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庆市湿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2017-07-04 10:31李立群
对外经贸 2017年5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湿地生态建设

[摘要]湿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为国家战略,大庆市的濕地保护问题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政府生态职能薄弱、流域管理权限不明晰、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凸显。结合大庆市生态建设发展要求,提出强化政府生态职能、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限制资源开发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湿地;生态建设;政府治理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5-0024-02

[作者简介]李立群(1990-),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理论与方法。

湿地作为重要的资源,对人类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调节气候与空气、净化污染,拥有巨大的产出功能,提供淡水资源的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农业价值。在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国家五年规划,2016年全国林业局长会议上将湿地生态保护列为我国生态建设主要目标之一。可见,积极推进大庆市湿地生态建设工作符合国家总体发展大局,对大庆市经济发展、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庆市湿地开发的基本情况

(一)大庆市湿地基本概况

大庆市坐落于松嫩平原,总面积约为12万公顷,以石油产业发展为主,湿地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为其发展提供了资源旅游发展战略,带动其经济发展,湿地约占全市面积的60%。市内约300个湖泡,扎龙湿地、龙凤湿地和肇源沿江湿地等是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湿地。大庆市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级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动物7种,鱼类45种。

(二)湿地开发情况

1湿地旅游

湿地作为大庆市重要的生态资源,成为全市生态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大庆市举办“中国(大庆)首届湿地文化节”,将湿地作为大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了大庆市湿地知名度,并随之推出了十个湿地主题旅游景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使湿地得到了推广,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据推算,大庆市湿地产生的旅游价值每年可达约60万元。

2湿地物质产出

大庆市湿地资源除了带来了巨大的旅游价值,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湿地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广阔的水域和丰富的植物资源为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庆市拥有鱼类40多种。此外,芦苇作为湿地植被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年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湿地的动植物产出价值约为1000万元。

3湿地科研建设

大庆市辖区内遍布着大量的湿地资源,为城市湿地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地。2012年大庆政府举办的“第二届大庆市湿地高层论坛”将大庆市湿地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并将大庆市师范学院设立为研究中心。油田文化与湿地资源成为独特的科研价值,并已经成为以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八一农恳大学等高校为代表的重要科研教育基地。湿地资源的探测技术逐渐发展,使湿地科研工作更加科学系统,其科研价值约为42亿元。

二、大庆市政府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生态职能薄弱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在湿地保护中处于主体地位,是湿地保护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政府的生态职能对湿地的保护效果至关重要。

在湿地保护过程中,政府既为规则的制定者,又是监督者,必然导致权力运用产生不合理。固有的行政体系中,存在固定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性,在资源保护与节约中会存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协调的情况。另外,生态职能与其他职能缺乏协调性,缺乏全面的管理观念,生态建设低效,政府生态职能降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态资源的消耗明显增加。然而,在湿地生态保护中涉及职能部门较多,缺乏统一的系统体系,区域间管辖范围不清晰,加之政府发挥生态职能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易产生多部门管理和相互推诿情况。同时,政府的职能转变缓慢,以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导致资源不合理开发、湿地退化和盐碱化等问题严重。随着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大庆市生态职能转变缺乏明确目标、规划不明晰的问题逐渐凸显。

(二)流域管理权限不明晰

湿地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虽有明确的分工,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大量的湿地处于跨区域分布状态,分布在不同的行政区,没有明确的管理界限,导致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流域管理职责不清,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加之湿地资源要素式管理方式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不清晰问题凸显。

(三)资源过度开发

大庆市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导致对湿地生态环境破坏力巨大。

石油资源在50年的开发过程中,伴随着油田管道泄漏、废水排放等巨大污染问题,随之而来的管道建设客观上对湿地进行了切割,加剧了湿地碎化;大型石油钻探设施对土地的破坏,导致水资源供给不足,湿地资源的环境承载能力下降。

政府对湿地资源的过度且无序的开发,以及经济发展和人类对公共资源的需求,导致湿地面积逐年减少。由于湿地资源风光秀美,政府将湿地周边开发为住宅用地,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但由于缺少过度地带进行缓冲,湿地原有景观状态遭到破坏。近年来,湿地主题公园逐渐增多,人们在欣赏湿地景观的同时,破坏情况严重,如当地居民将湿地作为休闲度假的地点,野餐、聚会时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对动植物生存环境及动物多样性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三、促进大庆市政府湿地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生态职能

强化政府生态职能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各部门责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要推进生态职能的转变,将生态职能与其他职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的整体,规划生态职能框架,对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及行政权力进行明确划分,将涉及湿地保护管理的各部门职能进行整合,推动各部门积极履行。积极加强政府责任的监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建立有效的资源开发监督机制,尤其是在项目审批和执行过程中。形成社会合力的监督体系,形成多元的监督主体,鼓励公众参与,推进政府湿地生态保护工作有效进行。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应在法律法规的层面将产权责任进行界定,明确区域流域管理划分,避免权责不清。还应积极建立生态补偿方面的政策法规,明确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手段,以经济补偿为主,协调各方利益,积极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

(三)严格限制资源开发

一是要加大惩罚力度,明确环境监管的各种指标和处罚标准。按照法律规定,对破坏环境非常严重且触犯刑法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二是要构建环境价格机制,本着“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征收环境价格税。湿地过度开垦、过度用水以及水域污染等情况均在征收环境价格税的范围内。三是要完善湿地环境的监督体系,建立监测点,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实时掌握湿地环境情况,建立动态信息数据,及时监督人类活动情况和生产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为政府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姜欣,季东 生态文明视阈下政府生态职能研究[J]. 辽宁经济,2016(08):24-25

[2]韩君芳,陈梦雨,章彬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03):39-42

[3]刘和健.新常态背景下政府生态职能转变研究[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01):66-69

[4]马立群 如何理顺湿地管理体制[J] 前进论坛,2015(12):42-43

[5]程淑波 加强大庆湿地保护工作 促进大庆生态环境健康发展[J] 科技与创新,2014(10):148-150

[6]赵树魁,乔志和,许成君 大庆市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新对策[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03):339-343

[7]宋丹阳 大庆湿地保护与开发战略[J] 民营科技,2010(03):116

(责任编辑:顾晓滨蓝亮)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湿地生态建设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网络媒介的政府治理:对“网络问政”现象的解析
白洋淀湿地现状分析及修复对策研究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