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华
内容摘要:本文从语用角度出发分析副词“反而”在语用过程中具体的语用功能。副词“反而”在语用过程中具有信息功能、篇章连接功能及语气表达功能。
关键词:反而 信息功能 篇章连接功能 语气表达功能
“反而”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解释为:“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对“反而”的研究,多数学者从语义逻辑、句式语法、语用功能等进行研究。本文重点分析副词“反而”在语用过程中的信息功能、篇章衔接功能以及语气表达功能。本文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一、信息功能
從信息结构角度看,“反而”最明显的语用功能是突出焦点信息与指明预设。
(一) 突出焦点信息
句子传递的信息,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未知信息是表述的重点,即焦点。一般来说,在语言线性序列上越靠近句末,信息内容越新,越容易成为信息焦点,“反而”凸显的是与预期相反的信息。同时,副词“反而”可以与强调副词“是”配合使用,除了强化语气外,也突出了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信息焦点。如:
(1)反过来,全世界都公认的理论与学说,在中国反而行不通。
(2)援藏那么多年,孔繁森非但没有寄一分钱给家里,反而是老家农村的哥哥寄钱来西藏资助他。
例(1)预期应该是“全世界都公认的理论和学说在中国应该行得通”,“反而”是焦点标记,突出焦点信息“在中国行不通”。例(2)中“反而”与典型强调副词“是”连用,突显句子的信息焦点,即强调“老家的哥哥寄钱资助他”。
“反而”与其后的内容以逗号隔开,同样可以凸显其后的焦点信息。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认知凸显度越高,越能引起注意,越容易被感知。如:
(3)然而,至上的荣誉不但没有使武钢人感到满足,反而,更加刺激了武钢人的胃口,他们寻求一种特别的“通行证”,这就是正在国际推行的时髦的ISO9000系列标准。
例(3)“反而”位于句中并用逗号隔开,语音重读,短暂的停顿和重读能极大地引起读者的注意,认知凸显度高,凸显其后的信息焦点。
(二) 指明预设
预设可以从语义、语用和认知三个角度来做出阐释。这里所说的“预设”指的是语用预设,即语言交际活动中需要满足的恰当条件,以交际者的社会知识和逻辑推理等背景知识为出发点。带“反而”的分句或单句表示的是与预设相反的情况,这个预设往往是人们经验领域中公认的模式,或是事理、愿望、要求等,是一种明显的反向预设,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语境直接指明预设
语境直接指明预设出现在语境中,也就是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直接揭示了预设。这既可以使预设清楚明白,同时也可以突出预设与实际结果的关系。如:
(4)在走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之一的股票市场本应该生机勃勃,呈现出旺盛的发展势头,但在我国,股票市场为什么反而深陷困境之中呢?
(5)卡莱尔原本是个讽刺家,善于数落别人,更喜欢揭人伤疤,不料现在反而成了靶子。
例(4)中 “股票市场本应该生机勃勃”指明说话人预设,出现的结果却是“我国股票市场深陷困境”。例(5)中的“原本”标明说话人的预设,“卡莱尔善于数落别人,揭人伤疤”,结果句却是“现在成了靶子”,即“收到别人的数落,被人揭伤疤”。预期与实际结果语义上是矛盾的,二者是明显的转折关系,用“反而”来凸显这种预期与结果的反向预设关系。
2. 语境并未直接指明预设
在句子中出现反义对比性词语或者反义对比性事件,分析可知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是相反的。如:
(6)为什么我们经济发展了,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人反而死得更快了呢?
(7)舞蹈《对弈》通过记述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将胜负置之度外反而战胜老者的故事,颂扬了我国传统运动围棋怡情养性的神奇功用。
例(5)说话人的预设应该是“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寿命应该会延长”,但实际结果是“死得更快”。例(6)中“少不更事的顽童”与“老者”是对比性词语,说话人的预期应该是经验丰富的老者会胜出,可结果却是顽童胜出,用“反而”指明了实际结果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的信息。
二、篇章衔接功能
除了在句中充当状语外,副词“反而”还可以用于组织或调控话语结构,具有篇章连接的功能。张谊生指出,“具有连接功能是现代汉语副词的基本功能之一”。副词“反而”主要位于句中,用来连接施事主语成分和述事谓语成分。如:
(8)在语感上,这种省略式的感情色彩反而显得更浓,语气也显得更加夸张。
有时,施事主语成分和述事谓语成分之间可用逗号隔开,如:
(9)商税渐渐地超过了田租,于是少府收入,反而胜过了大司农。
“反而”有时能位于句首,这时施事主语成分在“反而”后,或者施事主语成分缺省。如:
(10)一番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怨气尽消。住宿3年,所有学生,一直坚持在旧宿舍而无人叫苦。反而,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磨练机会呢!
