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伟
在当今浮躁的艺术创作环境中,卢鸿杰固执地守望着体现自己质朴、天真、坦诚的心灵家园。当他把这份努力和热情倾注到书画创作中时,人们的视觉被触动,内心被感染,精神被勾起的,正是那潜意识中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性格即命运,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对卢鸿杰先生的创作行为,我想引申为性格即作品。人品有多面性,被取向的艺品更有多义性。反观卢先生,面对逐渐变得急功近利的艺术界,不迎合、不媚俗,更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就是这个固执的个性,才成就了或者说奠定了他现在的书画艺术张力。
认识卢先生近二十年了,许多了解卢鸿杰的朋友,每每提起让我写一篇介绍卢鸿杰的文字,我总是好为人师地说:“年轻人还是要沉住气,厚积薄发才能站稳脚跟。”当我一再徜徉在他年年播种年年收获的艺术园地时,我感到了一种失语的愧疚。面对一个天真的艺术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性格。
笔者以为,卢先生在书画艺术创作中取得的成绩,他那与生俱来的性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因为这个性格,决定了他把投入书画艺术创作的行为,选择为自己一生的生活方式。因此,欲要了解卢先生,首先要走进他的世界,尤其对一个不善言辞又全身心倾注在艺术韵律的他,我们一定要看看卢先生以行书写就的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阮郎归》《醉花葶·定风波》和文天祥的《正气歌》以及陈师道《清平乐》等;用铁线书写的《百顺图》《百虎图》《百龙图》《百福图》和唐诗宋词等;以隶书写的《千字文》《弟子规》等大量的巨幅长卷,大量的八尺、四尺整纸,大量的尺牍小品,其中还绘制了形式形象各异的《群虎图》《猛虎下山》《浩然独存》《积健为雄》和神态多变的虎头塑造。
卢鸿杰《每临大事有静气》50cm×50cm 2013年
卢鸿杰《沉默是金》96cm×50cm 2015年
卢鸿杰《积健为雄》96cm×65cm 2016年
这样大量的作品,无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尤其是那现代书画家少有问津的铁线篆书。正是卢先生对各种书体、风格、线条语言的深入研究,才有了今天的卢氏风格。每每谈到这些品类繁多的创作时,他没有那种如数家珍的自豪,往往是说:“记不清了。”
这恰恰是他性格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面。
我们知道,所有的艺术创作活动,不动起来就不能充分表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不静下去则不足以用心沉积艺术内在的联系,感悟艺术的精神气韵,开拓艺术的创造活力。
我们在卢先生的大量创作中发现,一方面是行笔挥洒自如,气势豪迈侵人,另一方面又呈现着庄重、秀丽、秀美的视觉感染。放眼看去,他几乎完全以书法线条入画绘制的老虎,其威猛造形,兀自有一种雄健和大气。卢先生作为大师胡爽庵先生的第三代传人,虽然没有付出更多的传统摩绘,其对虎画别开生面的贡献却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对卢先生已经走过的艺术创作道路,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性格使然经历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静态阶段。那是还在青少年时代,他完全凭着自己对线条懵懂的吸引,在描摹中产生着强烈而难舍的兴趣,愿逢机缘,有幸拜了画虎名家张健民先生和著名书法家苏万顺先生为师。这期间,他大量临摹、书写,充分释放着自己与生俱来的兴趣。
卢鸿杰《王士祯诗 高邮雨泊》68cm×136cm 2016年
第二阶段,即进入动态阶段。由于他的聪颖好学,在广取博收的耕耘中,不到而立之年已是频繁参加展览,应邀出席笔会,各种社会活动纷至沓来。这时,一位比自己年长的油画家朋友晏明的行为引起他的关注。晏明自从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后,由于渴望艺术创作的自由状态,一直没有去分配的艺术院校报到,尽管生活过得拮据简单,但全部热情倾注在艺术创作中,历多年而矢志不移,终于画出了不可替代的艺术风格。由此卢先生经常反思,自己这样每天不断地写、每年不断地画,方向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他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困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外面的世界馈赠了自己丰富的营养,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正是这种反思,聚集了他展翅翱翔的动力。
人的一生,一旦选择了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投身艺术,不仅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劳动,而且需要具备非凡的勇气。
第三阶段,即重新的静态阶段。这期间他仍然是每天在写、在画,但显然远离了社会的干扰和心态的浮躁,同时,静下来看书时,也和以前大不一样。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他在对自己的反省中,在对传统的追问中重新找到了创作的动力和艺术的初心。由于新的感知,新的眼光,也使他看到了时代的全新的境界,品尝到艺术破解时代价值的快感。正像卢先生自己说的,过去仅靠兴趣学艺的时候,伴随自己的只有形式美,当把心交给艺术的时候,感觉伴随自己的却是华夏民族汉字的灵魂。一个近乎闭关修行的过程,不知不觉中七八年过去了。
2011年初秋的一个晚上,沉寂多年的卢先生突然给我打电话,他说闷得太久了,想借各界朋友的眼睛挑挑毛病,于是又动起来。当在新闻大厦沁元春茶馆,遁世八年再次出现在故交新知面前的卢先生,仍然是天真、纯朴的个性,却为我们奉献出多种形式又极具个性形象的作品。这一切都在说明,正是在对传统书画艺术不急不躁的细嚼慢咽中,他追问着传统,反思着自己,并吸收为己用。
无疑,这次的动态行为已然构成了他从艺的第四个阶段。
回顾走过的路,有人说静为动之母,有人说动为静之母,或说动静互生互利。其实事情也没那么复杂,每个书画家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也会有或小或大的个体差异,或者完全相反的作用和结果。卢先生艺术创作的成绩,经历了这四个阶段,艺术创作上出色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远离喧闹艺术圈的那段安静时期,艺术之手为他种植的一颗颗种子不断在心里发芽。每次谈到此处,卢先生心里总是溢满了感恩之情。当然,各个阶段中,是否遗留了什么遗憾,尚未可知。所幸的是,卢先生现在的状态,显然进入了一个亦静亦动、动静随心的境界,他很享受这种可以控制的为己所用的创作环境。
卢鸿杰《衔子图》180cm×96cm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