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学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2017-07-04 10:19陈铭
师道·教研 2017年6期
关键词:命题习作作文

陈铭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应试的角度,作文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但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以致语文教学有走向低谷的趋势。学生作文能力低下,表现在学生对作文缺乏主动,缺乏热情,缺乏作文意识。无论是作文还是日记,学生很少自己自觉地去写,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是在教师布置以后,出于完成作业而不得不写罢了。从学生习作来看,要么选材老套,要么叙事平铺直叙,缺乏真情的流露,要么七拼八凑甚至全文在网络上抄录。更多的习作出现语言欠具体、生动、流畅或条理不清等现象。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写作兴趣,消除作文的害怕心理

兴趣,是写作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主体的兴趣指向与其需要相一致时,它对主体所从事的活动,尤其是对认知活动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写作兴趣对学生的写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写作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投身写作活动,而不是抵触应付、敷衍了事。它对写作教学的质量、写作效果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让学生“乐于表达”。

首先,教师平时可以对学生常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写,就能写好,再举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例子,如巴尔扎克从一人多高的草稿纸上站起来的事例来证明。通过激励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和动力。其次,引导学生把写作变为生活、思想和情感的再现,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写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再次,在学生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之后,采取“少给限制,多给自由”的原则。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不要一味地讲构思、讲文采,而应像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所主张的那样,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让他们觉得写作如平时讲话一样的轻松,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这样学生才会乐意去写。

二、讲究命题的策略,拓宽学生的习作空间

“作文命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功与否。”因此,教师要讲究作文的命题策略,要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命题形式和题材内容力求“宽”,形式可以是半命题或话题作文为主,少以命题作文形式出现。作文命题要尽量融入学生丰富多變的情感世界,即使需要学生挖掘某事件的崇高主旨,也应尽量便于学生从自身性灵感悟的角度来进行,而不是满篇大话、空话和套话。

三、批改方式灵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批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教师批改作文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把作文修改好,提高写作能力,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学生修改作文。须知“好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精批细改常常是事倍功半。教师坐在办公室里一本本精批细改,可是学生拿到作文,只关注得了什么等次,很少有学生关心教师的“评”。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宜采用“统一标准”的方法。要以鼓励为主,多肯定,少批评,教师可以采用举例批改、自己批改、互批互改等多种批改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写作兴趣。

四、明确讲评目的,变革传统的讲评形式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提高实效,作文讲评要遵循针对性的原则,力求讲好“这一次”,一次课必让学生有一得。教师应该根据批改的实际情况确立讲评目的,并选取重点问题,做到一次讲评主要解决一个问题。讲评的目的应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是一学年或一学期要达到的目的;二是具体到每次作文要达到的目的。目的明确,讲评才能有针对性。

传统的作文讲评课,教师唱独角戏,教师评讲,学生当听众的课堂结构形式,在教师简要综述之后,让写作的主体——学生登上讲台,采取大家讲、大家评,让全体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把自己对习作的认识、收获和需要的推敲的地方谈出来,班级同学共同探讨,在自讲自评自批自改的过程中,一起领悟文章作者写作前的构思、如何确立文章的主题、写好后如何修改、怎样欣赏和点评文章。

责任编辑黄日暖

见习编辑黄博彦

猜你喜欢
命题习作作文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