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美丽 何欢宇 黄淼 陆信仁 王世忠
(上海市崇明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上海崇明 202150)
22%螺虫·噻虫啉SC防治番茄烟粉虱田间药效试验
樊美丽 何欢宇 黄淼 陆信仁 王世忠
(上海市崇明区蔬菜科学技术推广站,上海崇明 202150)
为验证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22%螺虫·噻虫啉SC对大棚番茄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我们开展了药剂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2%螺虫·噻虫啉SC1000倍液和1500倍液处理烟粉虱虫口下降程度均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处理,22%螺虫·噻虫啉SC1000倍液处理对番茄叶片烟粉虱的防效在2次施药后7d可达80%以上。
22%螺虫·噻虫啉SC;烟粉虱;防效
烟粉虱俗称小白蛾,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烟粉虱属,为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花等作物[1]。烟粉虱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株衰弱、干枯外,还可传播病毒病[2~3],成虫与若虫分泌蜜露还可诱发煤污病。上海地区烟粉虱年发生10~12代,多以蛹在保护地作物上越冬,发生盛期为5~10月,多晴少雨的年份发生偏重。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烟粉虱的主要手段[4],近年来,烟粉虱在上海地区茄果类蔬菜上发生猖獗,为验证22%螺虫·噻虫啉SC对烟粉虱的防效,我们开展了相关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22%螺虫·噻虫啉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提供;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番茄品种为瑞恒116。
1.2 试验方法
2016年10 月试验设在上海市崇明区文祥果蔬专业合作社大棚内。试验设22%螺虫·噻虫啉SC 1000倍液、1500倍液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以及清水对照共4个处理,各处理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25m2,重复3次,共12个小区。用手动喷雾器对番茄全株均匀喷雾,施药时番茄株高120cm,为烟粉虱发病初期,株发病率约为35%,第1次药后7d再施药1次。
1.3 调查统计方法
(1)成虫:每小区10点取样,每点查10株,每株每次均调查顶部5张叶片上的成虫数,共调查120株。(2)若虫:若虫调查也在同一株上进行,每株标定略靠中下部的连续5张叶片,调查活虫数,同样共调查120株。施药前、第2次施药前以及第2次施药后第7d、第14d进行调查。根据药前基数和药后各天的存活虫数,分别计算各处理区和对照区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采用SAS9.0软件Duncan新复极差法分析不同处理间防治效果的差异显著性。
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退率)]×100。
由番茄上部和下部叶片虫口变化趋势可知(见图1、图2、图3),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22%螺虫·噻虫啉SC对降低番茄烟粉虱虫口数均有一定效果,尤其在2次施药前和2次施药后7d基本呈现直线下降趋势,而在2次施药后7~14d呈缓慢下降趋势。从下降程度来看,22%螺虫·噻虫啉SC 1000倍液和1500倍液处理虫口下降程度均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处理,说明22%螺虫·噻虫啉SC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效好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图1 番茄植株上部、下部叶片虫口变化趋势(重复1)
图2 番茄植株上部、下部叶片虫口变化趋势(重复2)
图3 番茄植株上部、下部叶片虫口变化趋势(重复3)
表1 各参试药剂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效
由表1可知,22%螺虫·噻虫啉SC 1000倍液和1500倍液处理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效在药后各天均显著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处理,且药后各天防效均呈上升趋势。下部叶片的防效稍高于上部叶片,说明药剂对若虫的防效稍高于成虫,这可能与成虫虫口基数降低、产卵量减少有关。22%螺虫·噻虫啉SC 1000倍液处理对番茄叶片烟粉虱的防效在2次施药后14d达到最高值(上部叶片防效86.67%,下部叶片防效90.10%),22%螺虫·噻虫啉SC 1500倍液处理对番茄烟粉虱防效略低于1000倍液处理,但明显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处理(最高防效为57.28%),说明22%螺虫·噻虫啉SC 1000倍液对番茄烟粉虱的防效最好。
烟粉虱的防治首先应加强预防,做好秋冬春季烟粉虱虫源基地和育苗房的防治,推广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可持续控制技术[5]。在烟粉虱爆发或初侵入时,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尽量降低农作物的损失程度[6]。试验结果表明,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22%螺虫·噻虫啉SC对烟粉虱成虫、若虫均有明显的防效,尤其以1000倍液对烟粉虱的防效最为显著,2次施药后7d对番茄植株上部和下部叶片的虫害防效均达到80%以上,2次施药后14d对番茄植株上部和下部叶片的虫害防效均达到85%以上。22%螺虫·噻虫啉SC对烟粉虱的防效显著高于常规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且新农药品种的使用可降低连续使用同一种农药带来的作物抗性问题,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1]张芝利,罗晨.我国烟粉虱的发生危害和防治对策[J].植物保护,2001(2):25~30.
[2]刘爽.烟粉虱3种天敌捕食功能反应、行为学及其天敌间竞争干扰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
[3]高正良.烟粉虱的危害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2,2(4):92~94.
[4]李伟,方春雨,刘丽辉.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综合防治技术[J].当代蔬菜,2005(3):37.
[5]王联德,黄建.烟粉虱的危害及其生物防治策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5(4):365~371.
[6]刘珍,张丽萍,张贵云,等.烟粉虱的危害与防治[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