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聚焦人才培养
——访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院长刘在云

2017-07-05 14:39编辑整理李晓春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年6期
关键词:北京联合大学应用型办学

编辑整理/李晓春

破解城市发展难题,聚焦人才培养
——访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院长刘在云

编辑整理/李晓春

6月16日,“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成立大会暨智慧城市建设人才研讨会”在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校区隆重举行。《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杂志社作为协办单位参加了大会并采访了智慧城市学院刘在云院长,听他介绍智慧城市学院成立的相关情况以及办学理念。

刘在云 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院长

记者刘院长,您好!首先祝贺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了全国高校首个智慧城市学院,请您介绍一下智慧城市学院成立的相关背景和意义。

刘在云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城市新形态,能够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规划、服务和管理过程中,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为目标,通过全民共同参与,对城市各类资源进行科学配置,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创新低碳的产业经济、绿色友好的城市环境、高效科学的政府治理,最终实现市民高品质的生活。

也正如前不久,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及智慧城市建设时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挖掘增长新动力。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人才,需要能从事顶层设计的技术带头人;需要既懂技术又熟知经济、市场、管理的新型专业复合型人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支持下,我们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必须行动起来为我国的智慧城市事业做出努力。我们酝酿并最终成功将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正式更名为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

我们设置智慧城市学院,符合国家大力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符合北京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北京“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要促进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建设高速信息网络等内容;同时也符合联合大学“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当然,我们自身也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过了“依托老大学办学”到“为北京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办学”的转变,我们智慧城市学院也具备了有从高职(大专)到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学院进一步凝练了学院学科建设目标,初步形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几个比较明晰的研究方向;组建了智慧城市、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VR/AR研究团队。

智慧城市学院的成立可谓是恰逢其时。

记者刘院长,请您介绍一下智慧城市学院在办学上有哪些优势?

刘在云首先从硬件方面来说,学院设有三系、三所和一中心,即计算机工程系、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应用技术研究所、传感网与可靠性研究所和工程技术应用中心。

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级硕士学位点。“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北京联合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之一。“通信工程”是北京联合大学重点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北京联合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智慧城市学院是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批准的、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信息服务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主体学院。学院以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应用为方向,在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能穿戴、智慧家居、智慧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我院还与国外14所大学建立了中外教育合作交流项目,每年都派出学生进行交换学习,派出教师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交流学习。

从软件方面来说,学院有一支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80余人。学院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教师2人以及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慧城市学院的办学理念。

刘在云首先,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并为他们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充分调动年轻人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我们大力提倡:一(教)师一专利、一(学)生一作品、一届毕业生一创业团队;为全部有想法的学生、为大部分敢于试错的学生、为部分有创新思维的学生、为少数能创业的学生搭建进阶平台。

学院的老师有思想、有贡献、有基础、有希望,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挥;学院的学生有目标、有个性、有能力、有机会、动力有待进一步发掘。

其次,学院的人才培养思路是以企业作为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切实把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的信息技术人才落到实处。

在智慧城市学院成立大会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原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应邀受聘为智慧城市学院荣誉院长,为学院与城科会开展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城科会在我国城市研究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在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推动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院成立之初,就与城科会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无疑使得智慧城市学院有了很好的起点。

同时,在成立大会上,学院与国内知名企业中国航天国际、中兴通讯、软通动力、中城科技、牡丹集团等签署了共建校外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与富盛集团和达内集团签署人才培养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蓝海签署共建校外创新创业基地的协议;与安恒签署共建信息安全战略协议;这一系列举措都表明学院要坚定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决心,同时,也为学院后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应当说,智慧城市学院的办学理念契合首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学院还将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信息技术类人才,全面提升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城市贡献力,努力打造特色鲜明、工科类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学院。

记者智慧城市学院成立之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刘在云从短期发展目标来说,学院对未来四年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总体规划,通过IT类综合实践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学生个性培养等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方法融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打造立体化、综合性的成长平台,实现“分层分类教育”的教学理念,真正体现以应用为导向,突出“行业结合、工程化以及创新性”三个方面特点,形成“实践创新型——研究提高型”的分层人才培养目标。近期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学生管理模式、教师管理模式、课程改革模式、校企合作共建等内容。

从长期发展目标来说,学院将以技术发展的视角,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城市计算、信息安全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做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我们认为,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

因此,我们希望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年后,我们能在智慧城市学院召开智慧城市建设及人才培养研讨会,展示学院的研究成果,在行业里占据一席之地;两年后,学院在研究项目上有所突破,在行业内发声;三年后能构建好体系,创出人才培养特色;四年后办学成果初步显现。

采访接近尾声,刘院长也请本刊代表他对学院成立给予关注和大力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相信,智慧城市学院在北京联合大学校院党委、行政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学以致用,立足于以应用为导向,以服务北京为宗旨,培养智慧城市建设所需人才。我们期待,智慧城市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打通信息孤岛,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数据的整合、共享、开放,实现智慧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型办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从校址变化看北京联合大学办学理念的变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企协同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的实现路径研究
赵坚室内设计作品
专升本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以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