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男
(哈尔滨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夏目漱石是日本的“国民大作家”,对日本文学界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虞美人草》是夏目漱石走上专业作家之后的首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重要作品之一。在日本,从连载之日起就受到极大的关注,但是在中国,它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研究的人并不多,而在这些研究当中,把女主人公藤尾死因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就更少了。藤尾是《虞美人草》中最重要的出场人物,夏目漱石在作品中也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她,那么我认为有必要对她的突然死亡进行研究。
【关键词】藤尾;死因;自我救赎;个人主义
夏目漱石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是日本文学舞台中一颗耀眼的星星。日本(朝日报纸)曾评选揭晓了一千年以来最受欢迎的50名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脱颖而出,位居榜首。虽然夏目漱石只在日本文坛活跃了短短的十二年,但是却发表了很多的作品,而且,不论哪部做作品都是富有文学意义,值得研究的佳作,直至今日也广为传播。《虞美人草》是1907年刊登在朝日报纸的连载小说,是漱石作为专职作家的第一篇作品,《虞美人草》的创作在当时日本国内也是非常受注视的。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初的明治时代,这一时期正处于日俄战争阶段,此时的日本面临着急剧的社会转型,新旧矛盾剧烈。日本青年对西洋文化极其推崇,他们呼吁思想解放,追求个性,崇尚自由,蔑视传统和旧式思想。小说围绕甲野和藤尾兄妹,宗近和系子兄妹,小野,孤堂老师和小夜子四个相互交集的家庭而展开。讲述女主人公藤尾是拥有绝世容颜的女子,内心却骄傲固执,在外交官父亲去世之后,为了侵吞全部家财,她联合自己的母亲想要赶走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甲野。藤尾父亲在世之时给藤尾安排了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宗近,但是藤尾觉得他是一位没有趣味的人,拒绝了他,选择了贫穷的诗人小野。宗近点醒小野,要他遵守婚约认真照顾未婚妻小夜子和含辛茹苦抚养他成人的孤堂老师。小野答应后决定和藤尾断绝联系,并且违背了和藤尾一起去大森的约定,藤尾在得知真相后终于恼羞成怒自杀身亡的故事。日本关于《虞美人草》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在这些研究中把藤尾的死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却不多。因为藤尾在《虞美人草》中是最重要的人物,藤尾的死到底和谁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认为这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藤尾的死因进行研究:
一、恋情的崩溃
我认为小野的背叛是造成藤尾死亡的直接原因。在作品中对小野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水底下的海藻在阴影处飘荡,不知道帆驶向的岸边有阳关。海藻只能任由波浪愚弄,搖右摆左。(略)命运之神命海藻朝夕晃动,于是海藻便朝夕晃动--小野是水底下的海藻”。众所周知,海藻是没有根的植物,只能随波逐流。小野是一名孤儿,没有家,像海藻一样没有根,是容易动摇的人。小野是受了孤堂老师的照顾长大成人的,虽然他与小夜子没有正式的婚约,但是小夜子和孤堂老师以及小野的朋友们都以为他们会结婚。小野去东京以后,被和小夜子具有不同气质的藤尾吸引,并打算抛弃小夜子,和藤尾结婚。但是,面对孤堂老师的养育之恩和小夜子对自己的感情,他没有勇气说出拒绝的话,小野就这样在藤尾和小夜子之间摇摆不定。
