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频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教育以人为本,其真正内涵也就是生命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一、善于运用教材,用心感悟生命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中学语文课本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极好素材,如《谈生命》《那树》《地下森林断想》和《人生》四篇课文都是以生命为主题的优秀范文。首先,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丰富多彩以及生命成长的规律、生命过程的艰难曲折,认识生命的意义。其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求在顺境中不骄傲,在逆境中不气馁。最后,引导学生联系个人感受,联系自然和社会中的各种有关生命的现象和规律独立思考,让学生慢慢地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充满爱情、亲情、友情等人类情感的作品,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充分解读领悟作品中的情感,从而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同学、朋友中的重要性,继而重视生命、快乐生活。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刻画,让学生发现一个普通父亲身上的善良、真诚、伟大,进而感受人间真爱,体会人间真情,感悟人性之美;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在“短衣帮”的冷漠和嘲笑中走向死亡,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震撼,进而尊重生命,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一种超生命的能量,表现出对生命的勇敢追求和对自然的认识与征服精神……用足教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丰富与心灵的充实,领悟生命的可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拓展阅读空间,珍爱生命
初中语文教材有必读名著和选读名著,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篇目,向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云成的《假如我能行走三天》……通过阅读这些课外作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命是美好的,然而生活是无情的,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困境和险情。因此,教师要与学生及时沟通,多从精神上关心学生,尊重他们,引導他们,提升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三、走向社会实践,书写生命芳华
初中语文教材每册都有六次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记载的是学生心灵的声音,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关注生命。比如以“热爱生命”为主题让学生写作,要求学生寻找身边那些热爱生命的故事,寻找那些热爱生命的人,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抒写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学生笔下有辛勤培育他们的教师,有治病救人的医生,有忠于职守的警察,有身残志坚的大叔……学生用文字赞美身边热爱生命的人,赞美他们用劳动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使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也有些学生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苦闷忧伤,写出自己的心路历程,把写作当作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生命的窗口,在化解心结、舒缓压力中激起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用习作传递着自己对生命的解读。
叶澜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进而体验生命,享受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有的意识。
(作者单位:崇阳县城关中学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