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7-07-03 22:53路长香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文语文老师

路长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锐意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主转变为新形势下的以“学”为主 。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我把自己的所想所得分享给大家。

一、学习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身心舒畅的学习环境。学生处于放松的学习状态,才会敢想、敢说、敢谈、敢问、敢质疑一切,从而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课堂就不再是死水一般,而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例如,我在教学《彩色的非洲》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把课文初读一遍,说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出示这节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方面阅读,把表现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词语畫出来,将展现非洲多姿多彩的句子精读熟读。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主学习,不仅获取了语文知识,还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在与同学交流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问题不再高大难懂,学习不再索然无味,课堂成为他们思想绽放的舞台。

二、学会质疑是导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才能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成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导向。那么,我们怎样培养他们的这种质疑能力呢?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问题,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师,都可以成为他们质疑的对象。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质疑既贯穿于整堂课,也是他们一生学习中永不放弃的初衷。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学生问:“课文为什么以狐狸和乌鸦为题?”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又问:“课文写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与爱听好话有什么联系?” 这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的。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不等于放纵学生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相反,教师应紧紧勒住课堂教学的“马缰绳”,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提问。所以说,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学习方法是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一方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又点明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并得以发展。因此,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保持下去,教师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从而在学习新知识点时能积极主动探究。例如,我在教学《东方之珠》时,针对问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香港美丽的夜景”,我首先让学生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接着引领学生背诵这些优美的句子,再指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运用对表现香港的夜景美不胜收起到了什么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喻句的仿说训练。

四、互动交流是途径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往往喜欢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如果因为某些原因,音乐、美术、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用,调皮的学生就一个个撅着小嘴,乖巧的学生则直接默不作声,给你来个无声的抗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倾向,那是因为音乐课可以纵声歌唱,美术课可以尽情挥毫泼墨,体育课可以追逐奔跑,综合实践课可以动手交流。反观传统的语文课,除了组织听课的时候老师让学生积极参与之外,平时的课堂上,学生除了写就是读,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愿意上?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会喜欢?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学习新的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让课堂成为学生在老师组织下互动交流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动手动脑,放飞梦想。例如,在教授《落叶》时,我让孩子们想象着自己就是那落叶纷飞中的小虫、蚂蚁、燕子,他们在语境中飞,他们在朗读中藏,他们嬉戏,他们玩耍,在一种近乎梦幻般的氛围里,他们忘记了自己,身边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只有课文,只有落叶,只有老师带领他们由白纸黑字出发而到达的美丽的童话世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旦学生学会了运用灵活、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那么,知识的泉水也将会永不枯竭。

参考文献:

[1]封书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4(10).

[2]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猜你喜欢
课文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六·一放假么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