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
夏布绣绣地肌理语言及运用
Grass Cloth Embroidery Background Texture Language and Application
张小红
夏布绣是将夏布和刺绣相融合的手工艺术。其源于宋代,脱胎于民间麻布刺绣。夏布绣别具一格的绣地肌理,构成了其魅力的源头。通过对新余夏布绣绣地肌理自然属性及肌理语言运用的研究,揭示夏布绣的艺术特征。研究表明,发现肌理、制造肌理以及运用肌理,让夏布绣走向古朴天然、醇厚典雅的艺术刺绣之路。
《松鹤图》渝州绣坊 获2012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银奖
Ramie embroidery is a combination of Grass cloth and embroidery handicraft art. It originated from the folk Maembroidery in the Song Dynasty . Its embroidered texture have a unique style, which form the source of charm. Through Xinyu ramie embroidered texture of physical and artistic properties researched, reveals ramie embroidery of artistic features. Research shows that found texture, manufactured texture, used texture, make ramie embroidered into the ancient natural, mellow and elegant of art embroidery road.
《六君子》渝州绣坊 入选“201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获2014(深圳)“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曹知白山水图》渝州绣坊
《李太白象》渝州绣坊
《枫落吴江图》渝州绣坊
《苍林茅屋图》渝州绣坊
夏布绣是以其绣地材质——“夏布”命名的刺绣。经多年的挖掘、传承和创新,使得有着千年历史的民间夏布刺绣(俗称“麻布刺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又称“夏布绣”,形成具有鲜明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绣种。江西省新余市种植苎麻、织造夏布的历史悠久,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夏布之乡”,织造精良的夏布使夏布绣有了孕育、茁壮成长的土壤。新余夏布绣在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正式列入中国28绣种之一。新余夏布绣在传承与发展中,放弃民间麻布刺绣用草木染底色的做法,在肌理鲜明、质感突出的特制手工夏布上进行刺绣创作;在绣品的题材选择上,改变传统麻布刺绣以祈福、纳吉与伦理教化等为主的题材,侧重地方特色的文人书画及意深境远的青绿山水类作品;在针法上,丰富了民间麻布刺绣上惯用的平针绣、数纱绣等传统针法,以适宜夏布绣地为前提,融合多种精细的艺术刺绣针法及透底针、通透乱针、芝麻针等创新型刺绣针法,最后形成夏布绣绣地粗犷、地域鲜明、拙中寓秀的风格特征。夏布绣浓郁的艺术气息、精致的刺绣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而从绣地夏布肌理折射出来的生命力,才是夏布绣艺术魅力的源头,也是区别于其它绣种最显著的特征。
