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的途径

2017-07-04 21:52陈杰
师道·教研 2017年6期
关键词:苦瓜语感读书

陈杰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作文时,不知道如何动笔,勉强写出来,往往内容很空洞,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积累的材料太少,词汇不多。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一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发现材料;二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别人文章中搜集材料;三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熟练地运用材料。

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生活中发现材料

所谓观察能力,就是让学生通过感官接受信息,从而发现事物特点的能力。观察是学生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主要方法:一是要强调眼睛要看事、耳朵要听事、脑子要想事。观察本身包含着看和想。不但要求看得仔细,看的真切,还要求看得出道理来。要能看出道理,就要学会动脑筋,认真思考,养成观察的习惯,天长日久,眼睛就亮了,观察就敏锐了。要告诉学生只有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才能使自己有所发现,才能培养各种兴趣,丰富知识,开阔眼界,鼓舞自己进一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二是要学生坚持写日记。要让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写日记不但对积累材料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即时检验自己观察的效果,总结观察的经验教训,达到提高观察能力的作用。如有个学生在日记里写吃苦瓜的经历,说刚开始听到苦瓜的名字就不想吃,吃了一口确实感到有点苦,就放下筷子不吃了,后来听妈妈说苦瓜能降火,富含维生素,味道并不苦后,又吃了一口,细细品尝,还真有一股甘爽的味道从喉咙里生了出来。感到吃什么东西,不能光听它的名字光看它的外表,要亲自尝一尝,才能体会真正的味道。这样的观察就既细致,又深入,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三是要求学生讲究观察方法。观察要有方法,要注意先后和层次。如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等,使材料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要从近处着眼,远处着想,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培养科学得观察方法。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别人文章中搜集资料

阅读是学生搜集间接材料的主要途径,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在阅读时要采取“三到读书法”,何谓三到读书法,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指看,心到是指想,手到是指写。古人读书,特别强调这三到。其中心到意思是读书要开动脑经,集中精力。三到之中看是前提,想是关键,写是重要方法。眼到就是要多看多读,在多看多读中启迪思路,开阔视野,体会要领,加深理解,融会贯通,掌握技能。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读书笔记是记忆力的延长,是人脑有效的外貯存库。要求学生在读书时把一些有用的资料、美妙话语、趣闻轶事、名言警句、闪光的东西和心得体会随时记下来,不仅对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大有好处,而且有利于积累材料,使文章言之有物。因此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积累和储存材料的全过程中,时刻从作文的角度去考虑。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熟练地运用材料

语感对作文来说,极为重要,为什么在作文时有的学生能意到笔随,有的学生却如同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原因就在语感能力上。良好的语感能力具有锐敏、准确、精美三个特点。其中锐敏是语感强弱的关键。因此,要让学生写好文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语感能力训练时要把握好语言分寸感、语言畅达感和语言形象感。通过语感能力训练,使学生具有得心应手的笔力,意到而笔至,言简而意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不断积累词句,不断增强语感,语感是伴随读、写、听、说、思的运作而产生、形成的。在教学中,我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学会借助朗读去领悟,去表达,在读中逐步训练语感,培养语感能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强调语感训练的重要性。

如教学《荷花》一文时,我重点组织学生熟读第二自然段内容,分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师生竞赛读都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不断感受荷花各种姿态的没,积累词句,增强语感,后来,许多学生在习作中就很自然地用上了“饱胀”“花骨朵儿”“挨挨挤挤”等词语。

学生在积累了大量写作的材料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耐心的启发,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乏味的文章了。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苦瓜语感读书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我爱读书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绝不吃苦瓜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