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祛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17-07-05 13:52陈杰东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阿托颈动脉硬化

陈杰东,赵 茜

· 神经科疾病临床观察/研究·

化痰祛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陈杰东,赵 茜

目的 观察化痰祛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服用中药汤剂“化痰祛瘀方”并配合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均明显缩小(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化痰祛瘀法可有效降低病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面积。

颈动脉粥样硬化;化痰祛瘀;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的常见类型,好发于大、中动脉,导致血管腔变狭窄,弹性减低,血流量减少,损害脑、心、肾等靶器官,导致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部分,其解剖位置表浅,易于观察,具有代表性,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 “窗口”[1]。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ntima media thickness,IMT)增厚是AS的早期指征[2],而斑块形成则是AS的明显特征,它可反映AS程度。

祖国医学中与之相关记载可见于“痰浊”“眩晕”“胸痹”“中风”等病记载。随着研究深入,已逐步认识到AS病机本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为心肾脾胃肝不足,为病之本,实为痰浊、瘀血阻滞,为病之标[3],其根在脏腑,病在血脉,正虚邪实,相互影响,引起疾病不断发展,治宜以化痰祛瘀为法,目前已有研究取得显著疗效[4]。

现阶段西医治疗主要采用介入治疗及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但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多、费用高等问题。而中医药治疗有副作用少、费用低等优点。本研究采用中医中药,以化痰祛瘀法,服用中药汤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并利用超声观察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变化,并与阿托伐他汀钙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科门诊及住院的病人120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有斑块形成,且符合纳入标准。

1.1.1 纳入标准 年龄40岁~79岁;之前未服用叶酸、抗凝、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及和本研究相关中药;病人依从性好,能配合检查及治疗。

1.1.2 排除标准 符合其中1项即可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中途自行中断治疗,或不能配合治疗;合并有心、肺、肝、肾、造血系统、恶病质等严重疾病及合并感染者;颈动脉狭窄程度≥50%和严重肝功、肾功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2 研究方法

1.2.1 病例分组 将入选12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动脉粥样硬化检查方法及判定标准 参照第6版《超声医学》[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1-3L超宽频线阵探头,检查由专业超声医师测定。病人仰卧位,头后仰,充分暴露颈部,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检测管壁内膜,距颈总动脉分叉处1.5 cm处测量远场血管壁IMT 3次,取平均值。

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判定标准:颈动脉主干(CCA):IMT≤1.0 mm为正常,>1.0 mm为增厚;局部内膜增厚并突入管腔,IMT≥1.5 mm为粥样斑块形成。观察有无粥样硬化斑块,记录最大斑块部位,取斑块最大长度和宽度,相乘为斑块面积。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病人服用中药汤剂化痰祛瘀方,组方:半夏10 g,炒白术15 g,茯苓15 g,胆南星10 g,天竺黄10 g,丹参15 g,钩藤15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组成,中药饮片或颗粒剂均可,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于餐后1 h后服用,并配合西药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20 mg,每日1次口服。24周后复查两组病人颈部动脉彩超,观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1.4 安全性评价 1级:安全,无不良反应;2级:相对较安全,出现不良反应,不需处理可继续用药;3级:安全性问题存在,中等程度不良反应出现,处理后尚可继续用药;4级:不良反应严重,终止用药。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IMT比较(±s) mm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面积比较(±s) mm2

2.3 安全性评价 两组病人治疗过程及治疗后无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汤剂化痰祛瘀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安全有效的。

3 讨 论

AS形成的机制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受到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及局部产生细胞、炎症因子等刺激增殖,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逐步向内迁移,从而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6]。颈动脉是AS常累及的血管,是引起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7]。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治疗方法主要是他汀类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3-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及通过增加肝脏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受体数量以增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摄取和分解代谢。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抗炎等作用,不仅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减小IMT及斑块面积,还可稳定、阻止斑块进展[8-9]。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经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IMT及斑块面积明显缩小,但存在肝功能异常、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甚至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同时禁用于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中医学“痰瘀”是由内外多种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痰浊内生,黏滞重着于脉中,致血行不畅,则瘀血内生,从而痰瘀互结,痹阻经脉。结合现代医学,“痰瘀”与一些指标存在相关性,如血脂[10]、血管内皮功能[11]、血液流变学[12]等,其临床表现[13]主要为异常分泌物、肿块、疼痛等,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发生[14]。《景岳全书·痰饮》提到:“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唐容川《血证论》提到:“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因此认为,痰瘀互为因果,治宜痰瘀同治[15]。本研究采用化痰祛瘀法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方剂组成为:半夏、白术、茯苓、胆南星、天竺黄、丹参、钩藤、川芎、桃仁、红花,其中以半夏为主药,半夏燥湿化痰,软坚散结;白术、茯苓健脾祛湿;胆南星、天竺黄化痰通络;丹参、钩藤、川芎、桃仁、红花活血通络祛瘀,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祛瘀、活血通络之功。此方为我科室治疗脑血管病之常用方剂、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方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疗效显著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钙(P<0.01)。进一步证实动脉粥样硬化与“痰瘀”密切相关,通过化痰祛瘀可减少斑块面积及IMT。

本研究中药处方,具有确切临床疗效,可制成成药与西药合用,能减少西药用量,降低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毒副作用。西药禁忌症病人,可作为代替治疗,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1] 柳菁,徐厚谦.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91-193.

[2] 刘前进,田丽.彩色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6):113-115.

[3] 朱波,李七一.从痰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得[J].中医中药指南,2015,13(22):196-197.

[4] 向宇飞.糖尿病患者群及高脂饮食肥胖小鼠的免疫代谢学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5]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689.

[6] 闫树云.55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做颈动脉彩超的结果分析[J].临床医学,2016,6(12):30-31.

[7] 谢勤.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1):2495-2496.

[8] Nohara R,Daida H,Hata M,et al.Effect of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with rosuvastatin on progressio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ens in Japanese patients:Justification for 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 Treatment (JART) study[J].Circ J,2012,76(1):221-229.

[9] Ryuji N,Hiroyuki D,Mitsumasa H,et al.Effect of long-term intensive lipid-lowering therapy with rosuvastatin on progression of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justification for Atherosclerosis Regression Treatment (JART) Extension study[J].Circ J,2013,77(6):1526-1533.

[10] 杨敏.高脂血症痰瘀病理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光明中医,2009,24(6):1003-1005.

[11] 陈冰,胡镜清,马雅銮,等.祛痰化瘀方药对心血管疾病中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评述[J].环球中医药,2015,8(6):668-671.

[12] 凌爽,毕悦,翟慧颖,等.痰瘀阻络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生物学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5,43(2):40-43.

[13] 吴隆超.浅论痰疲同源[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34.

[14] 尧应才.“痰瘀血治”浅论[J].江西中医药,2001,32(3):23.

[15] 谢雅革.痰瘀相关试论[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58-160.

(本文编辑薛妮)

福建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青年科研课题(No.2014-1-86)

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E-mail:chenjiebei@163.com

信息:陈杰东,赵茜.化痰祛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1):1383-1385.

R545.5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1.029

1672-1349(2017)11-1383-03

2016-09-21)

猜你喜欢
阿托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