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工业4.0”“工业互联网”战略之后,中国于2015年5月19日正式发布了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其中,智能制造被明确定位为主攻方向。全球科技革命加速、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塑——中国正在面临着制造业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各方面实施条件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智能制造在实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创新驱动力、激发经济新动能等国家战略目标中,核心“抓手”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7件衣服,1件中国造
一位在美国大学任职的华人在买衣服时发现,他所挑选的7件衣服里只有一条裤子是中国制造的,其他则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孟加拉国和泰国。
中国制造业现状及困境
中国曾因强大的制造业被誉为“世界工厂”。而今,全球制造业布局逐渐调整,正在加快向東南亚、南亚等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转移。
目前,中国正在面临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治理压力加大、消费需求升级等现实,这意味着制造业无法再延续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及低价竞争策略。
如何打破困境
此时,需要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盈利模式、打造自己的品牌、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这不仅决定着制造业的未来,更关系着中国经济的未来。而这也正是过去多年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原因,也是智能制造承担的战略意义所在。
“两化”融合与打通
智能制造另一个概念叫“两化融合”,也就是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信息化融合。下面来梳理这“两化”的发展轨迹。
自动化主要是解决机器的协作,
而信息化解决的则是人的协作。
智能制造就是将发展演变趋于完善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两个分支两套系统彻底打通,比如自动化的生产线和生产管理要融合,生产管理和企业财务、决策系统也要融合。
2.0补课、3.0普及、4.0示范
无论是产品的低成本个性化、智能化,还是生产资源的云化、生产服务化,智能制造能够发挥“魔力”的前提离不开智能工厂的载体。智能工厂则包含着生产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工具和智能装备等软硬件设施。
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在于,企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有的企业在基础自动化方面还处于补课的阶段。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的实施思路是:工业1.0、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
· 值得乐观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机器人、AR/VR、3D打印等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能够更容易地与制造业深化融合,从而实现提质增效。
· 更重要的是,包括传感器、微型电池以及网络接口、无线接口和快速软件开发工具等智能软硬件价格不断降低,甚至有些软件是免费的,为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工厂乃至进行智能制造提供了可能性。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发展智能制造,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是《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的基本原则。企业居于主体地位,政府负责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如何发展?
广大中小企业应将生产自动化与工艺紧密结合对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作为重点。对生产自动化基础好、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部分大型企业而言,将探索建立数字化/智能工厂,提高柔性制造和快速响应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对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制造企业来讲,无论是自动化改造还是建立智能工厂,都意味着资金投入。为鼓励企业积极投入智能改造,一些地方政府已在推行支持政策。比如,政府直接补贴一些服务平台,建立云平台,方便本地企业用更低的价格使用其设备和软件。
中国在智能制造标准规范方面的缺失及现状
中国在智能制造标准规范方面存在着很多缺失,其中突出的问题在于技术基础薄弱,在一些技术关键点上都还没突破。但中国并非没有赶超的机会,因为中国具有庞大的制造业市场,需求会推动技术加速进步。
中国工业评论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