定的帮助。2.深入唱词的情景中。歌唱者如果不能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情景内容,演唱出的歌曲想必也是苍白无味的。一首歌曲需要歌唱演员对歌曲进行深入分析,死记硬背地去演唱,根本无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有些歌手不注重咬字,不在乎内容,对自己唱的是什么主题浑然不知,这样有再美的声音,也留不住观众的心。深入到唱词的情景中需要演唱者对事物有细致的分析,抓住人物心理,把歌词熟记在脑子里,认真地去表演人物形象。3.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观众。感动观众是歌唱演员追求的目标,感动自己需要歌唱演员内心丰富的情感,对歌曲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的境界。虽然对于普通的演唱者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但朝着这方向奋斗,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观众”的原则,将会一步步靠近所追求的目标。

三、民族声乐的舞台形体艺术表演

(一)手势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作用

手势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民歌演唱重要的表达方式。歌唱演员通过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烘托歌曲的气势,使舞台表演形象化和生动化。手势在民歌的表演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手势的描绘,引起观众对歌曲内容的认识。2.具有明确的指示意义,让欣赏者看到音乐表达的社会场景。3.在歌曲片段中,抽取重要部分进行说明、强调,突出主题思想。民族歌曲的手势类型有五种,分别是:1.“开”即双手打开,根据歌曲情绪发展的需要,营造出气势磅礴的感觉。如《江山》,歌词中“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演唱者在唱这一部分时,不仅要注意声音的通透、大气,更要注意手势的运用(“开”的运用),才能真正诠释好此歌曲。2.“合”即双手合拢,有减弱气势的意思,一般用在“开”以后,如《梅花引》中的“回眸一望,遍地芳菲都消尽”。3.“引”即一手高一手低,掌心向上做指引的动作,这个一般用于指明景物。如《故乡是北京》中的“不说那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潭柘寺的松”都可以用此手势。4.“定”即定住不动。一般运用在抒情的歌曲,更多情况下在曲尾结束用,给观众带来舒展或者圆满结束的感觉。5.“托”即双手向上托举,这类手势主要表达敬畏之感。如《绣红旗》中“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一片新天地,”这里最适合的动作是“托”着红旗唱,表达对红旗的尊爱。

(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是表达感情最好的工具,因此在歌唱中眼神的运用特别重要。下面把眼神分为5种,并对每一种做了详细的解释。1.“看”,看的眼神比较直接,如天上突然下雪,起身推开窗欣赏这美景,这时用“看”。2.“瞧”,是一种打量的眼神带移动状态,从上往下看或从左往右看,如把女朋友介紹给爸妈认识,父母不自觉地会上下打量一番即用“瞧”的眼神。3.“见”,这种眼神很坚定,如果认识新朋友相互打招呼点头,这就是“见”的眼神。4.“观”这种眼神视觉范围教大,如站在山顶上往下看,去欣赏山与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这就是“观”。5.“飘”,偷看、偷瞄一下,想看又不能看的感觉,两只眼珠不停地打转。在歌剧中,反派角色最常用,比如《白毛女》中,大地主黄世仁的管家常用这种眼神。

(三)形体表演要求

歌唱演员在演唱时如何使作品具有感染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形体表演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恰到好处的形体表演在歌曲演唱上会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要坚持形体表演符合作品的人物性格特点,如外向的人比较活泼,举手投足动作比较大,内向的人,则沉稳,喜、怒、哀、乐不表现出来。歌唱演员需要对生活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才能在歌唱上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在舞台上,演员就应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依据舞台的大小确定站立的地方,在布局上要有美感,形体动作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步子要稳、手势要大方,做到动作和步法相统一,切忌自然衔接不要生硬,体现出动态的美感。

总之,形体表演提高了民族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演唱者用精湛的表演把歌曲的“情”传达给观众,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心灵得到慰藉,这是民族声乐艺术工作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泳丁.论歌唱中协调的表现与训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2]郭进.从歌唱演员到声乐教师角色转换之我见[J].歌海,2006,(05).

[3]张屿梦.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自由节奏探索[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11年.

[4]刘军.论声乐作品的表演[J].艺术百家,2006,(03).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民族声乐
第30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活动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奖名单
汪星人的《戏精的诞生》,敬请观看
浅析表演艺术的真实性与生活的真实性的异同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