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课堂源自有效

2017-07-03 19:56颜华明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

颜华明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决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发展学生个性

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教学课堂的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更是时代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和蔼可亲,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愉快。教师还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谐教学氛围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会事半功倍。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故事、图片、动画、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呈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喜欢的载体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参与课堂学习,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個组成部分,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存在复杂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既是教师的天职所在,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教师除对普通学生群体进行关怀外,更要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学生、网隐学生等特殊的学生群体倍加关心,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展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增强学生感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探究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打折”这节教学内容时,教师可用课件出示超市的促销广告:“好消息,本店所有商品一律按八折出售,欢迎选购。”“全场书籍七五折销售,原价35元的词典现在卖多少元?”“电脑的售价为原价9折后再打8折,原价3500元的电脑,售价是多少?”“特价商品买一送一,售价相当于把原价打几折?”以上各种数学信息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感知了的数学信息,把这些数学信息搬进课堂,展现了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同时,可以拓展教材,向学生呈现情与理交融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材料,在深刻揭示理性的同时,富有感性的展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

三、构建合作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获取数学知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他人的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有人说过: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而一种思维交换后,每个人就有了两种不同的思维。这句话非常形象且直观地描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更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对课堂的积极参与来弥补差距,可以说合作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由于受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局限,要想独立地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在课余时间也经常是几个同学玩游戏,同学间的相互合作可以决定游戏的胜负。因此,他们已经具有合作的潜在意识,对于小组合作也非常有兴趣,如果教师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迁移,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必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必然会迸发出潜在的学习潜力,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然会事半功倍。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四、设计自主探索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创新学生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方法,很多数学知识仅凭教师机械的讲解,学生可能处于不理解或半理解状态,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把教师讲述的结论当作真理机械地记忆下来。在知识的运用上也机械地模伤课本的例题来解答相关问题,遇到与例题相似和相近的问题可以解答出来,但遇到与例题差异较大的开放性问题时,就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学生获取知识的机械性和狭隘性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久而久之,学生成了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成了知识的传感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严重滞后于现代课堂教育理念。

自主探索就是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去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去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推理与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自主获取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他们渴望自主与合作的现代教学形式,他们既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更希望教师能成为他们的合作者与引导者。自主探索教学形式,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实际,更适应现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无疑开辟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天地。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我们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时刻关心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选择教学形式。只有师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真情涌动,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具生命的亮丽色彩,才能更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薛武.有效学习,共同发展[J].新课程研究,2010(6).

猜你喜欢
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