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技术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7-07-04 18:58黄锦和
师道·教研 2017年6期
关键词:氧原子动画分子

黄锦和

在化学教学当中融入多媒体,能够创建更加高效的课堂。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化学知识。让多媒体和化学有完美的融合,才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

一、多媒体设计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为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做好铺垫,引导学生走进相应的教学情境当中,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案例1: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把软件设计制作为动画形式。2个H2O分子分解为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2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又重新结合成1个氧分子,然后,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通过这个动画,使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也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

二、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但有些实验由于各种原因,很难在授课时间内完成或条件差无法进行演示实验,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的演示。在化学教学当中,教师不能只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去运用,所以说在课堂教学中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在化学学习当中,一些原子、分子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一些物质结构特点都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就算是通过实际的实验,学生也不能直接地观察到,但是多媒体能够展示这一结构,可以通过模型模拟的方式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对于一些微观的现象,通过多媒体的特殊功能来进行真实的模拟,教师可以针对模拟图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物质的微观结构。

案例2: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组成》时,学生对原子和分子的形式与关系很难进行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展示,应用三维动画模拟和演示水分子分开形成氧原子和氢原子,随后每两个氧原子重新构成一个新的氧分子,而两个氢原子重新构成氢气分子。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观察到分子分裂以及新物质形成的具体过程和详细信息,从而就可以提高对原子和分子关系的认识,增加对原子和分子的理解和记忆。

三、多媒体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现代教学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刚一接触化学这一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来适当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开展一些化学实践活动,可以设置一些活动场景,加上一些视频或是文字信息来开展相应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将这些化学知识形象化。

案例3:学习“分子和原子”课题中分析一般化学反应时,学生对该化学反应的实质一时难以理解,我们可以用Flash动画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和氢原子、氧原子的结合过程,引导学生在丰富动感的知识呈现中形成真切的客观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点导入,教学梯度大为较低,教学效果自然得到切实的提高。

四、多媒体技术优化化学教学过程,促进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中的难点,有些很难用传统的方法讲清楚,若用电脑模拟,就能取得较好效果。如在核外电子运动理论的教学中用动画和声音的效果,把静止的圖片变成运动动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直观,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

案例4: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师很难把要求掌握的仪器装置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实验再重复演示一遍。如果制作多面体课件进行模拟操作,就可以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重新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这样就有利于比较、归纳、理解和记忆,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和系统化。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是非常有帮助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知识,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氧原子动画分子
你听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分子的扩散
米和米中的危险分子
NiTi(110)表面氧原子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氧原子辐射作用下PVDF/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腐蚀损伤模拟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