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蕾,王 爱,谭丽萍,包善驹
(1.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410030)
[建筑]
绿色产业规划编制的实践与探索
——以六安市城南片区为例
石 蕾1,王 爱2,谭丽萍2,包善驹2
(1. 黄山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2.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410030)
在绿色发展成为国家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重要途径的背景下,基于地域的自然条件,六安市提出了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 以六安市城南片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区域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进而明确绿色产业发展方向,界定其绿色产业的发展模式和产业体系,最后形成区域绿色产业的空间布局结构和重点培育的产业载体,着力推进六安市的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为类似区域的绿色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产业规划;六安市城南片区
“绿色产业”一词由来已有 20 余年,1992 年联合国通过相关宣言和议程,提出绿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绿色产业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党的十六大“新型工业化”战略,强调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类型。2012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建设的全过程,走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此后党的十八大,十三五发展规划也提出要着力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产业结构,由此绿色发展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成为与“新四化”协同推进的重大任务。
绿色产业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内涵解释,广义绿色产业是指传统的一、二、三产业中符合绿色指标要求的产业;狭义是指生态农业、食品加工、无公 害 农 业 服 务 等 产 业[1-3], 本 文 关 于 绿 色 产 业 的 研究,采用前者概念。 目前国内外与绿色产业的相关研 究 主 要 涉 及 到 其 发 展 的 可 行 性[4], 绿 色 发 展 的 产业 评 价 和 类 型 遴 选[5-8],绿 色 产 业 发 展 的 制 约 以 及 具体 对 策[9-12]等 方 面 , 这 些 研 究 重 视 从 宏 观 的 角 度 出发,突出区域内的资源本底条件,但大多是定性的宏观描述,缺乏对区域内部个案,以及绿色产业发展模式选择的深入分析。安徽省六安市城南片区作为六安市“一谷一带”(“一谷一带”指的是六安茶谷和淠河生态经济带,茶谷旨在以茶为媒,将茶叶、毛竹、石斛、油茶等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生融为一体,把茶谷建设成产业谷、生态谷、旅游谷、养生谷和富民谷。 为呼应茶谷建设,着力把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成安全带、生态带、产业带、观光带和富民带,形成六安绿色发展战略的又一增长极。)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呼应,同时也是 六 安 市 城 市 规 划 区 南 部 “ 绿 廊 ” 中 的 关 键 节 点[13],本文拟从既有研究基础上,立足区域发展战略视角,深入分析城南片区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重点等,力求进一步完善绿色产业的相关研究,并为类似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城南片区北依六安市区,南靠六安茶谷片区,西临淠河经济带,东至市域边界,是六安市农业生产基地和绿色生态屏障。该区域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水相接,拥有生态环境优良、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厚重、旅游文化丰富等诸多优势。距离合肥市区约 65 公里,对外交通便利,是合肥经济圈中重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区域涵盖城南镇、韩摆渡镇、苏埠镇、椿树镇、中店乡、青山乡、先生店乡7个乡镇和裕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安区南山片区、城南工业集中区及集中示范园区部分用地,总占地面积达 415.8 平方公里。
2.1 资源禀赋
六安市生态资源丰富,保护状况良好。 2013 年末森林覆盖率 38.52%,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图1),林木绿化率 41.92%,森林蓄积量 1603 万立方米[14]。 生物物 种 、湿 地 资 源 丰 富 ,是 淮 河 和 巢 湖水 系 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资源调蓄池。城南片区整体地形为低丘陵平原地区,东西部整体地形较为平坦。 植被覆盖较好,区域内部分布有大小不一的水塘,老淠河、新淠河和陡步河 3 条水系贯穿其中,水系资源丰富。 现状用地以农林用地为主,污染较少,这些都对构筑区域生态安全和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
2.2 经济发展
据 2014 年全国统计年鉴显示, 六安市 GDP 为1086.3 亿 元[14],3 次 产业 结 构为 32.2∶47.5∶20.3。 按 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 19044 元(折合 3100美元)。 依据经济发展与工业发展阶段的相关理论,六安经济目前处于从工业化初级向中级跨越的发展阶段。 与安徽省其他城市相比较,六安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安徽省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 (图 2,3),经济发展水平尚待提高,未来发展潜力大。
图1 六安市森林覆盖率
图2 2014 安徽省各市 GDP(亿元)
图3 2014 安徽省各市人均 GDP(美元)
2.3 产业基础
2014 年粮食产量 463.1 万吨,占安徽省粮食产量的 1/6,尤以特色农业发展突出,其中茶叶、水果产量分别同比增长 15%、39.9%(见表 1)。 六安特色农业品牌化效应已初步形成。六安现已形成七大支柱型产业,主要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采矿冶金、建材、汽车及零部件、非金属制品和机电家电。2014 年七大支柱行业累计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 74.1%, 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 28.6%。 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电子商务、新能源等产业也初具规模,成为发展的热点,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
