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永兵
摘要:安徽省定远县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总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市场引领、社会协同”总思路,紧紧围绕“一环一带”建设任务,全力实施“7521”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进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本文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美丽乡村;美丽乡镇;加强建设
2016年以来,安徽省定远县以“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为总抓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市场引领、社会协同”总思路,紧紧围绕“一环一带”(即环江巷水库示范圈和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百里示范带)建设任务,全力实施“7521”工程,即高标准建好2015年度7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016年度5个省级中心村,建设二龙回族乡、仓镇回民村两个民族风情村镇、1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两治理、一加强”和11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进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
一、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措施与成效
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始于2006年,历经“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阶段。通过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危(草)房改造工程、“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工程、示范点建设工程等,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增加,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美丽乡村“一把手”工程和“一号工程”。实行县领导联系和县直单位帮扶共建制度,要求县领导每月到联系点指导美丽乡村建设不少于一次。要求各帮扶单位认真制定帮扶举措,积极帮扶乡镇开展建设。定期召开杆线整治、绿化、污水处理等专题会议,开展周督查、旬通报、月考核,建立协调体系,强化推进。下发《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在乡镇组建美丽集镇建设综合整治办公室》等10余份文件,健全制度体系。全县各乡镇成立了美丽乡镇综合整治办公室,乡镇长为办公室主任,经费由县财政按年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补助,主要职责包括镇容村貌管理、违法建设查处、出店占道经营整治、车辆违规停放清理等8项职能。各乡镇实行班子成员包保责任制,对项目建设、“两治理”等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包保到人,責任到人。
(二)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环境改善。按照“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服务功能完备的中心村。同时,积极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治理,全县已建和在建省级中心村19个,在建市、县级中心村6个,开展环境整治的自然村全覆盖,一大批“脏、乱、差”的旧村庄变成了美丽宜居的新社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坚持主体作用,激活民智民力。始终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民意、凝聚民心、激活民智、集中民力。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采取多种形式,紧贴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投资投劳建设美好乡村。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在规划选址、资金土地使用等关键环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加强村务、党务公开,营造合法公正透明建设环境,得到广大村民理解和支持。
(四)坚持规划引领,强化政府主导。坚持“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方针,充分发挥政府组织优势、专家技术优势和村民本土优势。规划设计人员和示范点紧密对接,深入了解村庄的文化底蕴,突出地方特色,留下乡土文化气息。
高起点编制规划,坚持“全域规划”,实施美好乡村五年建设计划,加快编制各具特色、各有亮点的示范点建设规划。县财政投入900多万元对全县21个乡镇建成区和省级中心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规划。注重村庄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衔接,力求点、村、乡镇有机统一。探索成立乡镇规划建设统筹委员会,配备乡镇规划员、建设员、土地管理员和水利员,构建县、乡两级监管体系,推进执行力下移。
(五)坚持因地制宜,彰显地方特色。根据各地不同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文化底蕴等实际,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特色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构建风格各异、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如池河镇岱山新村充分利用原有地貌特征将六大功能区通过广场、亭、桥、路等景观巧妙地融为一体;吴圩镇东大岗新村立足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将资源优势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对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的挖掘,丰富美好乡村建设文化内涵。如连江镇岳庄新村突出文化建设,通过一场(文化广场)、两堂(大讲堂、礼堂)、三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四墙(政策墙、法治墙、廉政墙、四德墙)、两馆(民俗文化馆、家风美德馆)等,打造出一个乡土气息浓厚的省级农民文化乐园。依托生态特色优势,以“生态、绿色、节能、环保”为引领方向。如桑涧镇把土地流转作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休闲、绿色优质为品牌打造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家庭农场。
(六)坚持城乡统筹,整合项目资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抓手,加大以城带乡力度,推进资金投入向美好乡村建设倾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大力整合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在全省率先成立农美投资有限公司,专门用于建设美丽乡村。为解决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问题,所有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所需资金,均由县级财政提供,县财政专项配套投入资金2.854亿元,同时以县农美投资有限公司为融资主体,向省农发行贷款8亿元,专门用于“百镇计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几年来,全县向美丽乡村建设投入专项资金3亿多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
(七)坚持大胆探索,创新工作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重点突出、示范带动、分类指导、统筹联动、发动群众、全民共建“等方法,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创造出不少新鲜经验,初步走出了具有定远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如定城镇周庄村龙佳种植家庭农场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经果林200亩,银杏园1000亩;炉桥镇盐化新村打造“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运输业、劳务公司,将农民介绍到二、三产业工作,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张桥镇北张村胡为民植保专业合作社与浙江绿润花卉苗木有限公司合作流转1000亩土地做花卉苗木基地。
