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完善对策

2017-07-03 17:29徐伟伟张东亮
东方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央银行完善对策货币政策

徐伟伟+张东亮

(烟台南山学院 山东烟台 265713)

摘要:央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后,央行多次调整货币政策来调控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货币政策的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无达到货币政策的预期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央行货币政策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在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原因;完善对策

一、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概述

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及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主要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二、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欠佳的原因

(一)金融体系内的微观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盈利模式的制约。中央银行出台货币政策后,要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进行传导,所以,如果中央银行通过利率手段来调控经济发展,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差距缩小,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如果中央银行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仅仅提高贷款的利率,贷款利率每提高1%,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将会扩大3%,换而言之,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利差的扩大,将刺激银行的放贷行为,导致货币政策效果欠佳。

(二)货币政策本身的原因

1.货币政策工具存在缺陷

货币政策工具是进行货币政策调整的有效手段,但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缺陷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缺陷

从我国2008—2012年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来看,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偏高。存款准备金率偏高直接导致投资总额的减少,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会降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不利于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

(2)再贴现制度存在缺陷

高度发达的商业信用、程度较高的票据化能够为再贴现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从我国当前的信用情况来看,商业银行信用体系落后、在执业过程中无法发挥利率主动权,导致货币政策的实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票据使用现状来看,商业票据还没有成为有效的信用工具,直接影响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导致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欠佳。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缺陷

(1)利率非市场化制约了货币渠道传导机制作用的发挥。利率非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无法通过风险定价来提高商业银行资金的质量,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限制了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2)外汇管理体制的内在缺陷限制了汇率渠道传导机制作用的发挥。当前,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我国所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强制结汇导致我国在外汇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第二,基础货币结构存在偏差,基础货币主要流向外汇供求顺差的地区和部门,导致货币政策传导发生偏离。

三、提高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的完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减轻信贷压力

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可以加快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减轻信贷压力。要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寻找经济发展好的企业作为实施主体,在中央银行推出货币政策后,企业、经济部门能对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作出及时反映,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代企业进行制度建设,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制度改革,扶持我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等来扶持其发展,通过各种措施来疏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傳导机制;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来增加投资,刺激经济的发展,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良性发展;通过货币政策来对投资体制和融资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实现资金的有效分流,从而促进社会资本和企业投资之间的良性发展。

(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健全完善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从而加快上市的步伐。通过改制,可以改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来强化银行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积极发展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采取措施促进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并对信贷结构进行有效调整,可以从两个方面调整信贷结构:第一,调整银行的贷款期限,银行在向企业进行贷款时可适当增加短期贷款的比例,控制中长期贷款的比例;第二,结合产业政策优化贷款结构,对不同产业实行不同的贷款力度,通过差别贷款来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美国金融业非常发达,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我国在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时,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主体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银监会的职能是可以随时对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检查,可以要求金融机构提供财务资料。基于银监会的职能,我国可以建立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组成的预警系统,即由银监会、各商业银行总行组成宏观预警系统;建立跨省的银监局、各商业银行分行组成区域性中观预警系统;由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组成微观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10(11).

[2]韩鑫韬.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来自货币供应量、汇率和利率的证据[J].南方金融,2011(11).

猜你喜欢
中央银行完善对策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中英央行资产负债表差异比较研究
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对策初探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