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构建高职有效课堂的调查研究
——以护理技术实训课程为例

2017-07-05 14:03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信息化高职

凌 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信息化背景下构建高职有效课堂的调查研究
——以护理技术实训课程为例

凌 莉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有效课堂是目前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某地方高职院校2014级护理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四个班进行对比实验研究,对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课堂效果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评价为正向评价,表明引入信息化教学对构建有效课堂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可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效实施教学活动等方法构建有效课堂。

信息化教学;高职教育;有效课堂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个人终端进入课堂,信息技术正在对教育产生一场革命性的影响[1]。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2],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指出: “学校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声此起彼伏,教育信息化也推广了多年,可是通过调查[3]发现,许多高职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大都流于形式,实质上并没有多大改变,上课时虽然采用多媒体、视频等辅助教学,但实际上还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有效课堂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4];因此如何将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进行深度融合,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是目前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由此,笔者以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护理技术实训》为例进行了一学期的实证研究,在自身实际信息化教学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职有效课堂进行探究。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以某地方高职院校2014级高职护理专业大二的四个班级共15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148人、男生3人。年龄在20.13±0.68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人,对照组73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已学课程成绩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调研方法

四个班由同一教师授课,教学时数相同,教材均采用李秀云、殷翠主编的《临床护理实践》。实验组教学引入信息化教学,实施前进行教学设计(见图1),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对照组教学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先理论讲解和技能操作示教,学生再练习。

(三)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完成课前任务、提出问题、课堂展示、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小组学习活动的合作性等,总结评价主要是操作考核成绩。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小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包括课前资料的准备、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

图1 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

(四)统计学分析

1.数据来源

(1)考核法:采用学期末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按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计分);

(2)问卷法:学期末采用慕宇舸等编制的护理技术实训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学生用)[5],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详细说明填表要求,请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并当场收回。

(3)访谈法:在课程的最后,根据访谈提纲,对两个班级中学号尾号分别为2、9、14、17、21、26,成绩分别为上、中、下等共12名学生进行半结构性访谈,了解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所持的态度。

2.数据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 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21.0中文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指标包括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

二、调研结果实证分析

(一)学生护理操作技能考核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采用不同教学法后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性检验

从表2-1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学期末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为93.31±2.54分和90.75±9.32分,独立样本 t 检验的结果为0.026,在 95%的置信度下,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引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主要是引入信息化教学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视频和相关学习资料,到实训室仿真练习,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建构知识和技能;课堂中学生针对课前学习资料中的情景以小组团队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护理技能操作,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简单模仿操作导致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鼓励性的反馈、点评和答疑,课堂氛围轻松,学生更踊跃的自由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课后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到实训室巩固练习操作技能,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手机上反复多次观看操作视频,也可以通过QQ平台与老师沟通,及时解决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见表2)

表3 抽签结果统计表

由表2-2可以看出,在 95%的置信度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的评价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维度得分及总评价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引入信息化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授课教师、教学内容、授课时数、教学环境这四个方面基本一致,因此学生的评价没有差异是合理的;而教学效果的评价得分有显著差异,说明引入信息化教学得到实验组学生的认可,肯定了其教学效果。

(三)访谈结果

课程结束后从实验班学生回收评价表共151份,从访谈的综合结果得知,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信息化教学模式,认为课前学习中观看老师提供的视频资源比看书本更直观地了解操作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能随时通过信息平台得到支持;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对于课堂教学环节,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教学环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可以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关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其他看法,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新颖,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的机会增多。

三、信息化背景下构建高职有效课堂的途径、方法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高职实验组《护理技术实训》课程中实施一学期信息化教学后,实验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教学效果评价及学生访谈几个方面均获得了正向结果,表明引入信息化教学对构建有效课堂具有积极作用。结合笔者自己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课堂的构建:

(一)多途径提高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构建高职有效课堂的关键因素。笔者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最初,最大的困惑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笔者一方面参加本校组织的短期信息化教学培训、信息化教学专家专题讲座。另一方面在网上自主学习了信息化教学相关MOOC教程(如网易云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如何教你做MOOC、微课设计与制作等);此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以赛促教。最后,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尝试,课后及时进行自主性反思,邀请同学科教师听评课和专家评课,通过个人的实际运用体验,结合优秀信息化教学案例的学习,将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二)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有学者[6]指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将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的过程设计。” 因此,笔者在课程设计时以“学生”为中心,在课程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制订学习目标;为了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学习有效性,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和手段,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7],选择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策略;设计学习指南与任务,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探索、反思与创造;在设计教学评价时,选择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两种评价方法中更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因为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督促、反馈、再反馈并持续改进信息化教学活动。

(三)有效实施教学活动

笔者以时间维度为主线,在课前、课中、课后展开信息化教学。

课前:一是搭建一个信息化网络平台。经与学生的协商,选择在腾迅QQ上建立专门的班级群,作为学习资源发布、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二是提前一周发布各种信息化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合理的安排课前学习,本实验中的微课、视频主要是采取教师自己录制和从网络寻找供学生使用(根据反馈,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自己录制的高质量的微课和操作视频);三是在实验班的首次课上,对实验班的同学事先说明本实验的目的、大致的方法及一般性的要求,以取得学生的配合和主动参与,也有利于后续课堂教学的管理;四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实验班的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进行培训,引导学生干部发挥学习中的管理、带头作用;五是在网络平台发布学习资源的同时、自主学习的第四天及正式上课的前一天三个时间段上分别与每个班的课代表在QQ上单独联系,第一次联系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资源的下载情况,第二、第三次联系主要是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以便对学生起到督促、支持的作用,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六是正式上课的前一天请课代表帮忙收集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进行二次备课,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

课中: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和实物创设情境案例(课前已发布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中提出问题,由此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课前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可从中确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展示操作,操作完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再作鼓励性评价,然后结合学生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示范,最后分组实训练习,教师巡查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课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借助手机或实训室多媒体边看视频边自主进行巩固练习,此阶段教师依然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进行答疑、支持。

(四)诊断与改进

教师在课后要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以此不断诊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在教学设计层面,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内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在教学实施层面,要反思教学组织是否严谨,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在课程考核层面,要反思考核是否涵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有无突出能力考核;在教学效果层面,要反思是否解决教学重难点,有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通过多途径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对构建有效课堂具有积极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之外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效课堂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总结经验建议,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并为进一步研究信息化背景下构建高职有效课堂奠定基础。另外,学校管理层面的支持、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课堂活动的有效参与等诸多方面仍是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胡仁东.有效教学视导初探[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4(1):98-111.

[3]刘红星.公共课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报告[EB/OL].http://61.136.241.2/suite/portal/portalView.do?feature=blockItem&action=browse&blockKey=22305704&siteKey=0&key=24107181.

[4]吴百含.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26-27.

[5]慕宇舸,朱京慈,周厚秀.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7,10(5):906-908.

[6]李艳芳.中职课堂信息化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5.

[7]凌莉,王伟,张俊.MOOC环境下高职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高教学刊,2016(23):257-258+260.

[责任编辑:焦柳英]

2017-05-10

凌 莉,女,湖北黄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G421

A

1672-1047(2017)03-0039-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7.03.10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信息化高职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职业教育操作技能形成的心理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