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最深处达1642米,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上最深、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它的形状似一轮弯月,因为水质好,透明度深达40.5米,又有“西伯利亚明眸”的美誉。
“贝加尔”一词源于布里亚特语,意为“天然之海”。在中国,这里又曾被称为“北海”,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活动地区,也是苏武牧羊之地。从地图上看,贝加尔湖狭长弯曲,形状好似一轮弯月。实际上,它长636千米,相当于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之间的距离,最宽处为79.4千米,面积达31500平方千米。
久闻西伯利亚“蓝眼睛”的名声,选择在11月来到伊尔库茨克州。这时间的贝加尔湖还没结冰,秋天金黄的树叶快要落尽,雪花迫不及待地亲近大地。尽管无缘传说中美到窒息的蓝冰,也错过层林尽染的景致,但那又如何?
后来我才意识到,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存在,她似乎每时每刻都和上一秒不大一样,她善变,却又让人隐隐感到永恒,她安静而蕴含力量,不 言语一句却总在吸引着你,让你目不转睛而小心翼翼。
贝加尔湖就是这样美的存在。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通过其深处淤泥中的微生物化石,科学家们大约判断出贝加尔湖形成于两千五百万年前。它位于欧亚板块内部,据说是因为亚洲地壳沿着一条断层慢慢拉开,出现一条地沟而慢慢形成。
在贝加尔湖幽深的湖底生活着很多珍稀生物,这里生存着超过1000种植物与超过2500种动物,其中有超80%的物种为贝加尔湖所特有。尽管多数时间看到的贝加尔湖一派祥和景象,但当雾从湖面上升腾起来,人们总是会对深不可测的贝加尔湖浮想联翩,认为某些古老的物种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变,可能真的会逐渐变成“水怪”。这让美丽的贝加尔湖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过往的船只常常提心吊胆,担心“水怪”来袭。
虽然水怪的存在颇有一些虚无缥缈,但在贝加尔庞大的水体中却的确存在着许多“小水怪”——贝加尔湖特有的端族类虾与其他的一些水生无脊椎生物。这些“小水怪”充当了为湖水过滤消毒的“清洁工”,让贝加尔湖清澈透明,坐实了“西伯利亚明眸”的美名。当然,贝加尔湖之所以透明度可达40.5米,还因为它属于贫营养湖,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低,藻类植物的密度比较小。另外,湖底又时常发生地震,产生的化学物质沉淀湖底,也使得湖水净化。
贝加尔湖还盛产稀有生物物种,其中贝加尔海豹就是世界上少有的生活在淡水湖的海豹种类之一。海豹本是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哺乳动物,而贝加尔海豹却完全适应贝加尔湖的淡水环境。它们身长最多只有1.6米,体重从50千克到130千克不等,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海豹。你可以在湖中部和北部看到它们,但其实它们的活动范围遍布整个贝加尔湖。平时它们除了捕鱼,就是挤在石头上晒太阳。冬天到了,它们还会在厚厚的冰面上凿洞以呼吸空气。
我们在湖中最大的岛屿——奥尔洪岛上停留了4天,想要近距离感受西伯利亚蓝眼睛的魅力。
奥尔洪岛的北线游贯穿雪地和森林,一路上坡下坡,颠簸不断,除了司机,全车人都抱着好奇的态度望着窗外,忽然,车子在坡中央停了一秒,又往下溜了一点。乘客们脸一僵,倒吸一口气,没等回过神来,车子又开始往上爬,像个醉汉似的忽快忽慢、挪动着大身躯。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时,车子又整个翻过坡,车头冲下,重心转换,摇摇晃晃地下坡了。
有位英国游客坐在副驾驶座,略懂俄语,和司机师傅一路聊天,司机聊到兴起还总带比划、双手脱离方向盘,让乘客们看得又惊又笑。有趣的是,大家脸上的担心转眼就不见,更多的是对司机大叔的完全信任。这种无言的默契,给旅途悄然增添一份暖意。车里人来自五湖四海,此刻却像早已熟识的邻居一般。我们将共同度过这未知奇妙的一天。
胡日尔镇处在草原和森林的环抱中,只有1500人。这里的小镇生活,就像每天下午6点黑夜会登场一样规律。我们在奥尔洪岛住的地方,就是胡日尔镇上著名的尼基塔(Nikita)庄园。
庄园主人是前苏联的乒乓球冠军尼基塔(Nikita)先生,他在1994年建了这家客栈,20多年的经营带动了整个奥尔洪岛的旅游业。
天空转向淡蓝色,那是夜幕将要拉下来的前奏。不知是谁随意地抹上了几笔颜色,就变成了软糯的棉花糖,在空中飘呀飘。下一秒切换童话世界,如果你按下加速键,会看见天空变成一整幅流动的水彩画。你会相信吗,在东西伯利亚的一个岛上小镇,有这样宁静祥和的美丽,像一个低调内敛的姑娘,稍微粗心一些,你就不会看到她脸上流露的一丝害羞。
离开胡日尔镇,我们去了一个位于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交汇处一个名叫利斯特维扬卡的镇子,这里被誉为“贝加尔湖的大门”。小镇人口2000多,建筑也多是原汁原味的小木屋,和湖岸垂直的山谷,就是居民们住的地方。
初到利斯特维扬卡,天色已晚,湖边停着的渔船在风雪里显出几份落寞,湖水一声一声拍打着湖岸,似乎对冒昧到访的陌生人并不友好。
但我们在来时的路上,邂逅了一位会中文的俄罗斯女孩,伊列娜,曾在孔子学院学过中文的她,因为遇到我们而有机会说中文,她很开心,于是我们相约次日一起逛贝加尔湖博物馆。
第二天,天空放晴。沿着山谷三步并作两步奔到湖岸边,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整片贝加尔湖上,微风轻轻吹起涟漪,湖边白色的浪花盛开不断,那是貝加尔湖的裙摆。两三辆车驶过,四五个人站着垂钓,千万朵浪花哼着小曲前赴后继,贝加尔湖一扫昨晚的高冷,向我们张开怀抱表示“欢迎”。
我们沿着湖边大道散步去贝加尔湖博物馆,与俄罗斯少女会合。
贝加尔湖博物馆是栋三层楼的建筑,但馆内面积并不大,门票也不算贵。一楼是贝加尔湖的基本知识,能看到贝加尔湖特有的鱼类和海豹。二楼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贝加尔湖的水生生物,这其中多数是净化贝加尔湖的功臣。还有地下一层,可以体验模拟潜水艇,竟然还配有中文讲解。我们在一层的水族箱里看到了两只贝加尔海豹。它们身材浑圆,皮色暗灰,在水族箱里贝加尔海豹惬意灵活地游来游去,颇为可爱。
就在我们准备结束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馆后院有条步行登山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想沿着这条小道一路走下去,看看会发现什么别样的景致。果然,这是一条通往切尔斯基山的小径,我们最终在黄昏时分步行登上了切尔斯基山,俯瞰贝加尔湖。
此时听不见湖水拍打岸边的声音了,贝加尔湖像在打盹儿,看上去安详美好。伊列娜却说起她曾和朋友横渡贝加尔湖的惊险故事: 那是一个晴好的早晨,贝加尔湖风平浪静,他们乘船到湖中心时,天公却脸色突变,湖面上刮起大风,瞬时间波涛汹涌,眼看雷雨就要下来,整船人赶紧驶向最近的岸边避雨。伊列娜说“那次可把我吓坏了”。
望着此时眼前宁静祥和的景色,我还在幻想,没准湖里真有传说中的水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