小野在接到孤堂老师和小夜子要来东京的信后,作品有这样的描写:“以前曾听过一个小乌龟的故事。小乌龟只要伸头便会挨打,既然每次都会挨打,小乌龟只能尽量躲在乌龟壳内。即便挨打的命运逼近眼前,小乌龟也尽可能争分夺秒地往内所缩头。想想,小野应该是暂时躲过现实判决的”学士龟”。乌龟早晚必定要伸出头,小野也早晚不得不翻转信封”,这段话说好听点是保护自己的方法,可实际上是逃避现实的行为。正如作品后面小野没有遵守和藤尾的约定去大森,没有勇气面对藤尾,选择和小夜子结婚等,这些都与这里的小野选择逃避的行为相呼应,把小野软弱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而关于藤尾的性格描写在作品第六章中可以体现出来:“等我哥哥结婚后,我会出门到处逛逛。”系子说。贤妻良母型的女人只会说贤妻良母型的回答。这世上没有比女人死心认为自己是为了服侍男人而生的女人更可怜。藤尾在内心嘲笑。藤尾认为自己的眼睛,自己身上的长袖,自己擅长的诗歌,均与锅子炭盆之类的截然不同。它们是在这美丽世间晃动的美丽的影子。当女人被冠上“实用”两字时—美女—会失去本来的面目,觉得受到无比的侮辱。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系子认为的“女人是为了服侍男人而生”“家庭妇女”这些思想,藤尾不能理解也不认同。藤尾认为自己不想成为贤妻良母,也不想为了服侍男人而生。所谓的贤妻良母,也就是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意味着女人要服从男人。但是,藤尾是一名外交官的女儿,她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有着不愿意服从他人的性格,特别是受女权主义的影响,她不把象征自己的“怀表”交给哥哥家野,表明了自己支配自己一生,坚决不让他人干涉的决心。按理说,藤尾与身份家世相当的宗近结婚是合乎情理的,但是藤尾拒绝了宗近选择了小野,她拒绝宗近的理由是“那种没有品位的人”,她选择小野不仅是因为小野是诗人,“有诗趣”,还因为小野没有我执,服从藤尾的命令,“我执强烈的藤尾为了爱情选择了没有我执的小野”,对于我执强烈的藤尾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自尊,她就像女王一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玩弄男人,但是绝对不允许被男人玩弄和背叛,如果被人玩弄的话,就好像别人侮辱了自己的尊严,还不如去死。
在作品的最后,小野不仅违背和藤尾一起去大森的约定,还要把自己要与小夜子结婚的消息告诉藤尾,藤尾被小野背叛,连象征自己的“怀表”送给宗近,也被拒绝了,严重打击了她的自尊心,最后“我执强烈的女人喝下虚荣的毒药与世长辞”,可以说小野的背叛,恋情的崩溃是造成藤尾死亡的直接原因。
二、漱石的自我救赎
作品中对藤尾死后细节的描写:“一切都很美,横躺在美丽装饰品的那人的脸庞也很美,骄傲的双眼永远闭上了。闭上骄傲双眸的藤尾,无论眉毛,无论额头,无论黑发,都美得犹如仙女”。虽然藤尾死了,但是却像没死一样永远美丽的活在读者的心中。不论是埃及艳后还是虞美人是活在人类世界具体化的美人,但是死后的藤尾变成“天女”,可以说被神圣化了,其中也能读出漱石自己的自我救赎。
伊豆利彦在《“虞美人草”的世界》这篇论文中,详细论述了漱石对藤尾的死的不舍之情。首先,谈论小野的原型问题,在夏目漱石的《道草》中,讲述了健三黑暗的成长经历和小野清三的成长经历,可以得出漱石自己是小野的原型的结论。而小野的恋爱对象藤尾一定是一位在漱石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女性。伊豆利彦明确阐述以《虞美人草》作为专职作家开端的漱石和楠绪子的关系:“把楠绪子的意象藤尾作为主人公,直面过去,在新的地点写出新的作品,作为新作家的出发点”。伊豆利彦还论述了《虞美人草》创作时出现楠绪子影子是因为在写《虞美人草》之前,漱石在《文艺的哲学基础》的演讲中曾经举了一个即使嫁为人妻也被别的男性爱慕的女性这样一个例子,这个时候漱石应该想的是楠绪子。然后,小说结尾藤尾的死和漱石的意识是一致的,伊豆利彦的证据就是:“漱石爱的不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楠绪子,是作为”过去的女子”,只活在他梦中和想象的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漱石和楠绪子,作品中的小野和藤尾,都是相爱却不敢接近,虽然不敢接近,但是爱的情感不曾改变。想要从痛苦中被救出来的漱石在《虞美人草》中选择了自救。楠绪子对夏目漱石来说是烦恼,漱石很痛苦,让妻子也跟着痛苦,所以对于活着的楠绪子即使是在想象的世界中也必须杀死。死的世界等于在永恒的世界中静止的活着,虽说只存活在自己回忆的世界,但是可以不受世俗的叨扰。假设藤尾没有死的话,那么她将会被封建传统道德包围,不能保证她能够得到幸福。即使作为一家的“家长”,她被周围认可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而且,夏目漱石看出小野是一位利己主义的近代知识分子,藤尾若和小野结婚的话,她处在家庭内外的这些不利的环境中只能被消耗,这对个性强烈的藤尾来说是非常残酷的,藤尾的美貌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消失。在日本人的美学意识中,不论什么都会像樱花一样在最美的时候突然凋零,这是关于死的美学。漱石想让藤尾在最美的时候突然死去,让藤尾的形象在读者和自己的心中留下烙印。在日本,死后的人不是变成鬼就是变成神,漱石把自己理想的女性楠绪子寄托成女神,即使现实生活中不在一起,在精神上也能一直在一起。由此可以看出,漱石是为了自我救赎,在作品中杀死了藤尾。
