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胜连
天保九如 问寿壶尊
□国胜连
丁酉春来,连湾少雨,端午节前后,风雨俱来,变化奇诡。端午日中,阵雨忽至,网友直呼:家中小儿腕上刚结好的五彩线该不该解开了?按旧时说法,这五彩线遇雨水则化龙而去,戴上一会儿就足够了,当舍则去罢。槐花谢了,樱桃始红,天时物候都有应景。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是仲夏,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又称为“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即古代百越地区,举行龙舟竞渡祭祀龙图腾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投汨罗江而成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还有很多叫法,诸如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今年端午节,人们多互致问候:端午安康!为何端午节不能互致“快乐”呢?原来,古人把农历五月当作“恶月”,五日视为“毒日”。不但此恶月万事不吉利,甚至连五月五日所生之子,亦视为不祥之兆。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呱呱坠地时,其父就欲致他于死地;宋徽宗赵佶也生于当日,从小被寄养在宫外。端午日是个祭祀节日,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投汨罗江,本是个悲壮的日子。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一阙《渔家傲》,宋时端午民风跃然纸上。而苏轼于徐州任上赋得《浣溪沙•端午》:“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犹如一幅端午仕女图,清艳而绝俗,成为吟咏端午的千古佳作。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端午习俗大致还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和时令鲜果等。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形形色色,清香外溢,小巧可爱。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用以驱瘴。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端午日清晨,大人起床后便要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彩线。五彩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彩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保佑安康。连湾旧俗称端午为“当午”,老话说,五月当午插艾蒿,顶鸡蛋、吃粽子。人到中年,每临端午,还会想起儿时马莲扎紧的四角粽子和青绿苇叶飘散的清香,还有门边上那把绿盈盈辣耗耗、红线缠绕着长短不齐的艾蒿。
《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艾叶也是中医用来温气血、逐寒湿的一方良药。记得数年前到木文堂访书,甫进店堂,便闻到一股浓郁的辛散奇香,精神一振。问过文质彬彬的汪老板,才知道书店燃艾香驱虫除疠。书香中弥漫艾香,确是一件绝妙的雅事。此前我对沉香、檀香间有偏好,闻香品茗时生雅趣。此后用心寻来数款艾香,其中“三年艾叶香”为最佳,逐渐发觉沉香过于辛、苦,而檀香腻于绵、甜,只有艾香辛散刚直,闻香时不必正襟危坐,也无须关门闭户,一切随意则好。古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如此说来,艾香有防病辟邪之功。这几年家中常燃艾香,心情确实清爽。
