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娇
内容摘要:多媒体技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从而增加课堂的生机与活力,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发挥课堂应变能力,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关键词:多媒体 幼儿 教学
一、善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变静态画面为动态画面,变说教为具体形象视觉刺激,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感觉的协同作用,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轻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例如:中班综合活动《兔子先生去散步》,教学重难点是认识不同的标志,理解他们的含义,我制作了白板课件利用隐藏功能来隐藏各种标志,一开始是一只兔子走出自己的房子,开始往外走,他虽然看到了一个标志,但是没有去观察它,继续往前走,然后掉进了一个洞里,在洞里面看到了一个标志,但是也没有去观察它,最后是出现了一只小鼹鼠帮助兔子走出了地洞。幼儿对这段片子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也很集中,特别是兔子不看标志后出现各种后果,孩子们会很着急,这时幼儿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大家一起来讨论出现的这些标志的意义,了解看到的这些标志我们应该要做出什么反应,才能保护好自己。当兔子再次往前走时孩子们就会逐个说出标志以及它的含义,优化了教学过程。
二、善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鲜艳和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以及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兴趣盎然。
例如:新年活动《欢天喜地过新年》中,我一开始只是用了一些PPT图片和声音,虽然新年我们年年都过,但是已没有从前那种过年的气氛,所以孩子们对这方面经验不足,因此单单就几张图片根本无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感受新年的氛围。于是,经过思考,将课件进行了修改,把幼儿特别感兴趣的“点鞭炮”放入课件中,将PPT与FLASH动画结合,可以点击鼠标控制鞭炮的点放。这样的已改动使得幼儿在活动中看到点放鞭炮马上就开心的拍起手来,积极性高了,新年的气氛也来了,活动达到了预设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善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拓展幼儿的思维。
多媒体技术具有反复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移动画面或画面中的事物,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幼儿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
例如:音乐活动《大灰狼娶新娘》中,我先播放了PPT一段吹锣打鼓的声音片段,向幼儿提问:我们快来看一看,发生了什么事?幼儿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结婚娶亲了,有的说是过年了,还有的说是过生日了……。这时我及时用一张图片:一个新娘子,盖着红喜帕,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被小朋友們猜到了,今天果然是有新娘要出嫁,猜猜看是谁要出嫁呀?”有的孩子说是小老鼠,有的说是大灰狼。这时教师利用“聚光灯”在屏幕中,出现了一双“毛茸茸的手”,请小朋友猜一猜今天谁的手是这个样子的呢?有的孩子说是狼,有的说的虎,还有的说是豹,一时间众说纷纭,谁都不甘示弱地想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请小朋友和新郎一起唱着歌问一问新娘:“掀起你的盖头来,让我来看看你的手,你的手儿毛茸茸呀,是不是一只狗熊(狐狸、狼狗)你的手儿毛茸茸呀,是不是一只狗熊(狐狸、狼狗)?”新娘不回答,我继续出示新娘的身体部位,这一次,出现的是“一双尖利的脚”,再请幼儿猜测,用歌词问问新娘,新娘继续不说话,我再次继续出示她身体的其他部分,直到幼儿猜出新娘是谁。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猜测新娘的身份,挖掘了自己的已有经验,终于通过努力猜到了新娘,显得特别的兴奋和激动,忍不住欢呼了起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积极参与。
四、善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景,轻松地理解深奥的原理。
多媒体技术能将单纯的文本信息转换成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的结合,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并富有感染力的情景,调动幼儿的多个感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
例如:大班美工活动《风筝》,我事先制作了白板,在播放图片中,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中国民间剪纸的左右两边的图案和颜色,幼儿会说出很多在剪纸上出现的图案,但是很少有幼儿提到左右对称。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效果,营造将左右两边的风筝对折起来的情景,通过视频孩子们发现了风筝左右对称。这时我再播放视频将剪纸的左右两边进行折叠,幼儿一下就能发现有些剪纸的左右两边是完全重合的。通过演示之后,幼儿就自然而然地总结出这个规律。在之后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我就不需要反复强调,需要先对折纸,再剪纸,才能剪出对称的图案来。孩子们剪出了各种各样美丽的剪纸作品,我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他们显得特别地高兴。
(作者单位: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世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