表1 2014 年六安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城南片区包括7个乡镇和裕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安区南山片区、城南工业集中区及集中示范园区部分用地,都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部分乡镇尤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或生态休闲旅游为其主导产业(见表 2),总体来看,该区域是以农业、传统制造和生态保育为主,未来将是六安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
表2 城南片区各乡镇产业发展现状
2.4 政策因素
六安市基于自身条件,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总战略,统筹、引领未来的六安发展,形成不同方向、不同区域同步推进,相互联动的绿色战略支撑。一方面,绿色城南将作为六安绿色经济的重要载体,将重点结合城南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对适宜发展的相关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现代服务经济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城南作为六安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应对传统工业、低产高耗能及环境污染型产业进行严格限制,控制传统工业空间,提高城南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承载力,将绿色城南打造成为新型的绿色经济示范区、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山水宜居的新家园。
3.1 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城南是六安城市发展“东进、北延、西跨、南优”的重要部分,兼具有城市副中心功能、生态环保功能、居住生活功能和绿色产业功能。 结合城南的四大主导功能,需要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模式进行研究,并借鉴每种模式对于城南产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总体来看,与城南未来产业发展相关的模式主要有 5 类:产业配套型、产业分工型、产业转移型、特色产业型和产业分流型如表3。 结合绿色城南的情况,并综合上述 5 种产业发展模式,绿色城南的产业发展可做适当借鉴,具体的产业发展模式选择有如下指导作用,具体见表 4。
表3 产业发展模式
表4 绿色城南产业发展模式
3.2 绿色产业体系
首先需要从传统产业、绿色农业、绿色制造、绿色服务 4个方向,初步筛选适合绿色城南的相关产业门类,构建产业备选池。 传统产业主要考虑基地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相关传统产业,包括轻工五金、家具建材、非金属制品、纺织服装、彩印包装。 绿色农业主要考虑基地有条件和潜力发展的相关产业类型,包括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 绿色制造主要考虑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相关加工制造业,包括特色农产品加工、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等。 绿色服务主要考虑为城镇居民生活服务的相关服务业,包括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总部办公、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
其次,重点从产业吸引力和地区契合度两大因素对所有产业备选池的产业进行综合评价。产业吸引力评价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内容:1. 产业本身的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地区产业聚集形成,从而拉动地区的就业水平;2.符合地区未来发展的导向,并与周边地区形成差异化。 产业契合度评价重点考虑目标行业是否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或前提条件;以及能否满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求,符合绿色产业相关产业准入门槛。 依据上述筛选原则,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最终确定适合城南区域发展的产业方向如图 4 和“1+5+6+5”的绿色产业体系,即 1 大绿色农业包括绿色种植、绿色养殖;5大绿色制造业包括生物科技、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绿色农产品加工业;6 大绿色服务业包括商贸物流、总部办公、健康养老、休闲度假、教育培训、电子商务;5 大兼顾发展产业包括非金属制品、彩印包装、机械制造、家居建材、纺织服装。
图4 绿色城南产业发展方向
4.1 产业规划布局
基于城南区域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布局相关理念,产业空间布局应突出 1.绿色引领、适度发展;2.特色凸显;3.强化聚集效应三大原则,绿色城南产业布局结构为“一轴两带多区”,如图 5 所示。
图5 绿色城南产业布局结构
一轴:沿 312 国道,串联城南镇、裕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铁站、承接产业示范园区多个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一条对外交通便利、产业特色鲜明的综合产业发展轴。
两带:沿淠河经济带和合六南通道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带,串联多个特色农业示范区,发挥自然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生态突出、环境优美的生态休闲旅游带。
多区:包括 5 个特色农业示范区、2 个传统产业升级区、2 个高端绿色制造区、1 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1个健康休闲旅游度假区。
特色农业示范区包括韩摆渡镇、椿树镇、青山乡、中店乡和先生店乡,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极佳,重点打造多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包括特色蔬菜、瓜果、油茶、棉麻、苗木花卉、烟草、桑蚕等,培育发展生态休闲、田园旅游,同时限制传统工业、规模制造业的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区是指城南工业集中区和苏埠镇现有传统工业较为聚集,部分产业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且能耗大,未来应逐步通过退二优二、退二进三等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绿色升级。高端绿色制造区是指裕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已聚集一批新兴产业,未来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高端绿色制造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环境友好的循环经济产业,打造安徽省重要的高端绿色制造聚集区。 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是依托高铁站,以城南现代物流园为基础,重点发展商贸市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办公、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 健康休闲旅游度假区:南山新区发展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康体娱乐、养生度假为主,打造健康休闲旅游目的地。
