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进行,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高校会计制度不断改革并逐步确立,这些都对我国高校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对比企业会计与高校会计的不同之处,对高校会计制度的不足及如何改善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领域快速发展、我国高校面临的国内形势以及国际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使得《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这一部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办学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模式的变化、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实践,都给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合理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要求,改革传统的高校计制度势在必行。因此,我国高校必须致力于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合理的高校会计管理体制、会计部门参与高校发展的重大决策机制、高校会计核算体制,按照会计法的要求以及同国外高校会计管理接轨的要求依法规范高校的会计管理行为,以实现我国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有效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我国高校会计制度與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
高校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分别选择了两种相互独立,相互区别的收入、费用的计量基础。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确认本期收入和本期费用的标准。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处理手续比较简便,会计核算可以不考虑应计收入、应计费用、预收收入、预付费用的存在。但是收付实现制在一定期间内缺乏合理的收支配比关系,不能正确地计算和确定会计主体的当期损益。反之,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可以比较正确地计算会计主体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和盈亏状况。能够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当期的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更加准确地计算和确定会计主体的经营成果。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模式,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拨款,高校在取得财政资金之前必须编制年度预算,一旦高校的年度预算经过预算管理部门审批,就须按照预算来使用资金并编制决算报告,高校的资金使用受到预算的刚性约束与限制,会计核算的主要对象是财政资金的拨入、使用及结余,高校的财务管理强调对预算资金实际取得与使用情况的预算控制管理,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计量基础,一方面与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计量口径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高校的经济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是非营利组织,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和向社会输送人才,更加注重其社会效益,无法像企业那样以营利指标来衡量业绩。在高校会计核算中采用收付实现制更能发挥会计对资金流转的控制作用。
虽然企业会计与高校会计分别应用于不同性质的会计核算主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企业会计对于高校会计的发展和完善仍具有借鉴意义,如资产折旧的引入。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作一次性支出处理,不提折旧,无形中增大了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金额,造成作为净资产中的固定基金严重不实,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
三、高校会计制度的不足
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不合理、不规范是我国高校在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弊端。 我国高校是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资金的实际收付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高校不能参与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分配。造成政府教育部门拨付的各项经费的长期沉淀,成本核算以及收支配比都不是高校会计核算的内容,而成本核算以及支配比作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的重要方式,是决定一个单位能否使资金取得较大收益的关键。不合理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造成了政府教育部门拨付的经费的浪费。高校会计制度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成本核算以及对收支配比的研究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准确的资料,为高校管理层的重大决策提供财务方面的依据。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实行时间较长,财务管理人员按照传统的收入和支出模式进行工作,无法保证高校各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在经费使用方向以及经费使用效果等方面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无法实现经费的合理使用,甚至会在会计领域出现经费流失以及腐败、违纪等现象。
四、完善高校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1、改进会计核算基础,加强高校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严格依法规范高校会计核算,使高校会计核算能够真实反映高校的收支状况、统筹安排本校的各项科研以及教学活动、减少高校的财务风险、高校管理层能够得到本校真实的财务信息,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完善会计科目的设置。比如为了清楚地反映高校对外投资的会计信息,宜增设“投资收益”作为一级科目用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谨慎性原则考虑,可增设“应收账款”的备抵科目“坏账准备”、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
3、充实财务报告体系的内容,规范财务报告体系披露。目前高校的发展客观上使其成为一个理财主体,为了全面反映高校财务状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高校财务报表体系中应增设现金流量表,以便于管理者、债权人、上级主管部门及时掌握高校现金流的基本信息,通过现金流入、流出的分析和管理,能够有效地对经营活动进行动态控制,更好地做出经营管理决策。
4、重视相关人员培训。此次高校会计制度修订,从会计科目到会计报表都有较大的调整,变化较大。高校财会、审计人员对会计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和会计制度的有效实施。而大多数高校财会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进行账务处理,对高校会计核算引入权责发生制产生了畏情绪。因此,高校管理层应重视和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会计人才队伍的理念,组织会计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会计发展理念,用适应形势需要的会计理论指导每一个高校会计业人员认真履行高校会计核算的职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998) 105 号,1998-3-31.
[2]王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 石家庄铁道职业学院学报,2008(7) .
[3]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 的通知.财会便〔2009〕号,2009-08-20.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2006).财政部令第 33 号,2006-2-15.
[5]朱爱丽,陈长亮.如何实现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财会月刊,2010;8
作者简介
罗慧君(1983.06),女,汉族,湖北省天门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