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学生;和谐关系;内涵;问题;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4—0463(2017)09—0035—01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内涵
所谓和谐就是不同事物之间不同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协调。和谐的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即师生双方之间形成一种自然、默契的互相尊重和互相学习的关系,它包含以下内容:互相尊重、尊重不同意见表达的新型师生理念。班主任与小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之分。班主任虽然比学生多一些知识储备和阅历,但是在某些方面教师也有在学生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同时,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思想的表达,在管理上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建言献策,妥善处理好班主任与学生在教学生活上的分歧和矛盾。小学班主任应该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变化和个性差异,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与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在交流中增加彼此的认识,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在一起的学习中获得进步,提升精神境界。
二、目前我国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中暴露出的问题
1. 落后的教育理念。现在,由于受长期传统思想的约束,以成绩为衡量尺度的观念仍然是大多数教师的思想标杆。扭曲的评价标准长期存在,以偏概全的意见一直存在,甚至以成绩论英雄,将成绩好就作为一个学生全面优秀的标签。单纯地关注于成绩,会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也会使得学生对班主任产生厌恶感,长期如此,会导致学生逐渐疏远班主任,师生关系日渐紧张,管理也变得更加困难。
2. 陈旧的管理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在学生心理处于高等级地位,和学生是不对等的,这样的模式造成师生关系之间缺少和谐的气氛。长此以往,学生不敢对教师的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导致学生的积极性被削弱;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中,班主任被赋予了过多的权限,并没有给予学生自我管理的空间。学生被动地依赖于管理,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3. 班主任管理缺乏耐心和细心。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好奇心强,但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弱,所以经常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的时候对于同样的错误再犯也是正常现象,但是有些小学班主任总是容易受情绪影响,对学生采取严厉批评,甚至以责骂或者体罚等措施来教育,这样的行为对于学生的内心伤害很大,会导致师生关系僵化,不利于和谐关系的养成。
三、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策略
1. 树立新时期的师生观念。大多数班主任长期与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关系不对等,导致师生心理距离的疏远,不但不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树立平等的师生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看待问题。同时,应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构想一些创新的管理机制,让学生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成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
2. 培养良好习惯,树立榜样。班主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持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学生的成长还是会参考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学习,进行模仿,如果班主任拥有良好的行为处事习惯,将会对学生起到正面督促作用。教育学生时,言传不如身教,所以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养成。外表方面要穿衣得体,干净整洁;从内在修养来看,班主任应该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此外,还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扩大正能量作用。
3.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要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学生。想要了解学生,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去获取学生的思想动态,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情况。掌握学生的信息越多,就越能促进双方之间的进一步沟通。只有充分地了解对象的特征之后,才能真正做到照顾每一个学生,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4. 学会沟通技巧。要想顺利同学生进行友好的互动和交流,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能总是从主观角度出发。充满关怀与鼓励的言语是推进学生和教师良好关系的润滑剂。所以,班主任要重视并学会与学生沟通,充分发挥沟通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