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之我见

2017-07-04 15:49彭菊兰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内涵意义

彭菊兰

【关键词】 赏识教育;内涵;意义;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120—01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但在教育中,由于缺少表扬与鼓励,学生难以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体会不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尊重、信任和期待,造成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缺失。因此,教育者应多运用赏识教育,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地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信、快乐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但赏识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影响着赏识教育积极作用的发挥。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利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意义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所有的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当代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这样阐述。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成长。

二、赏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把赏识教育错误地等同于简单的表扬。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无论是什么课,只要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会说:“你真行”、“你真棒”、“很了不起”。虽然这些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赏识后会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但其实这种无节制的廉价表扬,反而会使他们滋生虚荣、自负、骄傲心理,从而变得自负和脆弱,一旦遇到挫折,有时甚至是一些无足挂齿的小事也会令他们不知所措。显然这些老师对赏识教育的理解是片面的,这样的赏识教育也就适得其反,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2. 赏识教育摒弃了批评教育。赏识教育并不排斥批评,批评也可以成为赏识的一部分。只要讲究方法,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它们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还要与其他教育方法并行。因此,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鼓励,完全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学生不仅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克服自卑心理,而且他们能坚持不懈地做出种种努力,向着教师的期望目标前进,当他们改正之后又得到教师的赞赏,产生了自信心,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改善和提高自我。

3. 过度、滥用赏识教育。有些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赏识过度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还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会让学生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度。因而,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赏识教育的有效实施

1. 了解学生,善待学生。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厌学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进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2. 尊重学生,学会倾听。马斯洛指出:“尊重需要如果得到满足,那么人们就会产生自信心,觉得自己是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成就的人,否则就会引起自卑感、软弱感和无能感。”学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也有做人的尊严,他们只有被教师尊重,才可能懂得自尊,并可能尊重他人。在一个班集体中,尤其要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他们更需要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后进生本身就自卑,看不起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歧视他们,要让周围的人都尊重他们,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重新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树立新的精神支柱。

3. 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贏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仅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 宽容学生,允许失误。“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而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 提醒学生,大胆批评。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内涵意义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