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场·发现场·延伸场

2017-07-03 22:54高晓丽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高晓丽

摘 要:学习《月光曲》时,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创设“三场”:点燃童心的“磁力场”、学生情感的“发现场”、余音袅袅的“延伸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这样的“生长点”和“延伸点”上多多“纠缠”,多多“较真”,多多“推敲”,以此精心打造语文学习的“内场”和“外场”。

关键词:磁力场;发现场;延伸场

虽然《月光曲》仅仅是一个传说,但真切地记叙了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引领学生沿径探源、披文入情,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新的索引、新的思考,虽不至于像曲子那样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但心底的感受和体验却也是那么真切而实在。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曲子深处,如何走进皮鞋匠和他妹妹的心灵深处,如何走进贝多芬的内心深处呢?

一、课初:点燃童心的“磁力场”

听过很多有关《月光曲》的公开课,很多教师都从倾听曲子开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的引入固然能以情入手,引领学生穿越文字、穿越情感,在走进人物中“入情”;但这样的引入同时缺乏一种“魔法”——一种快速点燃学生阅读兴趣的“魔法”。窃以为,本课应该从贝多芬以及别人眼中的贝多芬的介绍入手,以此引起学生的阅读张力和阅读兴趣。

1.贝多芬曾经这样说:“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篇文章写的就是他与一对穷兄妹之间的故事,描述了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贝多芬逝世若干年后,一位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在刊物上发表他听了这支乐曲后的印象时说:“乐曲的第一乐章使他联想起‘瑞士的琉森湖上的月光,像湖面上荡漾的小船那样的情景。”于是这首曲子便第一次与月光联系起来。而后不久,又一个关于这首曲子诞生的传说流传于世。

3.打开音乐让学生欣赏《月光曲》,思考:今天是语文课,我们语文课首先要从语言文字中听出音乐来,浏览课文,从什么地方你可以听到月光曲的旋律。

“学习的资源可谓丰富至极,那就更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何种学习资源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高度的警觉、细心和敏感。上例中,引用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什塔勃的语言,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瑞士的琉森湖上的月光究竟是什么样的?与音乐有什么关系?实践证明,正是带着对这些问题的追问,教学才向着更深处挺进,更美的风景才能扑面而来。

二、课中:学生情感的“发现场”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那么,如何“嗟叹”“永歌”“舞之”“蹈之”呢?窃以为,设置一定的练习环节,让课堂成为学生情感的“发现场”,以此熏陶学生、滋养学生、锻造学生。

比如,课文第9自然段,借皮鞋匠的想象,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月光曲》动人的旋律,曲子的起承转合尽在文字的描绘中。读文字不难,难的是对这首乐曲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出示一个练习,帮助学生用语文的方式理解文字、理解音乐、感悟情感。

起先,樂曲___________,似乎月亮_______________。

接着,乐声逐渐____________,月亮好像_____________。

最后,旋律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

这样的练习,实际上存在一个坡度,帮助学生理清了旋律的高低起伏、迂回辗转,学生对所谓的“一波三折”也就有了更加真切的体验和感受。实践证明,多想些办法,让学生从更合适的角度予以突破,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情激情,正如美国教育家帕克·帕默尔所说:“把教学缩减为纯智能的,它就是冷冰冰的、抽象的。”

三、课末:余音袅袅的“延伸场”

听完《月光曲》,很多人久久沉浸在余音袅袅中;同样,学完《月光曲》这篇课文后,教师也应该引领学生有更多探究、更多延伸,走得更远、看得更远。好的语文课堂应该窗里窗外都是语文,场内场外都有语文的影子。比如,究竟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扩展想象的?一首曲子的诞生需要这样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吗?

《月光曲》的教学进行到最后,可以进行以下拓展:

1.让学生当配音演员,给《月光曲》配上文字,借助媒体(动态的画面、《月光曲》旋律的伴奏)背诵课文。

2.用一段话写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并展开联想。

3.设计片段练习《贝多芬回到客店》,要求写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贝多芬在追忆时,眼前可能出现什么景象,并加入恰当的联想;或以《兄妹俩苏醒过来》为题写一段话。当他们从美妙的琴声中苏醒过来的时候,会谈些什么呢?这样从读学写,写中促读,使学生把所写的事物与未曾出现的事物通过一个“联”字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联想”这种活动促进思维的发展。

一堂课结束了,可是学生的思考没有结束,音乐生命与言语生命的涟漪没有结束,学生的体验、感悟与思考没有结束。但愿语文教师能在这样的“生长点”和“延伸点”上多多“纠缠”,多多“较真”,多多“推敲”,以此精心打造语文学习的“内场”和“外场”。

参考文献:

[1]张永强.教语文,其实并不难[J].小学语文教学,2016(5):14.

[2](美)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