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印的产生与流变

2017-07-05 16:11刘佃坤
齐鲁艺苑 2017年3期
关键词:白文印模朱文

刘佃坤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陶瓷印的产生与流变

刘佃坤

(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篆刻的发展离不开其材质的变化与历史性的因素,印章的最初起源就是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早在先秦、秦汉时期所使用的陶质器物上留下的花纹、早期的文字、以及后来的封泥、瓦当等等,可以视为后来陶瓷印章的先驱。陶质印完全出现印章形制的瓷印初见于晋,多出现于宋元,到了元末明初印章的滥觞、文人篆刻兴起,制作工序相对复杂的陶瓷印章由于其材质的局限性逐步淡出,直至清代以后逐步退出并被人所遗忘。上世纪80年代陶瓷印创作又开始进入现代印人的视野,然而研究历代陶瓷印章的著述鲜见,偶有文章提及一二,但无关于陶瓷印系统的发展脉络的论述。

陶印;瓷印;流变;功用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器物生产的早期阶段,已出现了用于复制纹样和文字的一种陶制印模。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十”字契刻原始文字陶模,与陈介祺所藏得陶器印迹“十”字形拓本相似。在青铜器的使用前,先民最擅长的就是使用陶器,在陶器上刻画,抑图案、印拍等。

“陶印”在《中国篆刻大辞典》的解释为:陶质印章,系以泥刻就印章后火范而成。清陈克恕《篆刻鍼度》:“《泥古録》载,吴门丹泉周子,能烧陶印。以胚土刻印文或辟邪、龟、象、连环、瓦钮,皆由火范而成,色如白定,而文亦古。”[1](P73)其胚质较细,成陶器的火度较高,有吸水性。“瓷印”在《中国篆刻大辞典》的定义为:瓷质印章。始于唐宋时期。多用于私印。明甘旸《印章集说》:“上古无瓷印,唐宋始用以为私印,硬不易刻。其文类玉稍粗,其制由龟钮、瓦钮、鼻钮。旧者佳,新者次之,亦堪赏鉴。”[2](P34)其质地致密透明,上釉,成瓷器的火度最高,无吸水性。

作为篆刻创作的一种材质和门类,在本文中“陶印”和“瓷印”统称为“陶瓷印”。

图1

陶拍印模形制有方形或接近方形、长方形、蘑菇形、椭圆形。主要是用于陶器的生产上,使得陶器压抑的纹饰呈现出多种纹饰。其陶拍已具有印章的功能了,其形制有印面、印台、印柄组成,也可以说是早期的印章了。浙江钱山漾遗址上曾出土一件蘑菇形陶印模。河南的永城造律台出土了龙山文化遗物的陶印模(图1)。杭州老和山新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出土了两件陶印模。在形制上来看,与后来玺印的使用方式是一致的。印模都具有印柄和印面。70年代中期河南渑池郑窑第三期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一件圆涡纹陶印模(图2)。

图2

古玺印即是由制作陶器抑压所用印陶的陶拍逐渐演变成陶文的印模章,再到铜质的印模和铭文的印章,然后发展到作为“凭信”“权力”的“印信”的印章。古之“土尔”字的写法应与陶土制成的印章有关系。

明徐官《古今印史》云:“《六朝精蕴》曰:玺,印章也,从玺从土。古之制字者,取命玺守土之意。”这表明陶制印章的使用要早于铜玺,或其他金属印。“土尔”代表了陶质的古玺印。之后才有了从“金”的“鉨”字。在此不多述。

陶印,其一是指玺印的质地为陶,经由粘土的混合、烧结而成;其二是指用以戳压在泥质陶上的文字或徽记的印模(此印模材质可为陶、木、铜等)。关于鉨印的质地,王献唐认为有陶、木、铜三种,并言“昔人未著録”。先秦之“印”皆称作“玺”,在文中为统一说法,故“陶玺”即统称为“陶印”。

图3

此处所指“陶印”即为带有可识“文字”的具有印章功能的陶质鉨印。在东周时代三晋陶玺“阳城冢”为现出土带有可识文字的最早的陶印(图3)。战国齐燕秦地区的陶器铭记,已大量采用抑印。其性质是陶工或制作机构的凭记。内容见有官署、地名、工名等,也有姓名私印。作为信用凭证的性质,已与玺印相同,但规格都较大。因陶工贫瘠,不能人人具有铜玺,其不能备者以陶玺代之。在民间陶坊中玺印材质多为泥质所烧制。

陶瓷印的产生演变本文以历史朝代为顺序,已著录和出版的陶印和笔者所见为数,列图表如下作出论述:

