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相局
摘 要:泥工活动是幼儿工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泥工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经常开展泥工类活动,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泥工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三大方向:分层次进行捏泥技能指导,树立幼儿泥工活动信心;教师适当提点,留给幼儿独立创造的空间;开展多种评价活动,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关键词:泥工活动;幼儿;教学策略;评价活动;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确,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必须让幼儿“动”起来,在动手动脚中才能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在开展幼儿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中,泥工活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块小小的橡皮泥或陶泥,可以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支配下,幻化出形形色色的物体。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从幼儿喜爱的捏泥巴入手,可以逐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活跃幼儿思维,完成审美教育和技能教育目标。
一、泥工活动的概念
幼儿审美教育主要分为绘画教育、音乐教育、工艺教育三大类。蜡笔画、钢笔画、水彩画属于绘画教育,中外名作欣赏、乐器指导属于音乐,泥工、纸工、拼贴、拓印属于工艺教育。泥工活动是幼儿工艺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指的是以黄泥、白泥、橡皮泥、面团等为主要原料,用手和简单工具捏塑成各种动物、人物形象的活动。泥工活动主要技能是搓条、团圆、压扁、粘合等。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泥工活动,有助于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幼儿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师指导泥工活动的具体策略
1.分层次进行捏泥技能指导,树立幼儿泥工活动信心
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说:“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在安排幼儿进行泥工活动时,教师也需要注意按照技能水平高低分层次展开泥工指导。
在指导幼儿掌握捏泥技能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三个步骤分层次教学:
第一,先要让幼儿了解简单的单个形体捏法,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圆柱形等。务必要求每一位幼儿有效掌握基本图形的塑造规律,捏泥形状要与图形相符合。在教学基本图形捏塑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基本图形,或者安排幼儿参照七巧板上的图形捏泥。在第一阶段基本图形的教学中,每一位幼儿都必须掌握,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确保幼儿都能顺利完成单个形体的捏塑。
第二,在幼儿完成度较高的前提下,教学可逐渐过渡到由单个形体演变的各个图形捏塑中。例如,指导幼儿将圆形捏成小水滴,再用小水滴捏成辣椒等物体;或者指导幼儿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单个形体组合在一起,捏成房子之类的大物体。幼儿已掌握单个形体的泥塑,揉、捏、团、压、拍、拉、搓、粘等基本技巧也基本学会,第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就不再是基本图形的教学,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单个图形之间的组合方式,物体色彩的选用,都是这一阶段教学中需要教师重点关注的。
第三,开展综合性活动,增强幼儿自信心。幼儿前两个步骤都完成较好的情况下,教师要组织开展综合性竞赛活动,在评比中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比如,可以开展一次“我的水果超市”活动:教师将班级幼儿分为6~10人的活动小组,先引导幼儿小组欣赏各种水果照片,然后安排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模仿捏塑,小组成员完成捏塑之后,将“水果”统一放在小盘子里,开一家“水果超市”,各小组进行评比,由幼儿投票选出“水果”种类最多、“水果”模仿最像的小组。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安排展示奖励,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就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创作欲望。
2.教师适当指导,留给幼儿独立创造的空间
在泥工活动中,需要培养的是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在捏泥过程中发展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的是指导者角色,类似于教练般的存在,不能对幼儿活动干涉太多,幼儿不会的马上为幼儿代劳是不现实的。泥工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当指导,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动手,留给幼儿独立创造的空间。在指导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幼儿掌握技能的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高低不一,教师要承认幼儿间差距的存在,不能以“像不像原物体”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求幼儿和原物体捏得一模一样,实际上是限制了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泥工活动是创造性的动手活动,需要培养的是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幼儿的创造潜能,观察幼儿的特色与个性,不应一味要求幼儿和原物体达到多么高的相似度,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
例如,开展“一只可爱的鸭子”泥工活动时,教师指导幼儿需要捏出哪些基本图形,鸭子的头要用圆形来捏,身子要用到椭圆形,两只脚掌要捏成三角形等。单个形体捏塑时,难度并不是很大,需要幼儿独立完成,但教师要严格要求,每个基本图形捏塑都必须准确,否则会影响后面的活动步骤。教师要时时在幼儿身边观察,查看幼儿捏出的基本图形是否有问题,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在为鸭子上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橡皮泥,并非每一只鸭子都必须是黄色的身子,红红的嘴巴。学生每个小小的创作背后都蕴含着独立思考的深刻意义,只要不是特别离谱,教师都可以给予鼓励和肯定。
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位幼儿的技能水平了如指掌,备课时做好充分准备,需要照顾幼儿技能水平和接受知识的程度。教学时可以尝试分组教学,按幼儿水平区间划分小组,每组配一名表现较突出的幼儿做小组长,尽量做到以强带弱。活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先在组内研讨解决,让幼儿教幼儿,这样幼儿不仅可以学会互帮互助,还能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给予个别指导。活动中切忌教师为幼儿做得过多,教师做好指导的工作,不能过多干涉幼儿的创作,课堂要遵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展开教学。
3.开展多种评价活动,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泥工活动中,教师要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一旦幼兒对泥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出无限的创作欲望。
幼儿进行泥工活动时,教师要善用激励性评价,多用言语、眼神、动作鼓励幼儿,让幼儿感受到肯定。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多说一些赞赏的话:“你很好,捏得真生动,继续努力。”表现不好的幼儿,教师要多鼓励,用眼神示意,表示肯定:“没关系,还需要继续努力,加油,老师相信你。”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家长合作,开展家长评价活动,让幼儿将捏塑的泥工作品带回家,由家长给予肯定。
教学过程中善用教学评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感受到被肯定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幼儿不会独享个人成果,幼儿总是想要与他人分享,迫切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教师开展评价活动,让幼儿得到赞许,能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激发泥工创作的欲望,幼儿就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会主动运用感官去看,主动探索,促进泥工潜能的进一步发展。
泥工活动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组织好泥工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教师要抓住时机,从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审美导向,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幼儿对工艺活动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章锦.浅探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1).
[2]徐辉华,孟杰.幼儿园泥工活动的探究[J].山东教育,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