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美妙·奇妙

2017-07-05 16:07黎平平张宇俊
艺术评鉴 2017年10期
关键词:曲牌传统音乐

黎平平 张宇俊

摘要:江西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曲牌中“茶腔”的《南山担水》曲牌,以巧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揭示了奇妙的传统文化内涵,为传承研究戏曲音乐文化开拓了新的艺术空间。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传统音乐;曲牌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6-0021-02

地处江西南部,与广东、福建、湖南毗邻,称为“客家摇篮”的赣州,一个有400多年历史,在当地深受群众喜爱,以载歌载舞,歌舞戏浑然一体艺术风格见长,曾被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田汉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地方戏曲剧种——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音乐,在我国戏曲音乐板腔体、曲牌体两种结构形式中,属曲牌体结构形式,其300多首传统曲牌,根据弦法、结构、调式、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分为:“灯腔”“茶腔”“路腔”“杂调”,当地俗称“三腔一调”。

“灯腔”是赣南采茶戏的早期音乐,其中的大部分曲牌来自该剧种的传统剧目《九龙山摘茶》。如《春景天》《双牵手》《朗泡茶》《摘了一季茶》《官礼》《茶童调》等,还有部分曲牌来自赣南民间流行的“马灯”“龙灯”“狮灯”“摆字灯”“茶篮灯”以及“大堂花鼓”“小花鼓”“彩莲船”等灯彩音乐。“灯腔”曲牌的特点是旋律起伏大,音调雄浑热闹、节奏强烈、便于舞蹈,加上锣鼓唢呐的伴奏,更显赣南民间灯彩风味。

“茶腔”是赣南采茶戏的主要声腔,大部分曲牌来自赣南本地的民歌、山歌与赣南采茶戏中的“杂套戏”(也称“茶戏”)传统剧目中人物的唱段。如:“牡丹调”“三句板”“山歌”“上山调”“下山调”“斑鸠调”“长歌”“绣花”“打鞋底”等。“茶腔”曲牌的特点是高亢明亮、喜悦欢快、甜美抒情,富有浓郁的田园山野风味,易于传唱。

“路腔”是行走在路途上唱的歌。其中有不少曲牌来自湖南民间。如:“湖南路调”“湖南一韵”“对花”“十打”“折打”等。此类曲牌的特点是欢快、轻松、活泼、幽默,节奏感较强,尤其适合男女双方载歌载舞,与赣南采茶戏歌舞戏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相一致。

“杂调”顾名思义是舶来品,这部分曲牌主要来自江南流行的民间小调和曲艺说唱。如:“莲花闹”“白牡丹”“金钱花”“九连环”“茉莉花”“瓜子仁”等。曲牌的特点是小巧玲珑,优美抒情,适用于打花鼓、打彩、敬酒、猜拳等。这类曲牌一般不作为赣南采茶戏的独立的声腔运用,只作为一种补充。

以上各类曲牌中,“茶腔”中一道冠名为《长歌·送郎歌》的曲牌,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革命历史歌曲《十送红军》改编创作时吸收为音乐素材而唱响全国,家喻户晓。

《南山担水》也是“茶腔”中的一首曲牌,表现一位农村少女,担水浇菜过程中的肢体形态和隐秘在内心思郎的情感世界。该曲牌用巧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和奇妙的内涵表述为特征,揭示了客家少女淳朴的爱情向往与追求,诠释了赣南采茶戲音乐,秉承中国戏曲“虚与实、形与神、意与境”协调统一,高度融合的文化底蕴,彰显了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

《南山担水》曲牌唱词:

老妹担水荫南山,

情郎子哥 哎子有哎呦;

哪个阿哥同捱接一肩,

同捱接一肩 荷包并香鞋。

(“捱”地方语言,即“我”)

这是一首四句式体句结构的曲牌,文字既简短又质朴,结构却非常规整。

纵观开放型的中国戏曲文学创作,无论是古典传统剧目还是新创作的现代剧目,都要根据观众对戏曲艺术传统审美的需求,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构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事件、矛盾与矛盾冲突,设置戏剧情境、戏剧高潮,让观众受到思想启迪和得到艺术享受。在完成这些创作基本要素的同时,往往又要认真运用好全剧的“起承转合”的层次规律。《南山担水》曲牌,仅用了四句简短唱词,就把这一普遍规律,高度集中的浓缩为一体,突显了赣南采茶戏曲音乐文化中巧妙的文字结构功能。