从艺术的范畴来看,肌理是审美对象表面纹理特征给人的触觉质感与视觉观感。构成表面纹理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其色泽、大小、疏密、纵横交错、粗糙光滑等,皆会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肌理是造型艺术特有的美感特征,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基本语言形式,与平面、色彩、立体构成要素一样具有造型审美功能。
刺绣绣地的肌理语言是自然的,也是人为创造的。夏布肌理的自然属性与其材质本身物理与化学性质有莫大关系。传统刺绣一般采用天然的纺织品做绣地,其材质由丝、棉、麻纤维作纱线通过编织而成,也就是说绣地肌理同纱线的纤维组成与组织结构有很大的关系。纤维的长度、表面性质、粗细、截面形状等性状决定其纺就的纱线的外观和质感,从而形成由纱线织造的材料的肌理。夏布由苎麻编织而成,苎麻纤维具有单纤维长、初始模量大、聚合度大的特征,同时其横切面为腰圆形,中间有沟状空腔,管壁多孔隙,故吸湿和散湿快,透气性能好。相比丝、棉纤维织成的丝绸与棉布,夏布的柔韧度、光滑度以及细腻度等都不及两者。麻纤维质感粗糙色泽暗哑、肌理突出,经纬线间隙大、纱线表面有毛羽,因而一般手工只能纺织低支的夏布。夏布制作的服饰粗犷、悬垂性低、与皮肤接触有刺痒感,在穿着性能上不及丝与棉。封建服饰礼仪制约下,以葛麻纤维纺织的服饰成为“布衣”,借指平民百姓,色彩简单朴素;而丝绸制成的绫罗绸缎则是贵族的专利,服饰色彩艳丽华贵。这些心理暗示经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转化为心理对大脑的记忆,传递给人原始的、乡村的、休闲的印象,加以苎麻纤维的淡草黄本色,因而夏布是古朴、素雅的代名词,满足了人们对返璞归真的追求。
夏布绣的绣地夏布有人为创造因素,即手工定制。手工定制的夏布在制作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柔软高支,另一方面要求保留麻纤维淡草黄的色泽,因而绝不会出现两块肌理相同的夏布,这样绣地就构成了天然的防伪标志。夏布的生产程序包括割麻、刮麻、脱胶、绩麻、刷浆、穿筘、织布、漂白、清洗、后整理等数道工序。严格控制夏布的每一步程序,可以纺织精致的夏布,这样的夏布更为柔软,在刺绣的过程中不容易挂断丝线。现代工艺制作的高支苎麻布,提高了其服饰性能。但在脱胶的过程中,由于脱去大部分脂蜡质与胶质,布面洁白,破坏了麻纤维的天然属性。新余夏布通过蒸锅上的水蒸气脱胶,后经过碾压的软化处理后,布面呈现淡草黄的色泽。
夏布绣在选择绣地时,为了保留夏布的历史厚重感,又能更好地与刺绣题材结合,因而在定制手工夏布的时候融入了一些创造性的肌理,将长短不一,粗细不一,新陈不一的麻纤维更有节奏性地排列组合。绣娘在刺绣之前要做到“心中有丘壑”,在理解所选稿意境的基础上,对绣地夏布肌理进行预设。可以根据夏布绣所要表现的主题要求,在经线的组织上,通过选择一些老纱穿插到经线中,老纱即带有斑点且色泽明显的纱线,这样控制夏布肌理的变化。对夏布肌理合理的选择与设计,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的纯朴韵味。
在纺织面料设计领域,通过褪色、磨毛、水洗、涂层的后整理手法,给面料形成造旧的感觉,通过仿毛、仿丝、仿麻、仿棉、仿皮处理塑造天然的肌理。夏布绣选择纯天然的夏布作绣地,放弃满绣,充分利用夏布的千年历史古与朴醇厚的天然肌理,同时在手工制作过程的人为控制,让天然与人为合二为一。
夏布绣计白当黑,以线代墨,使绣地的天然肌理与文人书画的笔墨气韵相得益彰,形成一种开拓性的绣种。夏布绣选用名人书画作题材时,不是简单地对原作临摹,而是在绣地肌理之上的二次创作。绣制者在丝绸、棉布等绣地材料上不需要过多考虑其材质的色彩差异和材质肌理,但在绣制夏布绣类作品时既要认知了解夏布天然形成的色彩差异,又要认知了解夏布依靠传统手工技艺在编织过程中形成的肌理效果在绘画题材中的运用。例如,新余夏布绣绣娘对江西籍画家八大山人的作品尤为钟爱,八大山人的作品笔墨苍劲有力、意境空旷寂寥,二次创作时绣娘不需要大面积铺陈,只需要对主体物进行细腻的描绘,夏布的肌理可以形成对疏朗构图的一种补充,同时借助绣地肌理烘托刺绣主题。 八大山人作品《松鹤图》,夏布绣主题与绣地浑然一体,体现图与底的和谐之美。夏布绣着重于夏布的现代性开发,融合现代与传统,以可持续发展作为立足点,使夏布不再成为“遗产”。