说起香趣,必提及善缘。2016年,在微拍堂上发觉一家新店“翫心堂”正推出一款精制的“那烂陀”藏香。何谓“翫心”?《汉书•严助传》:“玩心神明,秉执圣道”,犹言专心致志,以此取名可见用心。那烂陀,梵语意谓“施无畏”或“无畏施”,而那烂陀寺(Nālandā Vihāra ),为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玄奘在此从戒贤法师学习多年,义净在此从宝师子学习十年;而荆州道琳、太州玄照、并州道生、洛阳智弘,及新罗之慧业、阿离耶跋摩等高僧大德皆曾来此就学,“那烂陀”意味着唐僧取经之地。“炉香乍爇,法界蒙熏。”闻过“那烂陀”藏香,我结识了店主林青先生,也逐渐了解到三位年青的江西老表,从2007年拉萨的“三个火枪手”酒吧起步,探访藏香发源地尼木县藏香世家,经过反复探索,在保留传统配方及工艺的前提下进行改良,于2016年制成了全新植物本草“那烂陀”藏香,恭敬且虔诚。后来我还了解到“翫心堂”主营藏传擦擦等佛教造像、历代香炉、宋元茶具等古玩雅器。去年底,本中意林兄店里的一件民国青灰釉瑞兽瓷熏,可终咎于熏上有一道老裂,惜让方家。今年初,网拍了林兄一件民国雕刻如意瑞兽黄杨笔添,欣于所获,交往渐多。丁酉将至,一心想选件宝物贺岁,一日翻看“翫心堂”旧帖,不觉发现了这件心仪的近代日本“万寿无疆”铜壶。林兄说系前年从日本古董市场淘回,属于正宗回流。
这件铜壶造型大气,皮壳一流,通高27.5厘米,上口微侈,口径12厘米,短颈、鼓腹,腹径25厘米, 圜底、圈足,足径15厘米。光素的壶身超越百年风雨,皮壳愈加深沉。肩部铸如意长齿兽耳,雕制考究精美。壶腹两面深镌六字金文,分别为:“延万寿”、“无疆年”。每字宽阔达6厘米见方,令我想起刚过百日的本家小外孙九儿紧握着肉肉可爱的小拳头。这件铜壶采用整器铸造大气磅礴,壶体厚重,手感颇佳,具备中国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造型风格。壶身没有常见的饕餮纹饰,通体宝光,大方的吉祥祝寿汉字彰显得更加端庄典雅。从造型和功力上看,这件铜壶应该是日本明治时期制铜名家的作品。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件精工的铜壶上却无铸造匠人的名款,承装木盒上也仅有模糊的印章,只在包袱上留有“夙川,吉田米”字样,可能是原藏家的姓名。据一位业内日本老货专家鉴评,这件铜壶极可能是日本近代制铜名家藏六家族的作品。5月中旬,看到日本网拍一件青铜龙耳花器,仿乾隆茶叶磁壶式花瓶,四世藏六造,造型功力与手上这件铜壶十分相近。再细看手上这件铜壶的壶底,突然发现壶底似乎换过了,我终于明白为何一件精品会沦落成了无名氏。
中国三代青铜吉金向有专属名称,青铜壶、青铜尊虽同为酒器,但各不相同。一般青铜尊形制为敞口,粗颈、深腹、圜底、圈足,上口侈大,口径与肩宽接近。而“壶”字在金文中就像是一个有盖、腹部略鼓,两边有系的容器。青铜壶特征为小口,有盖,颈部较长,腹部较大,圈足,两侧有系。由这件日本近代“万寿无疆”铜壶,我想起时代略早的一件中国清代同治六年胡夔“一百二十有零图”浅绛墨彩尊。胡夔墨彩大尊高33厘米,实物大气,颇为震撼,其造型比同时期的牛头尊,鹿头尊及象耳尊更显得霸气十足。胡夔大尊以墨笔勾勒巨柏一株,略施淡赭,衬以两块秀石、一丛灵芝、一片草纹,画风老辣、雄劲,颇具震撼力。同时器型与画意完美结合,造就了立体布局的古柏形态和一步一景的观赏效果。尊上题识:“一百二十有零图。”并有长款:“时在丁卯中秋前一日画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下,奉赠芝泉明府大人雅玩,新安胡夔,时年七五。”印章“夔”。胡夔,字砚溪,号寿泉,清道光年间新安画派著名画家,歙县人,工画山水及水牛。同治年间在御瓷厂画瓷,这件墨彩大尊为有纪年最早的浅绛彩开山之作。古人有上中下寿之分,120岁称上寿,100岁称中寿,80岁称下寿。墨彩大尊题款中通篇不著一个“寿”字,却明确传递着长寿的美好祝福。而妙用谐音方式以一棵柏树(一百)、二个石头(二十)以及滋生的灵芝(有零),构成“一百二十有零图”,表达延年益寿的祝愿,寓意明确而委婉,令人拍案叫绝,巧妙致极。胡夔墨彩大尊这种含蓄谐趣的表达方式确要比日本铜壶“万寿无疆”的直白要高明很多,也令人回味。胡夔墨彩大尊的流转经历也颇为传奇。2005年10月,邯郸新的古玩城开业,古玩城南侧一家店铺就摆放着这件胡夔一百二十有零图尊。11月1日,前来寻宝的衡水古玩小霸王董兄慧眼识宝,在当地藏友的帮助下,以漏进价将其收入囊中,当天即在雅昌民版上发帖亮宝。次年5月,小霸王在雅昌石家庄网友会上正式展示此尊,胡夔“一百二十有零图尊”在隐没139年后横空出世。后来此尊转藏空谷足音河北杜建新先生,最终成为河北沧州惠风美术馆的镇馆之宝。2012年10月,胡夔大尊还亮相中央电视台《一锤定音》,藏家自估100万元,拍了9万多元,三大拍卖公司估3万元,引发了一场关于浅绛彩与文人瓷价值的大争论。在藏友心中,胡夔大尊堪称“浅绛彩中的鬼谷子”。
端午节期间,翼庐孙海鹏到苏州游学,当晚还在微信上图发了数枚定制的银铸半两,瞬间引起朋友圈一片热哄。我翻开孙兄大著《将船买酒白云边》,书中那幅张元济八十一岁时端楷书写的《天保九如寿屏》从容大度,那不是生日蛋糕,而是文人祝寿的一种翰墨表达,更是书卷中悠长岁月逸出的一缕心香。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九如,万寿无疆,问心无愧,方为正道。
责任编辑 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