“老妹担水荫南山”,是曲牌的“起”。介绍了人物——“老妹”,交代了事件—“担水”,强调了地点—“荫南山”。

“情郎子哥哎子又哎哟”,是曲牌的“承”。承接了担水的事件,启动了“老妹”在担水过程中,“思情郎”情感的流露。

“哪个阿哥同捱接一肩”,是曲牌的“转”。传递了担水过程中,出现劳累反映的肢体动感,延伸了追求爱情,思恋情郎的精神意志。

“同捱接一肩荷包并香鞋”是曲牌的“合”。“担水”仅是形式、追求爱情、寻找情郎才是思想内涵和根本目的。送“荷包”、“香鞋”是表达和传递爱情的信物。

整个曲牌中,“老妹”和“担水”是“实”的,“荫南山”“情郎哥”“荷包”“香鞋”都是虚拟的。可以看出,《南山担水》曲牌文字“起承转合”,“虚实结合”的巧妙完美。

《南山担水》曲牌音乐,根据曲牌的文字内容和“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运用四个乐句的旋律变化,与“起承转合”的文字结构相适应,把“老妹”担水的“形态”和人物内在的“心态”,美妙的表现了出来,是音乐唱腔创作外化于形,内修于心的艺术典范。

“老妹担水荫南山”是曲牌层次结构中的“起”。为此,在演唱“起”句时,一要把握住整个乐句中八个小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二要处理好乐句中前半段四小节与后半段四小节的对比变化。流畅解决平稳,对比避免平板。

“情郎子哥哎子又哎呦”是曲牌层次结构中的“承”。该层次旋律中同样四个小节,音高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此,在演唱“承”句时,声音的色彩应有明显发生,音量可适当控制,充分运用好旋律中八分音符切分音和下滑音相结合,把人物思情郎的情感美仑美奂的演绎出来。

唱到“哪个阿哥同捱来接一肩”,为层次结构中的“转”。“转”的点放在“思郎”到表现担水“劳累”上,是从“思”到“形”的转换。因此,乐句先用了两小节的强音和休止符,目的是把“老妹”担水时出现的气喘吁吁和疲惫形体,以便与前句的“情哪郎子哥哎子又哎呦”形成鲜明又强烈的反差,又用“同捱来接一肩”作为转入第四层次的“合”做了必要的铺垫。

为此,在演唱“转”句时,要充分注意乐句中“哪个阿哥”四个字旋律中连续出现的四个强音和休止符,演唱时必须运用腹部气息的支撑,把每个字强有力的弹出来,形成声断气不断的效果,一起呵成,彰显生活中担水时产生的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形体动态的特征效果,做到声形兼备。

“同捱接一肩荷包并香鞋”是层次结构中的“合”,也是该曲牌要表现的核心内容。“荷包”“香鞋”是赣南客家农村妇女日常劳动的手工制品,寄托着无限的情思。“老妹”在担水过程中累的上气不接下气,如此时有一位青年男子愿为她接上一肩,她就将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荷包”“香鞋”赠送给他,以示对该接肩人的谢意与爱意。因此,该乐句中在表达送“荷包”“香鞋”之前,重复了一句“同捱接一肩”,这并不是单纯的为重复而重复,是为了表现“老妹”追求爱情不是简单轻浮的,而是通过劳动生活来进行鉴别的,愿意“同捱接一肩”的人,便是热爱劳动且乐于助人的意中人,这样的人是可信赖的,值得自己去爱的人。

为此,在演唱“合”句时,一定要把着力点用在对“荷包并香鞋”的处理上,把“同捱接一肩”处理成“荷包并香鞋”的过度基点上,在演唱旋律时,从音量上加以适当的控制,此为“先仰”,待唱到“荷包并香鞋”结束句时,把全部的音量和力度以及蕴藏在内心的万语千言,一鼓作气的释放出来,此为“后扬”,以彰显“欲扬先仰”的演唱技能。

赣南客家农村,普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人刁灵不刁灵,看作田犁耙,女人聪明不聪明看做鞋绣花。“做鞋”“绣花”在历史上是农村少女闺中待嫁,婚后持家必修的立身之本。扎根民众的赣南采茶传统小戏《补皮鞋》《老少配》《试妻》等剧中,都有表现“打鞋底”“绣花”的表演身段和唱段,被一代代艺人传承下来。80多年前,中央红军离开赣南苏区,妻子将自己精心制作的“荷包”“香鞋”赠给即将奔赴远方的丈夫,寄托着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为人之夫的红军战士,接过亲人相赠的物品,踏上了艰难跋涉的漫漫长征路。这或许是客家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承。

《南山担水》,以其巧妙的文字结构,美妙的音乐旋律,奇妙的文字内涵,与“虚与实、形与神、意与境”的相融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承载了客家人对发生在那段漫长历史岁月的念想,正是今天保护传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题中之意。

猜你喜欢
曲牌传统音乐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聊斋俚曲是一个系统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土与洋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试论叠字体【叨叨令】
凉州贤孝的曲牌曲调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