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巨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2017-07-03 15:09:56徐安书傅朝春张世博陆观时鑫李洁
腹部外科 2017年3期
关键词:李洁腹壁肉瘤

徐安书 傅朝春 张世博 陆观 时鑫 李洁

· 短篇报道·

腹壁巨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

徐安书 傅朝春 张世博 陆观 时鑫 李洁

病人:男性,年龄68岁,因“腹壁包块切除术后4年,再发包块3年”。于2016年7月2日入院,拟诊“腹壁包块”收入院。病人于4年前发现腹壁包块,在外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1年发现术口周围再发包块,无明显不适,包块逐渐长大,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就诊。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步入病房,自主体位。腹平坦,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下腹部见多个隆起包块,面积约15 cm×6 cm(图1),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肤温正常,其中一个包块皮肤破溃,分叶状,腹软,腹部无压痛,肝、脾、双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min,未闻及腹部血管杂音。完善术前准备,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术中所见:15 cm×6 cm包块,行包块周围3 cm及包块切除术,深达肌肉鞘膜,包块完整切除(图2)。术后病理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腹壁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CD34(+),Vimentin(+),CD68(+),Ki-67(+)(约10%)。病人恢复好,顺利出院。术后切口愈合后行局部放射治疗。目前病人恢复良好,无特殊不适。

图1 术前 图2 术后

讨 论

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起源于皮肤真皮层的纤维组织细胞源性的纤维肉瘤。常见于中年男性,好发于躯干。损害为隆起性暗红色肿块,质硬,可呈分叶状,与皮肤粘连。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切除不彻底易复发,但很少转移。具有浸润性生长,远处转移少,恶性程度低,病死率低等特点。病灶位于躯干者多于肢体,腹侧多于背侧,膝上多于膝下,肘上多于肘下,近心端多于远心端。本病发病初期常表现为结节状硬斑或乳头状突起,与皮肤连接紧密,但底部常可移动,表层皮肤变薄、光滑,可呈灰红、暗红或蓝色;进展期肿瘤多为单个,无包膜,质地较韧,最大直径可超过10 cm,少数病灶可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极少浸润肌层,少见溃疡形成。光镜下可见瘤细胞呈席纹状排列。

手术切除是治疗主要的方法,目前临床采用的切除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术、扩大切除术及微创手术。辅助放射治疗对抑制复发和转移有一定效果。最近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辅助疗法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少不能切除的、复发的和转移的病人[1]。同时应加强随访,通过对大样本病例的长期随访观察,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对其生物学行为有更全面的认识。

1 Rutkowski P,Debiec-Rychter M,Nowecki Z,et al.Treatment of advanced 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with imatinib mesylate with or without surgical resection.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11,25:264-270.DOI:10.1111/j.1468-3083.2010.03774.x.

655000 云南曲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普通外科二病区

徐安书,Email:315000722@qq.com

R735.5

A

10.3969/j.issn.1003-5591.2017.03.006

2016-08-19)

猜你喜欢
李洁腹壁肉瘤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Let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乐享蓝天
大众文艺(2020年8期)2020-04-21 11:22:06
骨肉瘤和软组织肉瘤
肺动脉肉瘤:不仅罕见而且极易误诊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风格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