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惠兰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108—01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不求甚解,仅依靠对个别词语的片面理解或观看教师的表情动作选择算法。显然,长此以往就会严重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下面,笔者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应用题教学进行如下改进。
一、利用形象直观教学法,激发认知动因
低年级学生由于识字不多,往往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在分析解答应用题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的文字叙述为直观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求知欲望。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聪明的机器人,然后讲了制作这个机器人的故事。这样既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笔者配合多媒体画面中显示的机器人形状,让学生说出这个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很快说出了各种图形,然后笔者从机器人身上分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由此导入新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实践证明,这样教学,不仅促使学生快速理解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主动学习
在应用题教学中,以往都是先由教师出题,然后是 “师问生答” 。显然,这种教法偏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比如,在教学“同学们浇花,每人浇5盆,4个人一共浇多少盆?”这个例题时,笔者先不出示例题,而是先出示一组 “浇花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直观形象的 “5盆花” ,然后慢慢移动图片,再移动5盆,并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等学生回答后再出示例题,也就是要求学生思考:“求几个几是多少” ,最后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表述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道理。这样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去尝试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能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三、注重数学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与思维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充分注重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学生多说,而且还要求他们说得完整、有条理。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时,应给学生设计一个语言训练的基本模式,然后再进行逐步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完整、有條理地按照步骤解答应用题。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调动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使他们牢固地掌握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四、鼓励质疑问难,表扬学生的创新行为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现代创造教学观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手段,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强等特点,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同时还要及时表扬学生创新的行为,增强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行为。
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位学生问:“为什么要零除外,包括零可以吗?”像这样的问题提得好,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广泛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教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后,笔者让学生去调查商店商品的销售情况,从而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应用题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要想真正解决应用题教学这个 “老大难”问题,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切实改进教学策略。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充分利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并适时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