二、定远县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由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综合性、长期性、复杂性特征,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升。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政府热,群众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少数镇、村干部缺思路、缺办法,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度不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规划有待完善。有的村庄规划设计缺乏应有的个性,与历史、文化、资源、产业结合不紧密,原生态的东西没能传承下来,特色不明显,虽然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很好,但总体感缺少灵秀之气;自然村整治和建设普遍滞后,有的村庄内道路拥挤、布局零乱,垃圾堆、污水沟随处可见;有的乡村规划编制起点低,没有有效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布局不科学,规模不适中;有的乡村规划执行力度不够,住房散乱,格式多样,土地浪费严重,规划引领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三)农民收入有待增加。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光靠财政投入不可能建成美丽乡村。目前,大多数乡村还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现有的产业规模过小,农民增收困难。传统经营模式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主导产业难以培育,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农村缺乏创业人才,真正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致富带头人少;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给农民增收带来大的成效。
(四)资金投入有待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工程,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大部分靠各级财政筹集投入,尽管财政投入每年都在大幅增加,但与美丽乡村建设需求相比远远不够。存在转移支付资金有限、县财政配套大幅增加难、社会资本引入难、项目资金整合难等难题。
(五)公共服务有待提高。目前,全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资源不足,条件简陋;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现阶段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服务、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
(六)监管机制有待健全。相当一部分乡村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重建设、轻管理、缺服务,没有建立或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公共设施损坏现象存在,公共卫生保洁困难。主要原因是监管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松、散、懒现象严重,乡镇、村、组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管理机制;管理维护资金短缺,财政投入的管理服务费较少,人员积极性不高,大多没有安排专门维护费用;部分村民素质不高,自我约束力差,不良生活习惯一时很难改变。
三、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的升级,要始终坚持长远观和全局观,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放眼长远,着手当前,在获取当前利益的同时,为长远利益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攥紧拳头办大事,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强化规划引领,把握战略转换,注重点与面的有机衔接,全面“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做到一手抓规划建设,一手抓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
(一)抓规划,规范乡村建设。要强化规划的一致性,以全县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为母项,以各乡镇总体规划为子项,实现中心村、自然村建设规划全覆盖,把美丽乡村规划与各专业规划通盘考虑,做到有机结合,实现“多规合一”。要强化规划的针对性,正确理解“村”的含义,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搞城市的“缩小版”,要坚持因地制宜、主题突出、风格各异的原则,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乡土味道、民俗风情、文化傳承和田园风光,把最原始的风貌、最美好的元素保留下来,实施个性化规划,打造各自的品牌和特色。要强化规划的执行力,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向中心村集聚;充分发挥乡村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大对乡村规划和土地的管理;进一步推进执法工作重心下移,杜绝违规建设。
(二)抓重点,实现乡镇先行。乡镇政府所在地是乡镇的经济、文化和人口集聚中心,起着示范引领作用。美丽乡村建设首先要实现美丽乡镇建设,加快乡镇政府驻地整治建设,实现质的提升。要把美丽乡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更高的定位、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措,把乡镇政府驻地环境治理和规划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好。
(三)抓产业,推动兴业富民。要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把推进环境整治与发展产业、促进创业有机结合,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扩大集约化、标准化基地规模,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激活农村创新创业活力。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积极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经营集体资金,探索以入股、租赁等形式发展符合当地的产业,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实施农业。要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职业技能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引导支持种养能手自主创业和返乡创业,实现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
(四)抓整治,加强环境保护。以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突出中心村建设、环境整治和兴业富民三大任务,以“路宽、水清、村美、人富”为目标,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道路住房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方面,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要常态化整治,进一步加大“垃圾、违建、河道”整治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治。要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环卫保洁、垃圾处置、环卫设施等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开展绿色家园示范创建活动,激发农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五)抓协作,形成建设合力。要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强化资金源头整合,发挥集中优势;完善绩效考评、责任追究和激励机制,确保整合后的资金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要强化项目带动引导,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坚持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吸引企业、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将项目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要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强化县美丽办公室的作用,进一步加强规划、国土、农委、林业、水利、环保、文化旅游等部门的协同,统筹县乡、村工作。
(六)抓管理,完善长效机制。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管理、服务“三驾马车”必须步调一致,健全配套的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体系。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到位,入脑入心,家喻户晓。要健全管理机制,探索村组日常管理、乡镇监督检查的管理机制,严格绩效考核,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缺服务”的现状。要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农村物业管理,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公共设施、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探索建立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省定远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