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远++闵慧++白俊萍++刘蓝蔚
近年来,在学区化改革的背景下,北京市日坛中学实验学校从基础校、薄弱校到薄改完成校,再到区域优质资源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基于战略发展的需要,学校引入了未来学校实验室项目。
所谓未来学校实验室,就是整合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培养适应未来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未来实验室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科学课、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课融合在一起,以项目引领学习,初步探索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5年,学校对项目式学习展开了初步的探索。在实践中,总结了项目式学习的7个步骤——导入、团队建设、文献研究、设计、制作、比赛、反思改进。2016年,学校总结一个学期的经验并确定了下学期创新实施的方案。根据学生关注的问题和兴趣点,结合项目组教师的优势,确定了7个项目,分别是:团队管理、生物模型——足、烘焙经理、黑白版画、木梁承重、3D打印、瘋狂过山车。同时,为适应学校九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2016年开始探索中小学项目学习的衔接。2017年,学校开发了14个项目,并确定了每个项目要重点培育的核心素养。如“黑白版画”重点培养“国家认同、审美情趣、问题解决”,“3D创客”重点培养“技术运用、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校园传媒”重点培养“技术运用、健全人格、人文积淀”等。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实践创新。例如,孟雨晴在“烘焙经理”项目的学习中,经历了查阅文献,了解烘焙;成立小组,团队建设;问卷调查,了解市场;参观学习,实践体验;规划产品,设计商标;反复实践,成本核算;经营销售,利润计算;总结提升,经理分享等过程。这些环节的学习都是她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在实践创新中,她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会学习。项目式学习的第一个核心环节就是文献的搜集。以“生物模型——足”项目为例,学生需经历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撰写出一份兼具真实性与科学性的小论文。学生通过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初步掌握了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形成报告。
科学精神。例如,王项晶参加了创客实践项目的课程,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她完成了吉普车和坦克车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她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社会责任。小组合作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形式。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合作、交流、互动等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成长。
今后,学校将继续探索如何从项目式学习扩展到未来学校课程体系构建,如何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衔接,构建九年一贯的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更多平台。
编辑 _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