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占城《晚霞》150cm×2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盛 葳
青年艺术家闫占城毕业于西安美院,几经颠沛,落户北京黑桥艺术区。两年前开始关注他的创作,如很多北漂青年艺术家一样,闫占城也无法一开始就在极具变动的宏观社会环境和不安定的微观生活环境中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式。但从去年开始,他创作了一系列新作,开始呈现整体性的面貌。
该系列作品画幅不大,但显厚重,数层透明亚克力覆盖原初画面之上,在模糊中透露出“优美”。但这种经由视觉传导的最初看法却是不得要领的。看上去很“美”,半透明厚重亚克力所掩盖的,却是一幅幅暴力之景。闫占城对“暴力”图像有一种自然的偏好,呈现在画面上的,或者是直接的伤害,或者是火灾、爆炸。这些事件不但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任何时刻、任何角落,同时又经由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公共媒介被不断放大,刺激我们的眼球,震彻我们的内心。实际上,不同的暴力事件均有其起点与后果,但作为一种信息,呈现为一种视觉,此时此刻它带给我们的,没有责任,甚至没有同情,只是不问前因后果的赤裸裸的视觉图像和生理反应。
可以说,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名艺术家,闫占城感兴趣的,并不是暴力事件及其社会影响,而是“暴力”本身。闫占城无法从头脑和眼球中抹除它们,但又不愿如一个异见人士对之做出一种态度的社会批判,因此,他选择了逐层覆盖,最终让他们呈现为朦胧模糊的结果。在我们看不到的时候,在看上去很美的地方,我们其实从来都不曾看见,但却并非无从预见。闫占城的画很美,但同样也很残酷。画面太直接,太刺激,他选择了半透明的亚克力逐层覆盖,然后精细打磨,再描绘、补色,再覆盖,直至模糊的画面无法看清,残酷的暴力不再明晰。留给观众的,唯有优美的画面及其背后隐藏的纯暴力。而在这种周而往复的劳动中,艺术家自我的恐惧亦被磨平,这或许也是所有现代人不得已而共求的心灵慰藉,它并不精彩,却是必须。
癸巳秋 京北蕤园
闫占城《安宁属于大地的善众—白色树枝》207cm×227cm
闫占城《预言—黑洞》180cm×11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王 澈
闫占城的作品首先会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新鲜感,因为他通过不断的试验,研究出了一种属于他的独特艺术语言。同时,他将自身对于周遭社会的体悟转换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要精神来源,对于时代质疑、不确定、无奈的黑色状态充溢着他的作品。那么,从成熟的艺术语言到具体的精神切入角度,是我最初对于闫占城作品的印象。
闫占城是一个敏感且冷静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中存在着明显的对抗意识,他在原始主义和现代艺术之间,为我们这个时代提供了一种面对人本身问题的看待方法。这种方式来源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刺激,当艺术家在直面社会问题并且在不断反思后,必定会产生某种虚空的情绪,这种情绪就是面对社会问题后产生的无力感。这种虚空的无力感并非没有意义,正是涉足了虚空背后的真正原因,才使得他的艺术创作有了人文价值且与情绪性划分开来。了解中国艺术史的人都知道,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艺术家借鉴异文化的图式与我们熟知的本文化相并置,或者对于诸如生活、政治、家庭、自我等司空见惯的观念进行相对化,同样是解决了人们普遍的精神迷惘问题,促使人们对于塑造生活方式和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这种以解释的视野进行试验的艺术创作在当代如何更新?正是闫占城创作的一个基点。他的作品没有明确的图式,也就是没有明确的指向,但这恰恰是他要表达的状态。他只对自身在和社会生活产生碰撞后的精神状态负责,甚至是通过借助某种刺激性食品将潜意识里的状态激发出来,然后再进行创作。他以自己的身体和思维方式为基础,试图为我们呈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时代状态和某种危机意识,并提醒我们警惕文化变异造成的心理失衡。
闫占城出生于陕西延安,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已在北京独立创作五年。在他位于黑桥艺术区的工作室里,我们进行过深入的艺术讨论,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对于时代有所反思并能提供有力的文化批评成为我们那次讨论的重点。事实上,随着通信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同质化、一体化并相互依赖的地方,地域间的文化差异也在逐渐消失。人们对于世界秩序发生的巨大变迁有了越来越多的意识,对于变迁的方向和选择也在不断地了解,当年的异国情调激励着前卫艺术家,但在今天这种革新和批评已经失去了震撼力,至今仍有很多艺术家还在描述日益衰弱的文化,而不是以“拯救文化”为支撑来创作,当我们逐步被变成为现代多元社会和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时,其实急需我们构建一种适用于当下时代背景的文化气象。这些关于艺术本体的问题成为年轻一代艺术家创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基于这些方面,我认为闫占城正是属于这种具有拓展文化边界能力的艺术家,他以“匿名”的态度将自己放置在生活之外来不断地进行着选择,放弃了前辈们创作出来的市场图式和创作规则,而是选择了他们研究文化和感知时代的方法,并以一种释放自我的态度将艺术创作变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载体。也恰恰是他这种“私密”的自我表达方式,却将这个时代下人们普遍的精神状态展示了出来。闫占城的大部分作品都覆了一层膜,这层膜将现实生活和他自身的境域隔开,在人们不认同现实生活里的种种规则和选择方式时,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荒谬、无知、扭曲的视角和态度。
2014年7月9日
写于北京方糖
闫占城《蓝色树林》200cm×290cm 布面油画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