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瑀泓(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K1602班)
抛开攀比之心,树立民族自信
文/陈瑀泓(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K1602班)
正方
【福建某中学“禁鞋令”事件新闻背景】
2月24日,福建某中学的一则通知截图走红。这则通知称,近期校园中攀比之风渐长,“学生不比学习却比鞋子”,甚至有学生要求家长购买昂贵的进口鞋。为了防止攀比行为蔓延,弘扬勤俭节约美德,该通知要求学生不得穿进口鞋进入校园。对此,该校老师表示,“禁鞋令”是该校近期发出的通知,其实只是校方的一个倡议,目前在某一个年级试行。
高唱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颂歌向前走的中国人,对于自身却总有一种自卑心理与倒退倾向。凡事都想要与外国的比较一番,心里总是抱着一种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潜意识。
前段时间发生的“中国人蜂拥日本抢光马桶盖”的新闻,就是因为这种意识造成的。而从小就深受这种风气荼毒的90后、00后们中时不时刮起“名牌”“进口”鞋攀比之风也就不足为怪了。而学校对此不良风气做出“禁洋鞋”规定,虽然在部分人心中甚至有些不可理喻,但在我看来并不是没有必要的。
走在今天的校园里,低头就可以看到各类花里胡哨的名牌鞋,若你问当今学生各种“潮鞋”的品牌,他们定能随口说出一大串洋文品牌,可若是问他们自己国家产的鞋,可能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两个,甚至还会嘲笑你不懂时尚,现在哪有人还穿国产品牌呀……这样的“洋鞋风”是艰难岁月里长大的父辈们不愿意看见的,但中国家庭里,孩子是家庭的中心,被父母赋予了太多期待,凝结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因此无论贫富,绝不能让孩子受到“委屈”,这是中国人福荫后代的“美德”。孩子们的腰板好像挺起来了,父母的腰板却因生活的重负被压弯。孩子理所当然地想:跟着潮流走有错吗?父母也是心甘情愿的,别人家的孩子都有呢,不能让孩子在别人面前“丢了面子”。难道国产鞋就真的比不上那些名牌洋鞋吗?难道我们的自信心仅仅来源于一个名牌标志吗?诚然,目前我国的产品与国际一流水准还有差距,但是即使是洋品牌的鞋子,很多也在中国代工,中国在鞋类的生产水准并不差。韩国经济腾飞时,国民们不遗余力支持民族品牌,才使得韩国出现了很多国际知名品牌,因此今天提倡学生穿着国产品牌也是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一种方式。
攀比使我们只看到别人的优势,放大了自己的不足,让我们失去了理智的判断力,成为了一味跟随着多数人脚步的“盲人”。人人口中都赞叹着祖国的日益繁荣与强大,却在一双鞋上对祖国丧失了最基本的自信心。
古语曰:“得意高歌,夜静声偏朗,无人赏,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对于一个自信的民族来说,攀比是没有必要的。以不卑不亢的心态看待祖国与他国的差异,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走出他人观点,选择自己脚上的鞋,走自己脚下的路,抛开攀比,自家拍掌,唱彻千山响。
点评
就新闻材料的内容而言,选择支持校方立论已失先机,但陈瑀泓从民族自信的角度论及事理,意图借立意高度来扭转局势,难能可贵!
立论不够坚决,思维尚欠严密反映了孩子在写作较复杂的议论文时尚有提升空间。立论有骑墙之嫌。第二段结尾,“但在我看来并不是没有必要的”,不够坚决的立论只会让后文的论证力量大打折扣。
论证中偷换概念。在核心议论部分中,“洋品牌”、 “国产品牌”、“潮鞋”、“名牌”,几个近似概念被不断换用,视为同一。
论及学生、家长的层次和从民族自信角度议论的层次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而缺少的恰恰是新闻背景材料的主体——学校。文章展现了一定的思维宽度,也暴露出一个极有价值的问题。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来说,随意回避材料主体,是极有风险的行为。
总分(按照高考作文标准):内容13分+表达13分+发展等级14分=40分
百家争鸣
“禁鞋令”只要施行得当,并无不可。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有能力购买名牌进口鞋,当校服发型都基本一致了,很多学生将鞋作为身份等级标识,不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李婉钰(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1511班)
首先,学校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攀比现象的确成为了校园常见现象问题之一。其次,同学们为什么会以攀比的心理选择进口鞋,究其原因还是国产鞋的市场竞争力不够,“进口鞋就是比国产鞋好”的错误观念加重了学生的攀比心。 ——过彦良(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1503班)
我认为这则禁令有因噎废食之嫌。学生的穿着打扮本就会有所差异,为了防止攀比便强令学生不得穿着名牌进口鞋,这既是对人身自由的限制,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举措。学校应该加强勤俭节约的教育,而不应该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强行禁止。 ——陈小康(湘一芙蓉中学 1506班)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喜爱,又有支付能力,买进口鞋穿自然是再自然不过的一件事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消费者有能力购买优质产品,自然可以享受消费的权利。攀比之风固然不好,但强制规定非穿国产鞋不可,也是矫枉过正。 ——张晋铭(长沙市一中开福中学 150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