一、先秦陶印

此时期的陶印与金属印已同时存在使用,陶印的使用目的仅仅局限于“物勒工名”,因其功用的不同所以大小不同。“陯氏”陶印达8.1cm×8.4cm见方(图4),此印应用于大的陶器之上。出土此时期的齐国陶印居多。同时期陶文与陶印并存都有实物著录。“陈口参主事左里口亳豆”陶文与同模陶印,同时还有图表中前十方陶印都是陶文与同模陶印并存,并著录于《季木藏陶》。据李零《季木藏陶》著录以齐陶文居多,故陶印也相对出土的较多。“蒦口南里人口”此陶印与陶文并存,此陶壐文字朴茂,虚实自然天成(图5)。

图4 图5

印文地域材质朱、白文著录或出处蒦阳匋里口齐国陶质朱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雚之壐楚国陶质白文《中国书法全集(92卷)先秦壐印》奠(?)妻(?)齐国陶质白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襄城齐国陶质朱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贾幻齐国陶质白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悊尔齐国陶质白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隻口匋里口齐国陶质朱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隻口匋里口齐国陶质朱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陈口立事岁安邑亳口齐国陶质白文新编全本《季木藏陶》著录陈口三奠易(郑阳陈得)齐国陶质白文《先秦印风》口口里目口齐国陶质白文王献唐《五镫精舍印话》辛口口平料齐国陶质白文《中国印论类编》亳口易里主口口齐国陶质白文《先秦印风》城门陈口左里口亳豆齐国陶质《先秦印风》阳城冢晋系陶质朱文《先秦印风》口氏晋系陶质白文《先秦印风》口之鉨楚陶质白文《先秦印风》蒦口南里人口齐陶质朱文《陶文图录》蒦口里人口齐陶质朱文《陶文图录》文雅堂藏蒦口南里鹿齐陶质白文《匋玺室藏印》蒦口匋里人癸齐陶质朱文《匋玺室藏印》左掌匋亭齐陶质朱文《匋玺室藏印》

陈口参立事左里口亳豆陶质白文《季木藏陶》司工陶质白文《先秦印风》咸口里陶质朱文《先秦印风》幻賙陶质白文《篆刻三百品》陈槫三立事岁右廪釜齐陶质白文《篆刻三百品》

金属印与其它材质的构成此时期的印章体系。由于制陶业的发达,民间作坊与官窑并存,以及“物勒工名”的需要,存在大量的陶文与陶印(陶印还有待考古出土发掘)。

此时的陶印主要功用为抑印陶,与同时期的砖文、瓦文及其相似。早期的砖文瓦文大多数为戳印,由砖模、瓦模的玺印式抑出来。显然陶印的存在正是我国古代印章制度演变的时期。陶印对历史、考古和印章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种戳印式陶印增加了我们对陶文的认识,同时由于砖文与陶文的关系非常紧密,砖文与瓦文的印模也应有陶制的。唐长安砖瓦窑址中出土了陶质瓦当印模,呈圆饼形。

二、秦朝陶印

秦朝由于历史的原因陶印出土相对较少。但秦朝出土了吉语陶印,尚属难得。

印文材质朱、白文著录或出处咸新安盼陶质朱文咸阳滩毛村南渭河北岸出土敬陶质白文《先秦印风》咸阳故址敬事陶质白文咸阳故址沙昌阳侯大安相印(5.8×3.8cm)陶质白文成都文物2006年第4期总第93期疑者壹歉陶质朱文《季木藏陶》咸口里马陶质朱文《中国古代砖刻铭文集》

“敬”秦咸阳故址出土,陶质,白文。“秦吉语印多见铜质坛钮,此陶质印玺为正文,故应为印匋之母范。”另有“敬事”二字陶印,书体尚有战国遗韵,这说明,秦统一后,小篆已为流行正体字,但旧有的文字还有沿用现象。

图6

秦诏量的陶印模“疑者壹歉”世不多见。李零《季木藏陶》中著述。“此秦瓦量范也世不多见,生平惟见此四字耳。陈氏宝康觚宝藏古陶最多,未知由此范否。”[3](P300)(图6)

2017年,教育部职成司司长王继平在答记者有关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的提问时强调:职业教育“体量大而不强、产教合而不深、体系不完善、吸引力较弱仍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要同职业教育发展不强不优不活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

