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午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落幕。这是傅莹女士出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发言人的最后一年。5年,5场发布会,68次提问与应答,可以看做是中国最高权力机关的“形象代言人”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互动。时尚得体的套装,微卷的银发,优雅自信的微笑……今年64岁的她,这位中国外交战线上的“老兵”,一如既往地神采奕奕。
勤勉好学不改本色
1953年傅莹在内蒙古出生,在父亲的熏陶下,傅莹从小就对书籍充满兴趣,而阅读的爱好也培养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她的逻辑思维越加缜密。“文革”期间,因为父亲蒙冤被关押,傅莹中断了中学课程。1970年,在“上山下乡”的热潮中,她来到内蒙古西部的一个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年多。
在广播站工作期间,她毫无文弱女孩的娇气,而是像男人一样,经常携带沉重的放映设备奔走于兵团的各个站点,爬电线杆、架银幕,为战友们放映影片。日后,每每回忆起这段经历,傅莹总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體验身体的极限,饥饿、寒冷、体力透支、精神上的磨练等等,这确实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上山下乡锻炼了我能够吃苦、坚毅,而且做事情能够不计较得失,能够敢于去奉献”。
工作的艰苦并没能磨掉傅莹对学习的渴望与斗志。那几年,她硬是靠着自学,学完了高中各科目的知识。1973年,她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对傅莹来说,能重新获得专门的学习机会太难得,她非常珍惜。除了英语,她又选择法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可她似乎还觉得不够。大学毕业后,傅莹进入外交部工作,开始了自己十余年的翻译生涯。在第一次驻外工作期间,为适应工作需要,她又学习了罗马尼亚语。
35岁那年,凭借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傅莹成为邓小平的贴身翻译。84岁的邓小平会见48岁的撒切尔夫人,因为一时紧张,平时十分严谨的她不小心将邓的年龄翻译成48岁,好在邓小平笑着解了围:“好呀,我有返老还童术,竟然一下子和布伦特兰夫人一样年轻了。”此事在第二天就上了各大新闻头条,傅莹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无论是知识上,还是心态上她都要更加用心。此后,一有时间她就书不离手,身边放杯茶,几个小时也不挪窝,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她在书中看别人的一生,然后试着领悟,变成自己的东西。她每时每刻都在丰富自己,优化逻辑思维,提升外交能力,她的生命是不断学习的生命。
从外交官到人大发言人
或许是长期外交官的丰富经验,让傅莹成为人大新闻发言人的合适人选。1998年,45岁的傅莹被派驻菲律宾,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2003年,50岁的傅莹出任驻澳大利亚大使,她在澳大利亚任职的三年是中澳两国关系最好的时期。4年后,傅莹出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西方一些国家传递时受到严重干扰,傅莹出色应对,赢得各方赞誉。2009年12月,56岁的傅莹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直到2013年成为全国人大发言人,主管亚洲地区、边界与海洋事务等,其中就包括了处理南海和东海的主权争议。
2013年3月4日,她以全国人大新任发言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首次亮相即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从外交官到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发言人的转变,对傅莹来说,其实是个不小的考验。前有功成名退的李肇星,个人风格极具魅力,作为全国人大的前任发言人,在任期间诙谐幽默、坦诚直率,被记者们称为“铁嘴”。从这样的前辈手中接过这沉甸甸的一棒,傅莹的压力可想而知。每一次外交,都是一次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其他人面容严肃,剑拔弩张,唯她把刀光剑影化作无形,以无形战有形,温柔谈笑,也毫不客气地绵里藏针。我们不是弱者,自然不会“任人宰割”。
从最会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大使,到全国人大第一位女发言人,人们对傅莹的评价越来越多,有网友觉得她“气质大于年龄”,有媒体认为她“温雅中透着力量”。她自己却表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慢慢改进”。
柔软的是语言,强硬的是立场
如果说“被误读”是中国崛起面临的常态,那么直面外界“误读”背后的假设,呈现中国内部复杂迅速的变化和真实的内政外交构想,就是过去五年人大发言人讲述中国故事的逻辑内核。面对西方政客的偏见、无知和荒诞,她没有一丝慌乱,因为事实摆在那里,谁都不容置喙。无一处不彰显大国气度,无一处不有理有据有节。
2013年全国两会上,当CNN记者问到中国军费的开支时,傅莹开起了记者的玩笑:“我提前讲单项预算有抢跑之嫌,但是我不讲,你们是不是有点心塞?”她用自己的善意和幽默化解紧张情绪,为后续谈话营造友好氛围。2014年两会时,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也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傅莹毫不含糊地反问美国记者:“我们有一个很弱的国防力量,我们就和平了?”
国际交锋中,“怼人”能力max的女神每每上线,都能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2月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傅莹也是“舌战群儒”,针对各种提问,从容回应,见招拆招。面对有外国学者称,中国军费亚洲最高,傅莹从容应答“中国在过去经历了太多,我们需要靠自己站起来,中国的和平稳定是世界和平稳定的一部分。”其实,在去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她也是如此应对得当的。被质疑“中国是否已对前盟友朝鲜失去了控制”的论断,她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点出这种用语的西方化,三句总结掷地有声:“我们不控制任何国家,我们也从来没控制过任何国家,我们也不想被控制”。再谈朝核问题,傅莹反驳了外媒的中国威胁论,直面美国议员“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朝鲜人,你们不会去侵略他们?”技术问题可以摊开说,但也需要提供证据……
2013年到2017年,是世界格局历经深刻转型的五年,对过去五年发布会的提问稍加统计可以看出:军费预算、大国外交、法治建设、人大监督和环保民生构成了五年来人大发布会上的高频提问,而这些,也是国际舆论场上的中国常常面对的尖锐议题。面对这些议题,傅莹不仅能以柔克刚,还深谙以例说理之道。大话题“四两拨千金”、热话题“打通任督二脉”,问答之间,她是张弛有度的温柔“杀手”,在五年来的最末一场发布会上,傅莹称,希望在场的世界媒体多了解中国的“新故事”,而中国人自己也需努力,使更多的信息通达国际。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她的讲述不动声色,不着痕迹,却尽显一个大国的气度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