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分析

2017-07-06 16:41朱俊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管理理念高等学校

朱俊伟

【摘要】随着新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高校的办学模式和办学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原有的教学条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教育的实际需求,还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规模的改革与创新。“以人为本”理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党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基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对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 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14-02

前言: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学理念、办学规模等都在不断进行完善,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构建具有现代化教育意义的管理模式,制定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构建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忽视了学生自主性的关键作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将人才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能够有效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一、“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理论概述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念是指以被管理者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内容丰富、刚柔兼顾、统放结合的和谐管理为支撑,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师生间、学生间的参与式管理为主要方式,以灵敏高效、富有弹性的管理方法为保障的教学管理模式。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教学管理能够有效加强教学管理对象个性化和人才培养的统一化相结合,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弹性化教学,进一步推动管理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助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促进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应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满足现代学生对于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既要提升教学管理模式的严格性,又要确保教学管理模式的和谐性,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积极进行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意识的培养,打破传统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弹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氛围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现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高等学校在教学管理模式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滞后的教学管理观念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校在构建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教师很难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大大的降低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滞后的现象日益显著,阻碍了高等学校的发展与改革。教学管理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通过短期的完善就能够改变的,需要定期进行教育思想的更新,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手段,将教学管理改革作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点环节。

(二)行政色彩比较浓郁的模式

我国高等学校行政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并且这种行政化的问题始终存在于教育事业当中,并且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趋势。传统高等学校的行政权限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学管理职能部门,严格按照上级的行政命令办事,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权,很难充分的发挥出管理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造成教学管理模式行政化的主要原因是学校不重视管理岗位的设立和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的,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比较落后,管理部门岗位变动比较频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管理漏洞,甚至很多学校对于教学管理内容都不是非常的了解,缺乏完善的沟通机制,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导致大部分高等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都是以教学为主,管理为辅,进一步加重了教学管理模式的行政化色彩。

(三)缺乏创新的教学管理方法

很多高等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都过于重视常规管理,忽视了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作用。对于管理学校来说,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在开展高等学校常规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学校管理的创新,积极结合现代化的新思想和新思路进行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一直维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其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并且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经常会被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当中,很难准确的与现代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而且,从现阶段高等学校使用的教材来看,其教材内容编写重复、粗制滥造的情况比较严重,统一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管理的灵活性,丧失了教学管理应有的个性化和创造力,其教学管理方法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四)不健全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思想是在教学管理成绩卓著的高校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包含了很多能够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評估体系,具有良好的导向、激励、诊断和监督功能,通过将这些功能的有机结合来构建更加完善的教学管理评估体系,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质量。但是,现阶段高等学校在开展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体系,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难以明确教学评价的责任,严重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教学评价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教育工作进行规范,明确教学管理的导向,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诊断与反馈,从而了解到学生对于教育的实际需求,并且根据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确保教学管理效果的充分发挥。

三、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一)加强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管理

1.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观念

教学管理人员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高校人才的培养与创新。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始终活跃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其工作性质平凡而具体,工作内容相对比较琐碎,但是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满足现代学生对于教育水平的个性化需求。教育是一种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的服务,学校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应该以服务对象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成为高等学校提高其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日常工作中耐心的解答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提高管理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的综合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一名优秀的管理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思想素质,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价值,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能够从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了解社会中的政策和方针,并且有针对性的将具有教育意义的部分融入到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有序的进行教学课程计划的制定,编制一份具有高效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进一步发挥出“以人为本”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对高等学校学生的管理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目前,“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思想观念,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不断入侵的教育背景下,将“以人为本”与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高等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技能上的掌握,还有对于内在性格、气质、爱好等非知识技能的掌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常规管理过于片面,并没有发挥出教学管理工作“育人”的关键作用。高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以人为本”理念,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在各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教育,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于教师的传授。应该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彻底改变传统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从属和被动地位,相对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更希望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参与性,有效消除大学生在被管理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对于有效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这种自我管理的方式还能够为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便利。

3.协调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事情,是整个学校、学生、教师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层级有关领导、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有效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等学校要加强学生工作部门的机构建设,将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确保教学管理模式的顺利进行。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团队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进一步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的实时信息,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透彻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发挥出“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完善“以人为本”工作流程

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流程是单向的,缺少各个环节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高等学校深刻意识到了管理中服务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模式中的服务意识,鼓励教师与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教学管理的工作中来,进一步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确保各个环节的通畅性,从根本上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作用。下图为基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分为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基本建设管理四个方面,其中教学计划是整个教学管理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的核心,有助于教学管理效果的稳定提升。教学质量始终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当中,是教学管理的根本任务,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观念,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质量标准开展工作,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的质量。另外,高等学校还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评价和反馈机制,有效提升各个学科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现代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规模也应该不断进行创新,结合新时代的理念进行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满足现代学生对于教育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更加妥善的进行学生的教学管理。高等学校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模式的全过程中,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管理水平和职业素养,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提升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阳.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探索[D].中南大学,2010.

[2]王燕.構建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伦理规范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

[3]李楠.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模式管理理念高等学校
开放教育“旅游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探究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理念探析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理念探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