山东省博物馆藏始皇陶诏量铭文,全部是由四字印陶模分别抑压而成文。故应有大量诏量陶模存在,有待出土。

三、汉晋南北朝陶瓷印

汉代陶印从目前出土与著录情况看是很少,偶有发现。《封泥考略》吴式芬、陈介祺中著录的三方泥印,实为陶质印章。

图7

“黄神”为半通印(图7),印钮为羊形,已具印章的所有要素。黄神越章天帝神之印者,有曰“天帝使者”。《抱朴子》说“见前越作白异于印,当时传写之误曰印以封泥,则确有方士封泥印一种,此竟作封泥则非封泥,而与入山佩印文同,仍为方士之印”[4](P87)“因其不详为印为范之用故坿汉官印封泥纹”由此可见实为陶印而非封泥。“口黄口”与“天帝煞鬼”二印也是如此。

印文朱、白文材质钮形著录或出处黄神朱文半通印陶质钮作羊形陈簋斋藏出于长安口黄口朱文半通印陶质钮作羊形陈簋斋藏出于长安天帝煞鬼朱文陶印蛙钮寿光县纪台坤宋顺信印红陶临淄汉国委奴白文陶印

汉代陶印中,据王献唐《五镫精舍印话》中记载,首次出现了姓名陶印。“宋顺信印,陶印亦余得之临淄,红陶质极坚,上有柄,柄下削平。印文清利,似用铜印钤成,文匡四周;并有余泥,不甚整饬,殆亦陶印一种。本人既有铜印,此或为游戏所制。”[5](P879)由此看来,这方姓名陶印是由铜印钤成,出于什么目的已不可考,但却是作为姓名陶印的一种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魏晋南北朝陶印未见著述,东晋陶瓷印首出现,但笔者未见资料,故此不述。

四、隋唐陶瓷印

隋唐时期官印,本身相比较少,阮元于北京得“鸡林道经略使之印”。其弟子许宗彦考定为唐印。陈文述为其撰《鸡林道经略使印考》,并有诗记之。道光年间的瞿中溶著《集古官印考证》时见到“鸡林道经略使印”时发出了“如获珍珠船”的感叹。建国后,随着考古事业的开展,各地相继出土了少量唐代官印,其中有一些是陶印。

印文朝代朱、白文材质著録或出处云阳县印唐代朱文陶质《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夏州都督府印银州之印(双面印)唐代朱文陶质《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乾封县之印唐代朱文陶质《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乾封县之印(印面有印泥残迹,或曾用之器)唐代朱文陶质《二十世纪出土壐印集成》尚书兵部之印唐代朱文陶质《隋唐宋印风》相州之印唐代朱文陶质《古玺印概论》万年县之印唐代朱文陶质西安文物库藏蒲州之印唐代朱文陶质《古玺印概论》龙福寺印唐代朱文瓷印《隋唐官印研究》安定郡市印、长安县印,(双面印)唐代朱文陶质《二十世纪出土壐印集成》歧州之印唐代朱文陶质《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雍州之印唐代朱文陶质《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魏州之印唐代朱文陶质《隋唐官印研究》博陵郡之印唐代朱文陶质《隋唐官印研究》栎阳县之印唐代朱文陶质《二十世纪出土壐印集成》阴盘县之印(两面印)唐代一面白文、一面朱文陶质《隋唐官印研究》夏县印唐代朱文陶质《隋唐官印研究》

1975年甘肃临潭县牛头城古代城堡废墟发现唐代“蒲州之印”(图8),印面5×5cm,印文雕刻很深,与唐代的铜质官印相类似,印质属灰陶。1981年陕西榆林发现陶质两面印,其印文为“夏州都督府印”和“银州之印”(图9),皆属官署之印。还有“乾封县之印”“云阳县印”“尚书兵部印”“博陵郡之印”等等。其中一方同文的“乾封县之印”(如图10)据《二十世纪出土壐印集成》辑录其印体边缘经过修整,并且印面有印泥残迹,或为当时的曾用之器。对于这些陶质印章的用途现在有三个观点:一、罗福颐先生认为是历史惯例的殉葬之用;二、孙慰祖先生认为是官印缺位时的代用品;三、程义先生认为是辟邪物品或镇宅之物。关于此三种观点的正确与否还有待出土文物资料的考证和下一步的研究。但作为陶瓷印章,在唐代同样填补了金属印之外的空白,是与金属印同时存在的。作为官印其用途待考。但作为其属性与历史价值同等重要。