4.2 重点产业载体
1.合六综合产业走廊。 沿着 312 国道重点打造9 大项目,主要包括六安蔬菜批发市场、裕安循环经济园、城南清洁生产工业示范园、城南综合物流园、皖西农产品批发市场、松店现代农业示范园、六安花木城、龙穴山生态修复及开发和高端绿色制造基地,如图 6。
2.淠河生态休闲旅游带。 沿着淠河生态休闲旅游带重点打造 6大项目, 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园、淠河生态农业观光带、苏埠老镇保护性开发、南楼观光农业示范区、宗教文化旅游区和青山湿地公园。
3.合六南生态休闲旅游带。 沿着合六南快速通道重点打造6大项目,主要包括铜山寨旅游开发、土门店乡村旅游、九十里画廊中店段、南山旅游度假区、南山新区健康养老和椿树镇苗木花卉基地。
图6 重点产业载体规划
随着六安城市南部铁路通道的推进和中心城市发展的不断加快,六安市从东、南、西、北 4 个方向均衡、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绿色城南区域的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和规划。城南片区的绿色产业发展是六安市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依托区域内部各个城镇、交通轴线和淠河经济带,通过淘汰、兼并重组、科技创新等手段,对原有的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和转型升级;依托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优势,创新和培育发展绿色产业体系,完善配套服务型产业。 与此同时,城南片区的绿色产业发展还要与六安市其他区域产业发展进行协调,形成不同方向、不同区域,同步推进,相互联动的有力态势,促进区域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绿色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1]钟茂初.产业绿 色化内涵及 其发展误区 的 理 论 阐 释[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1-8.
[2]席 广 亮 ,甄 峰.苏 北 沿 运 河 地 区 绿 色 产 业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J].人文地理,2009(5):87-91.
[3]张 昌 勇 .我 国 绿 色 产 业 创 新 的 理 论 研 究 与 实 证 分 析 [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18-23.
[4]赖琼琚.韶关发 展绿色产业 的可行性与 对 策[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5):104-106.
[5]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Guidelines for AEO cities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M].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2005:52-143.
[6]梁中,周翔.低碳产业创新系统运行 绩效 评价的 指标 体系[J].统计与决策,2012(2):31-34.
[7]余 春 祥 .论 云 南 绿 色 产 业 发 展 的 战 略 选 择 [J].生 态 经 济 ,2003(12):33-36.
[8]石宝峰,迟国泰.基于信息含量最大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1799-1810.
[9]张 静.A 乡 绿 色 产 业 发 展 战 略 研 究[D].成 都:西 南 交 通 大 学, 2013:16-47.
[10]童文胜.关于陕南发展绿色产业的思考[J].农 业 经 济 问 题, 2007(8):66-69.
[11]赵路.欠发达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路径分析:以陕南地区为例[J].生态经济,2009(12):127-130.
[12]王军,井业青.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我国绿色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 问题,2012(11):36-40.
[13]六安市人民政府.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总体 规划[R].2015:34.
[14]六 安 市 统 计 局 .六 安 市 统 计 年 鉴 2014[M].北 京:中 国 统 计出版社,2015:54-56.
责任编辑:胡德明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Green Industry Planning——A Case Study of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Lu'an City
Shi Lei1,Wang Ai2,Tan Liping2,Bao Shanju2
(1.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245021,China; 2.College of Territorial Resources and Tour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In the context of green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come a new growth momentum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n important way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and based on its own conditions,Lu'an City has put forward the city'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strategy.This paper,taking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Lu'an City as an example,analyzes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s for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green industries first,then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green industry,and defin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as well as the industrial system of green industry.Finally,the spatial layout structure and key industrial carriers are formed to promote green recycl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u'an,to enhance regional gr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egions.
green industry;development model;industrial planning;Lu'an City;southern district
TU986.5
:A
:1672-447X(2017)03-0069-05
2016-11-25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HS2017B12)
石蕾(1986-),安徽黄山人,硕士,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