“反而”在篇章中连接话语,可在句中或句首,这不但证明语气副词“反而”位置灵活,而且还表明了语气重心、信息焦点的不同。
此外,“反而”能与关联连词“不但(不)”、“不仅(不)”、“非但”等搭配,如:
(11)而这一次,父母不但没有阻止,反而还相当支持。
(12)按规则李丽应该避让,但她不仅没让,反而一头撞上了李科的帆板。
能与关联连词搭配使用,是关联化的典型用法。“反而”在句中起调控和组织、连接话语的功能,使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得到显示。如例(11)中“没有阻止”与“相当支持”是顺向递进的关系,“阻止”与“支持”关系相逆,用“反而”来连接以及突显这种递进式转折的逻辑关系。
张谊生在《副词的篇章连接功能》一文中指出部分副词在篇章连接过程具有“对立式转折”功能[2],如副词“反而”。“反而”连接的前后部分在语义上是相反或相对,下文是上文逆向发展的结果,前后两部分有时是相互排斥的。如:
(13)结果,企业数量去掉了一半,全乡效益反而提高了64倍,一个全区最穷的乡一跃而成全区“首富”。
(14)世间上刚硬的东西不一定坚固有力,有时柔软的东西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穿透力。
例(13)中裁撤半数企业本应该是效益降低,但实际出现的结果是“全乡效益提高64倍”,例(14)中“柔软的东西有时却又意想不到的穿透力”,“反而”连接的下文是上文逆向发展的变化,起着转折连接作用。
三、“反而”语气表达功能
贺阳把语气系统分成功能语气,评判语气与情感语气;其中情感语气可分为诧异语气、料定语气、领悟语气、侥幸语气、表情语气[4]。副词“反而”表示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反的逆转情态,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情形,在语境中带有说话人的诧异语气。这种诧异情感语气的语用原因可以分析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偶然性
偶然性是小概率事件,而当小概率事件发生时容易引起人们的惊奇、意外的心理。如:
(15)于是胡什·决定,斋月期间每天放炮两次,一次放开斋炮,进食;另一次是封斋炮,禁食。斋月放炮的做法很快从开罗传到埃及的其他城市,后来又传到了其他阿拉伯国家,并沿袭下来。一名士兵的失误反而成了伊斯兰教的一种传统习俗。
(16)1988年,全国销盐2179吨,盐税收入10.47亿元;1992年销盐2314吨,比上年增长6.2%,而实际盐税收入仅8.61亿元,反而下降17.77%。上亿元盐税收入落入了私盐商、小盐场的腰包。
例(15)中的“一次失误”具有偶然性。例(16)中销盐量增加了6.2%,但是盐税收却减少,违反了一般的市场价值规律,具有偶然性。
(二)对比性
必然性的事物和事件容易被认为是常规,相对而言偶然性事件就被视为是非常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差异必然形成一种对比,对比的结果容易让人感到惊讶。当两者间的差异越大,人们越会感到诧异。如:
(17)特别是当今世界,多少人千方百计通过合法与非法移民途径挤进美国,他们竟反而抛弃超级大国公民的身份,从美国“出走”,屈尊当小国国民。
(18)一位老组织部长说:“以前招干,虽然粮食、户口管理那样严,但地区组织部批注后,县里发一个文件通知,公安局立即办户口,粮食局立即配粮,不收一分钱。现在粮食放开了,户口放松了,手续却反而又繁琐了。”
例(17)“多人千方百计通过合法和非法移民途径挤进美国”与“抛弃大国公民身份,当小国国民”形成对比,例(18)以前政策与现在的政策进行对比,易引起人们的诧异。
(三)主观性
说话人由于认识的角度、深度、生活经验的不同,对待常规与非常规事物的判断体现个体差异,具有主观性。如:
(19)七六年,地震时差点没给砸死。全校房子都倒了,大家都睡在一块儿。地震之后我反而莫名其妙有点解脱感。
(20)再后来,闯红灯时他就显得“一点羞耻感都没有了”,反而觉得心安理得起来。
例(19)中在他人看来地震意味伤亡、给人恐惧感,对“我”而言却是“有点解脱感”。例(20)在他人眼中闯红灯应该会有一种羞耻感,但对“他”本人而言却是觉得心安理得。
副词“反而”带有诧异的情感语气,这种语气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偶然性、对比性和言者主观判断的个体主观性。
副词“反而”在交际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语用功能,本文分析“反而”具有信息功能、篇章连接功能与语气表达功能。从信息功能来看,“反而”突出焦点信息和指明反向预设功能。“反而”具有调控和组织话语功能,起递进性转折和对立性转折作用。此外,副词“反而”可以表达诧异情感语气。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61.
[2]张谊生.副詞的篇章连接功能[J].语言研究.1996(1).
[3]贺阳.试论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5).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