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探讨

2017-07-05 15:09高志坚
甘肃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自主管理后进生

高志坚

【关键词】 班级管理;学习共同体;自主管理;后进生;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31—01

班级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班的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的相容与沟通,强调在共同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是学习共同体民主性特性的表现,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更善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来促进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他们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更善于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自己直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一、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首先要强化自主管理的机制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来促进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要抓好外部诱因,引发自主管理动机。只有长期坚持利用班会、班团等活动,对班级上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才能把一切外部因素都变成有利因素。课外要主动通过与家长联系,召开家长会,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等活动来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制定合理目标,激发自主管理动机,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来促进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目标的设置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符合他们的价值观,要适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要使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

只有创设了公平公正的氛围,才能巩固自主管理动机。实施民主管理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既做老师又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施民主管理,還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实施值日班长轮值制等,增强学生班级的主人翁意识。

二、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应创新班委建制

引导学生全面参与班级管理,要尝试建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要置于自愿、民主竞选出的班委领导之下,组长必须由班委推荐并自愿报名。建立的合作小组,能确保人人有事做。这样,班委、组长的领导功能能充分发挥,自主帮助,带动其他人共同提高。

学习共同体建设背景下的各项活动都应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由班委分配任务到各组,组长再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组员的身上。在班内初步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管理格局,层层落实职责,人人赋予权限,互不交叉,就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度与责任感。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还应落实值日班长检查制。由值日班长负责当天的班级学习检查,形成“每日制度化”管理(自学、上课表现、课间交流、课外阅读、拓展学习、互学互助、学习品绩评定)。重点对校内、班级中的学习表现加强督查,认真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班级主人翁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三、建设班级学习共同体,应在班级活动中培养自主管理能力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利用各种活动的机会实行管理自主化,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要坚持实行学生自主评价。 在目标管理的评价考核和学期素质测评中,班主任要尝试着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学生在评价中能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满足,获得自信;也能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这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充分体验。因此,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一些学生找出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对学生的整个评价过程教师应充分放心、放手,使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班级民主管理的气氛,也感受到参与管理评价需要的责任心。

四、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要特别关注后进生

俗话说,思想引导行动。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需要班集体的每个个体的思想统一。只有大家都融入了这个班集体,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才能圆满成功。所以要不遗余力地进行后进生的转化,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定位、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这个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觉参与自主管理。只有所有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纯正的班风、学风才可以形成,这样的班级才是完整的,也是完美的。

五、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还要开拓自主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把自主管理的时间、空间进一步延伸。早读要自行落实和检查记忆任务;午自修要自觉做到到按时学习和午休的良好习惯;课间要合理安排好休息和做准备的时间。在日常活动中,要尽量体现自主的理念,一贯坚持,学生的主体意识就能得到更好的确立,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能日益提高。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规划课题《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凭借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489)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自主管理后进生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