三、漱石的个人主义
夏目漱石在写作的过程中,创作出了个人主义这个思想,并且这个思想始终贯彻在漱石的作品之中。《虞美人草》的女主人公藤尾不是典型的东方贤妻良母型的女子,是像埃及艳后那样的美丽的西洋女性,她反抗代表家长制的父亲和哥哥的命令,自己决定自己的婚姻。她學习英语,熟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追求恋爱自由,自己选择结婚对象,把握自己的幸福。
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的第一条就是:如果想达到发展自己个性的目的,那就必须同时尊重他人的个性。我认为这个也是个人主义的中心内容,从这个内容来看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应该是赞成人的个性的发展的。漱石在《我的个人主义》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话:“关于个人的自由,正如以前所说的话,在个性发展上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个性发展与你们的幸福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凡是我向左而你们即使向右也与我没什么妨碍的自由,由自己掌握,不必追随别人”,所以夏目漱石对藤尾追求自己的幸福,发展个性的行为应该是赞成。
但是,夏目漱石所说的个人主义也不是为了发展自己的个性的利己主义,而是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若想要使用一定的的权利和金钱的话,一定伴有责任和义务。漱石的个人主义是符合道义和伦理的个人主义。虽然漱石对藤尾反抗封建的家长制,追求恋爱自由的行为表示赞同,但是她却违反了当时社会的伦理和道义。根据作品内容我们知道,藤尾父亲在生前就约定让藤尾嫁给宗近,这个约定所有的人都知道。藤尾却拒绝父亲安排的结婚对象,选择小野的这个行为,虽说是追求恋爱自由,但却也违反了信义。藤尾和母亲一起为了让小野成为自己的丈夫,打算把本应该继承家业的哥哥甲野赶出家门,这不仅损害了哥哥的权益,也违背了兄弟之爱的正常伦理。藤尾还是一名我执强烈的女子,她追求自由的行为没有顾及他人的利益,是只顾及自己的行为。漱石在《我的个人主义》中还说过:“那种唯我独尊随心所欲的自由,在社会上决不能存在下去”。《虞美人草》的最后写到,藤尾被小野背叛,被宗近拒绝接受“怀表”等原因,造成她突然死亡,我认为她违背个人主义也是造成她死亡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探究分析,可以看出藤尾的死因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小野的背叛是主要原因,但是漱石在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上之后,也为了解除自己的烦恼,自我救赎,杀死藤尾,希望她能永远美丽地活下去也是一个原因,还有违背夏目漱石的个人主义,漱石坚持自己的个人主义,通过藤尾的死,委婉间接地对当时日本社会进行文明批判。我认为《虞美人草》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在进行夏目漱石的相关学术研究的时候,不应该忽视它的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夏目漱石:《虞美人草》,[日] 茂吕美耶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2月版.
[2] 夏目漱石(著).三好行雄(编集).《漱石书简集》.岩波文库,1990.
[3] 杨雅婷:《夏目漱石<虞美人草>论—以藤尾形象分析为中心》,苏州大学,2010.
[4] 夏目漱石,我的个人主义[M].—《辅仁会杂志》,1914.
[5] 伊豆利彦(著).夏目漱石[M].日本:新日本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