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不仅是名义更是力量

2017-07-03 15:13杨沫江
共产党员·上 2017年6期
关键词:周梅森创造者阵营

杨沫江

《人民的名义》通过周梅森的文学笔法大胆准确地揭示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在大量社会财富聚集的同时,官场权力利益之争也越发复杂和激烈,官员们的思想意识也在财富爆发的裂变中呈现不同形态。小说以更细腻的笔法,更深层的思考,再现了官场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形象地塑造了正反面人物形象,精准客观地剖析了官场潜规则及存在根源,获得了读者的公认和好评。

《人民的名义》的成功离不开周梅森“八年之功,六易其稿”的艺术定力和精心打磨,更离不开作品诞生的条件和环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的名义进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获得了力量,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小说成功的根基和土壤。《人民的名义》中,一些触目惊心的贪腐画面正是现实中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反腐斗争的艰辛过程,高度契合了人们对正风反腐的民心所愿。从《人民的名义》创下的收视纪录也可见证,广大人民群众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倡廉的衷心拥护,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人民的名义》的戏剧冲突表现为两个阵营的对垒和较量。是把人民的名义当作旗帜还是当作幌子,是区分两个阵营的分水岭。一方是以沙瑞金、陈岩石、侯亮平等真正以人民的名义为旗帜,为党和人民干事奉献的共产党人;一方是以赵立春、高育良、祁同伟等以“人民的名义”为幌子,行欺骗党和人民勾当之实的腐败分子。本质上,两个阵营水火不相容,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又具迷惑性。比如,高育良曾义正辞严地讲道:“我们的人民检察院叫人民检察院,我们的法院叫人民法院,我们的公安叫人民公安,所以,我们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永远,永远!”再如,就在高育良东窗事发被中纪委工作人员带走的前夕,仍然在台上唱高调:“公生明,廉生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我们的干部,当官别发财,发财别当官,对金钱美色不能起贪恋之心!”说得多么冠冕堂皇,而实际上却把“人民的名义”当做了谋取私利的遮羞布和获得权力的广告词。《人民的名义》的一大亮点就是敢于无情地揭开“两面人”的伪装,引发对于腐败与反腐败的新思考,让大家认识到腐败丧失的不仅是金錢更是政权,反腐败连着的不仅是党的形象更是世道人心。

人民的名义是什么?是世道人心,是根本宗旨,更是最大的政治。人民不仅仅是名义,还应有更深刻的内涵,赋予人民应有的权利,如此,人民的名义才能实至名归。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尊重人民群众作为主体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将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执着追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而在小说中,陈岩石的经典党课充分展现了人民的力量,让我们坚信,在人民的支持下,反腐必能取得胜利,我们党必将赢得更大民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周梅森创造者阵营
周梅森:走在滚烫的时代现场
《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从矿工到“政治小说第一人”
周梅森:三本书影响三段人生
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周梅森的“智斗”人生
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一个“发现者”和“创造者”
在旧道德的废墟上建立新伦理
黎议会选举亲西方阵营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