夏布绣的针法在融合传统针法的基础上,为达到绣与地的更好结合,创新了夏布绣特有的针法。以针为笔, 以 素为纸,以丝绒为朱墨铅黄, 取材极约而所用甚广,绣即闺阁之翰墨也[4]。江南闺阁绣采用淡彩绣线与丝棉绣地,夏布绣凸显绣地肌理、弱化色彩、强调线条,追求文人书画的笔墨情趣与意境。苎麻纤维特性与纱线组织方式赋予夏布特殊的肌理,创造利用肌理以及适宜这种质地的针法,是肌理在夏布绣上的升华。夏布绣采用透底针,将线迹与夏布肌理的色泽相融合,因材施艺,使线迹在绣面上若隐若现,塑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夏布绣的通透乱针,借鉴苏绣乱针绣法打破针脚密接线,排比其线的模式,采用错落有致的针法,让绣面主体物适当留出空隙,这样线迹不会凝滞成“团”;同时有意识地使夏布肌理裸露,似空气在画面流动,同国画的“气”有异曲同工之妙;夏布经纬分明稀疏,采用层叠针“一绒铺底,半绒出色,劈丝描细节”,精巧与细腻的绣线同粗犷古朴的麻线肌理结合,形成粗中有细的视觉差;夏布绣采用浅浮雕绣法,用垫绣的方式使主体物突出,形成浅浮雕的效果,与夏布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的肌理对应;夏布粗糙、生硬,绣线过长时容易出现刮毛、断线、拉毛的缺陷,夏布绣的压线锁针能够加以缓解,后一针沿前一针部分倒回穿出,把前一针分劈两半,其形状也成辫子,针的正面较锁针平直、窄细,因其行针为直线,速度快且稳。图2为夏布绣作品以八大山人的力作《六君子》为题材,采用平针、小交叉针等针法绣制出松、柏、樟、槐、榆、楠六种树木,借以喻意君子傲骨亮节的人格。作品呈现出原始自然的纤维本色,质地粗犷,配色淡雅,层次清晰,画面质感强烈的艺术效果,恰能原汁原味再现原作神韵,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清空淡雅的感受。 夏布绣 《茆庵静坐图》,作品结合虚实针、交叉针、接针、滴滴针等针法巧妙地将古朴的夏布与细腻的绣艺融为一体,在保留夏布原有风貌的同时更彰显出了水墨山水画特有的苍润气息,妙化神和,朴拙澹逸,清旷淋漓之韵味。画面层次分明,灵性十足,耐人寻味。呈现出原始自然的纤维本色,质地粗犷古朴,配色淡雅,又有对比,又有统一,具有与其他刺绣不一样的独特风格,既具自然清新的现代审美、又具意雅境远的历史追溯。
肌理是夏布绣区别于其它绣种最独特的表现语言,夏布绣肌理是天然与人为的结晶。欣赏夏布绣时,并不应只关注作品主体的美感,应将夏布绣主体与绣地统一审视。夏布绣的绣地主体与肌理浑然一体,肌理构成夏布绣魅力的源头。夏布织造、刺绣选稿、针法特征,夏布绣绣地肌理语言与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绣地夏布的色泽、厚薄、软硬、经纬线布置都会影响夏布绣的整体美感,丰富的肌理赋予夏布艺术的特征。夏布“手工”、“布衣”历史的记忆通过肌理传达给受众,更能超越夏布绣的主体物象,传达岁月的沧桑。夏布绣注重对绣地肌理的处理,要求绣地的色泽与触感同画面主体的配合,形成气韵生动、对比统一、虚实相生的特征。夏布绣吸收艺术刺绣的元素,突出夏布肌理,最后融汇成古拙的文化艺术形态。
〔1〕马骏.肌理-设计中的时尚元素[J].艺术百家, 2011(7):116-118.
〔2〕刘兴邦,吕航. 服装材质的肌理性格与应用[J]. 丝绸, 2007(5): 6-8.
〔3〕陈滢竹.夏布的创新性研究[J].2016(6):29-32.
〔4〕叶朗. 中国历代美学文库 代卷(下)[M]. 北京: 高等 育出版社, 2003: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