五、宋元明清陶瓷印

自唐以来,官私收藏书画的风气渐盛,所有者的鉴赏专用印记开始出现。唐玄宗李隆基曾在书画上钤有他的“开元”印记。后世接踵效仿,这也是帝王导向。至五代,两宋鉴藏印记的使用风气渐为流行。宋更是重文轻武的朝代。宋代金石之学兴起,收藏、鉴识古印和集辑玺印谱录的活动使一些上层文人对于玺印的审美眼光大为开阔,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用印的格调。个人审美的情趣,表现欲望得以在作品中自由表达,治印成为部分文人的一项追求。印材的选择(石质、铜、玉料、晶、象牙、陶、瓷等)也相应地进入创作主体的选择范围。陶瓷印又有其独特的审美,造型的随意性与釉料的丰富性,给文人篆刻家带来新的趣味。

图8

图9

图10

印文朝代材质著录或出处悟已往之不谏宋代琉璃印《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沙随程迥南宋白瓷澳门珍秦斋藏《珍秦斋藏历代玺印精品集》佛法僧宝南宋青瓷澳门珍秦斋藏《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拾芳南宋瓷质《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王押元青瓷《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元青瓷押印选》55方元青瓷《中国书法》2012.11总第235期著録徐乾学明白瓷《印材收藏》弄月明白瓷《印材收藏》卜远私印清紫砂《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米汉雯印清瓷御赐朗吟阁宝清青花伊秉绶印清陶印《印材收藏》柯山野叟南宋瓷《印材收藏》平安书简瓷北极驱邪雷院金陶《张》押印金元陶曹典重印宋瓷未之思也宋瓷雁足宋瓷信物同至宋瓷《印材收藏》龙北宋瓷印鼻钮乐善堂清青花蝙蝠钮《印材收藏》吴趋清瓷朱文《风斋藏南宋瓷印》(一百五十六件)南宋瓷《风斋藏南宋瓷印》皇四子和硕雍亲王章清瓷白文树斋黄爵滋印清紫砂朱文白文钱坫清瓷白文折枝笼鸟双兽杨宗保清陶质肖形

1.陶瓷印功用的转变

瓷业历史悠久的景德镇,在南宋至元代持续制作青白瓷的私印,品类包括藏书印、名号印、姓氏押记、闲章等等,《风斋藏南宋瓷印》156件中大部分印章是由模抑压制作而成。同一内容的印章为数不少,或为印模(指白文印章)或为日常风俗使用之印章,这说明陶瓷印的制作在当地形成了商业形态。其功用也分为书信用印、凭信用印、姓氏押印、文房用印、佛道用印和图像吉语印等。

民间使用木印在北宋时期曾被推广。“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诏令‘诸寺观及士庶之家所用私记,今后并方一寸,雕木为文,不得私铸(《宋史.舆服志》)。’”[6](P289)诏令显示只是限制一般士庶民私铸铜印,并没有产生持久的效果,但提倡用木质印,是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的。由宋代连年战争官员更替较快,又有专门的铸凿机构北宋的“少府监”南宋时为“文思院”。元代建立之初,仿照了金人旧俗,在礼部设置专门的铸印机构,明代正式成立了铸印局,至清代沿用。宋代金石学兴起,文人士大夫把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来。文人士大夫用印的品类也逐渐扩大,传统的晶、玉、铜铁等印材制作不便、寻求便利简约的印材是必然趋势。他们也需要找到替代金属印材的新材料,再加之文人士大夫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文房用印、鉴赏印、吉语印、佛教与道教用印,除金属外的其他易于镌刻材料得到发展和专门制作的陶瓷印章也就出现了。

2.出现专业陶瓷印人

笔者认为,专业陶工的加入,他们既是优秀的陶器制造者,也是篆刻的参与者。他们利用职业之便制作陶瓷印章。“吴门丹泉周子能烧陶印,以垩土刻印文可辟邪、龟、象、连环瓦纽,皆由火范而成,色如白定而文亦古。”明朝印人周丹泉,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制瓷名手,非常善于烧制陶印。明清制作紫砂印成为江南文人的乐趣,文人制印风气日盛,上海博物馆藏顾听“卜远私印”是现存最早的名家紫砂印作品。顾听(明末清初),精六书,能篆刻;有《顾元方印谱》,其能制晶、玉、金、石等。同时还有印人吴趋、葛潜,均有陶瓷印传世。

从晚明以来,篆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欣赏对象,已经不再是附庸书画的角色,篆刻印谱应运而生。收藏篆刻印石也成为新的风气。

如果说陶工的加入与陶瓷印章的创作是丰富了篆刻艺术材质的多元化,不如说是迎合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需求,因此陶瓷印成为文人篆刻创作的重要材质。清沈德潜《题飞鸿堂印谱》云“秦汉印章有官爵印,有私印,无有取嘉言俊语为印记者。其印之质,有金,有玉,有银,有铜,无牙、瓷与石,取易於雕刻把玩者。至元代吾子行、赵子昂诸人出,取牙於象,取瓷於江西,取石於闽、浙。名氏外兼胪名、韵语,别成一格,声华并著。”[7](P1330)“瓷”成为了治印的新材料。印章艺术从工匠的手里解放出来,在元代文人的笔下,已经完全注释着老庄思想的传统文人色彩。

