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军
一、观课议课概述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教研活动。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并不只是词的变化,而是教研文化的变革。“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特别是用心灵感悟课堂;“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它强调平等、开放,是对单向的、权威的听课评课文化的反叛,适应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如何有效观课
有效的观课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三、如何有效议课
有效议课需要以平等交流为基础。在平等交流的议课过程中,既要克服参与者消极接受评判和批判,防止自我省略与自我删除,又要防止采取高傲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非合作态度,唯我独尊。要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另外,在议课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身处地,同情理解
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些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到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2.面向事实,共同探讨
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凭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原因,不用外来的条条框框歪曲或滥用事实。这样才能使授课者和观课者心平气和地思考和研讨相关问题。
3.抛弃成见,理解可能
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新的生成,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这样才能使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在理解中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观课议课示例
笔者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英语优质课展评(读写课型)”观摩,并参与了观课议课活动。这是一节高二年级英语读写课,整节课目标明确、结构清晰完整、内容紧凑。从执教教师的有效输入到学生的高效输出,整个教学过程深入浅出,水到渠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成功的读写示范课,其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设计
1.从教学步骤与环节看:
(1)深刻话题,简洁导入。对于“人生是什么?”这一严肃的话题,执教教师通过29秒的动画视频导入了“29秒生命论”,简约而不简单,既生动有趣又激发了学生思考。
(2)以读促写,而非读写分离。平时我们处理常态的读写课,或是用现成的作文材料,或是就文章写读后感,而该执教教师为了让学生自然生成最后的写作,精心设计了写作前的各个环节。比如在快速阅读中让学生通过找出who、what、why三个要素,而迅速概括出文章的情节,即为写作的第一段;引导学生分析Rose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但同时执教教师并未完全依附阅读材料,而是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启发学生思考自己人生经历,即为写作第二段;依据电影《GumpFrost》中的经典台词“Life is like…”,让学生就“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life?”进行深度反思。循循善诱式的启发教学使“读”成为“写”的铺垫,“读”完全为“写”服务,即以“读”促“写”。
(3)注重思维阅读,关注学生情感,增强阅读体验。各个环节的设计都最大化地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本节课的难点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说出“What islife?”在设计这一环节时,该执教教师从两张对比明显的图片着手,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使学生水到渠成地得出不同结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情感在这样的阅读思考环节中得到了深化与升华。
2.从教学活动看:
注重技能融合,整合读写教学。本节课虽为读写课,但“读”与“写”并非是教师唯一处理课堂活动的方式。教学活动还包括了:视频阅读、图片欣赏、齐声朗诵、小组讨论等。多层次、多维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还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将各项技能得到了融合与提升。
(二)教学过程
1.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看:
教学风格个性化、学生参与多元化。执教教师热情飞扬,歌声动人,美式发音极具渲染力,“課前黄金五分钟”拉近了师生距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氛围融洽浓烈。但是可能是出于执教教师的个人行为习惯,该教师的执教位置基本固定在一侧,课堂提问或者活动参与的学生也偏向于固定在同一侧,这不利于全班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参与行为也是多元化的,从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分工、个人独立思考、台前展示都为本节课预设目标的达成添了砖加了瓦。
2.从教学活动的实施看:
突破文本框架、增强学生写作能力。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体现了美国语言大师Krashen的“语言输入”在二语习得中需要注意“i+1”的原则。如,从叙事情节中利用三要素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归纳故事情节;抓住Rose在演讲中涉及的富有哲理的一句话,启发学生思考“grow up”与“grow old”的深层含义,并突破框架,创设情景,欣赏诗意与哲理并存的“Life isnot from birth to death.There is a choice.”,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点可写。
(三)值得商榷之处
1.保持学生思维的完整性与辩证性。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上,该执教教师要求学生三人一组,合作分工各写一段。这样的教学活动的处理看似灵活机动,但本人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基于整节课上学生已经生成三段文本,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让学生使用linking words和transitional sentences更能触发并保护好学生的整合辩证思维,符合Krashen的“i+1”语言习得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本课的主题“What is life”,本人认为除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深度外,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广度。
五、结束语
总之,观课议课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延伸,是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实践表明,有效的观课议课教研活动,能准确地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优劣,对于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