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平+杨帆
【关键词】 一小时体育活动;研究方法; 结果;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1—0086—01
一、研究对象
从兰州市城关区的八所学校(白银路小学、飞天小学等)四五六年级中抽取了若干学生,还包括学校的部分领导、体育教师,以及学生家长。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
三、研究结果
1. 对八校“一小时体育”活动内容的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体育课能够完成占83.4%,基本完成占8.4%,而不能完成仅仅占了8.2%。学生不出汗的占12.5%,少量出汗的占62.4%,出汗较多的占16.7%。说明八校大多能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上好上足体育课;从出汗量可以知道,训练内容起到了一定的锻炼效果。
另外,从对学生及体育教师的调查反映出,八校都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并把大课间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作息时间表并且具体落实。上下午进行的占了66.5%,其中30分钟以上占到了91.3%。
2.对八校学生身心状况的调查结果
(1)八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及是否喜欢锻炼的调查结果。小学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很好的占66.7%,认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好的占29.2%,有81.9%的学生表示喜欢每天锻炼一小时。说明八校的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效果比较好。而不喜欢一小时体育活动与一般的占到了18.1%,这也说明各校活动在内容安排、组织形式方法上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八校学生喜欢的项目及是否进行了科学锻炼的调查结果。研究表明,学生基本能确定适合自己喜欢的锻炼项目。主要原因是学校开展的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丰富,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另外,会运用心率来控制自己运动强度的学生为62.6%,占多数,表明学生的体育活动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方法化。
(3)影响学生每天鍛炼一小时体育活动因素的调查结果。表示学习负担重的占52.6%,而活动内容是否有趣占32.4%,组织是否新颖占22.6%,是否有运动场地器材占40.6%,这说明学业负担依旧较重,学生在活动时有了选择性,对于内容、形式、场地器材有了要求。
3. 形成的特色
(1)学校领导重视,创新“大课间活动”品牌。通过访谈了解到,各校领导对体育工作非常重视,以“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并延长课间操时间,拓宽教育功能,构思设计版块模式,组织进行全区的评比、观摩,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大课间活动”已成为阳光体育运动的靓丽风景线,成为城关教育对外交流的名片。
(2)打造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城关区深入挖掘体育教育资源,发挥学校体育传统项目优势,引导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与体育优势项目结合起来,形成了学校各自的优势体育项目和特色运动队,形成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全区涌现出一批教育教学与体育教育交相辉映的特色学校,传统球类、田径运动、棒球、垒球、健身操、花式跳绳、毽球运动等特色项目不断壮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3)有较强的体育师资队伍。八校里有城关区体育中心教研组长4名,兰州市教学新秀5人,城关区教学新秀2人,这些学校有4人参加了金城名师工作室、7人参加了城关区区名师工作室的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城关区八校从体育与健康课、两操活动、早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竞赛等多种活动渠道来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各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成品牌优势,但是好看花哨掩盖不了学生体质健康成绩不突出的问题。调查的八校有部分学校的《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呈上升趋势,证明“每天锻炼一小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也有学校呈下降态势,说明“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实效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统计数据还反映出,大学校没有小学校体质健康成绩好,其主要原因是:班额大,场地小,人数多,不能让更多的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许多教师包括班主任对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理解不到位,活动中有效练习时间和持续强度不足;一部分学生不积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部分时间被挤占。
2. 建议
建立多种渠道的宣传体系,扩大宣传对象和范围,使“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深入人心;学校可结合各校社会资源、体育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还要加强各科老师们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对体育课被挤占的行为加强督察,保障应有的活动时间;教师要丰富课堂教法,改变学生不积极参与锻炼的行为;学校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将任务具体到人,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GS〔2015〕CHBZ060)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