民国以来,有印人潘稚亮(1881-1943),江苏宜兴蜀山镇人,著名金石书法家。潘稚亮《借花室印存》《小诸葛印稿》载有几方紫砂印,清雅绝伦。一生为徐悲鸿治印达40余方,有不少为紫砂陶印。赵古泥刻有瓷印“嘎沙鸦巴”一枚,丁吉甫刻有“贯月虹舫”紫砂印章一方,王福庵可自用印“麋研斋”一方,还为弘一法师刻有“息翁”有格朱文印。陆俨少有自用龙钮瓷印“就新之居”一方。

结语

印章材料的引发了印章艺术的革命。由石料印章出现代替了金属印章,在印石上篆刻成为主流。“古无瓷印,至唐宋之际始有用为私印者,其质类玉而较松粗,旧瓷印光泽古茂,以厚锋利刃冲刺成文,别有一种浑朴之致。亦有先制泥垩,镌成印文,然后入窑烧治者,然烧成后十有八九凹凸攲斜不中程式矣。好事者亦有以宜兴之紫砂作印,亦颇可玩,然其病正与瓷印同。又朱砂之大块者亦可作印,其性沉重,以朱砂印泥抑之,神采鲜明可喜。”[8](P54)可见邓散木先生所述,瓷印之病处有两方面;一、烧好后刻者,坚硬似玉,质地松粗,不够细致,不能完全表现印稿效果。二、先刻后烧者,凹凸不平,攲斜变形较大,难以控制,失去原本面貌,钤盖很不方便,实用性降低。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工艺繁琐,不易制作。明杨士修《印母》中言:“受刀者,玉为上,铜次之,玛瑙、琥珀、宝石、磁烧又次之。”瓷烧后极不受刀,无法刻制,这也是其一种原因。

再就是“非雅器”之说。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言:“以青田石莹洁如玉,照之灿若灯辉者为雅。然古人实不重此。五金、牙、玉、水晶 、木、石皆可为之,惟陶印则断不可用,即官、哥、青东等窑,皆非雅器也。古鏒金、镀金、细错金银、商金、青绿金、玉、玛瑙等印,篆刻精古,纽式奇巧者,皆当多蓄,以供鉴赏。”[9](P1335)由此可见“非雅器”之说影响陶瓷印成为主流,故藏家多不蓄。只能是文人偶尔涉及的材质了。于是晚明以后无人讨论陶瓷印章,印谱之上更是难得一见。在清代陶瓷印章偶见收藏著述,治印在民间或者官方文人的积极参与篆刻艺术的创作,石质材料占据主流,名家刻治陶瓷印章者甚少。

古陶瓷印章的制作兴衰与时代物质生产的条件存在一定关系,在篆刻史上是重要不可缺少的。最早的印章行为,不论是印章本身还是钤盖下来的封泥、印记陶文,都是在泥巴上完成的。其作为始祖出现在历史上。我们将钤盖在器皿上的印记或封泥,陶文、砖瓦文字等拓制或者用印泥钤盖出来所呈现的笔画线条具有“陶”特有的趣味。其后陶作为铜、玉、石材的补充或代替的地位,但一直不能作为篆刻创作的主流材质,这有其历史原因。但作为篆刻创作的一种材质和门类、所以把“陶印”和”“瓷印”统称为“陶瓷印”。只有不断的对历代陶瓷印遗迹进行整理和收集才能有利于陶瓷印艺术创作的研究与发展。

[1][2]黄惇.中国印论类编(上编)[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

[3]李零.新编全本季木藏陶[M].北京:中华书局,1998.

[4][5]吴式芬,陈介祺.封泥考略[M].杭州: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6]孙慰祖.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7][8][9]黄惇.中国印论类编(下编)[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德卿)

10.3969/j.issn.1002-2236.2017.03.011

2016-10-01

刘佃坤,男,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J120.9

A

1002-2236(2017)03-0054-06

猜你喜欢
白文印模朱文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口腔传统种植印模精确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
以苄索氯胺和异丙醇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剂对牙科印模精度的影响
热闹的大山
无牙颌种植修复不同印模技术精度的研究进展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
不同材料制取固定修复印模的临床效果分析
哈尼族“老关工”白文达二三事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