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榕金
摘 要: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品德课程是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小学品德的实效性则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换言之,小学品德教学要求教师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教师资源;学科资源;地域资源
品德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良好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因此,品德课若能往这个方向努力,必将收获甚丰。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新课标不仅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必须因材施教,不能照本宣科。新课程呼唤品德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试问,就凭品德书上寥寥几幅图片和几句为数不多的话,如何能上满一节课,上好一节课?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这样的品德课其实效性就无从谈起了,教育必定以失败告终。
那么,品德课的资源有哪些呢?《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课程的资源还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计算机网络资源等。”
只要合理整合各种资源,就能提高小学品德课的实效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品德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合理整合教师资源
放眼当前,小学品德的现状令人忧心忡忡。品德课不被学校看重,任教品德的教师多数年过半百,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备课,还有一些是身兼数职的大学科老师。试问:这样的教学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吗?答案是否定的。
要徹底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保证因地制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培养一批能胜任品德教学的专任教师。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要挖掘一批能胜任品德教学的好教师,如:好班主任、好语文老师或其他学科教学能力强的老师。班主任、语文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容易掌握学生的行为动向,而且他们善于用讲道理、举例子的方式引经据典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二、合理整合学科资源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会与别的学科或多或少地联系着,品德学科也不例外。它经常与信息技术课、音乐课、美术课等有着莫大的联系。如果教师能适当地挖掘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学效果毋庸置疑会事半功倍。
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震撼力强的特点,运用得当,它就像一块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在教学中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环境和情境,通过逼真、极具震撼力的画面,美妙的音响效果,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增强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如教六年级的《对立还是沟通》这一内容时,如何能实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我在一次听课中发现,一位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时间去哪儿了》的剪影版动画视频,在歌曲《时间去哪儿了》的衬托下,一个哇哇啼哭的婴儿出生了,她在父母的辛劳呵护下,慢慢长大、上学、工作、成家……而父母却已渐渐老去。此时,学生耳中听着歌曲,眼中看着视频,心中浮现出与父母发生的点点滴滴,这一切因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引发了学生的经历。看着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感动了,眼睛都湿润了。多媒体创设了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懂得了父母之爱,后来学生能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说出与父母有效的沟通方法,出色地达到了本节教学目标,这得归功于教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
三、合理整合地域资源
地域资源包括学校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本地资源。如果教师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作为教学的补充,一定能丰富课堂教学,让课堂熠熠生辉,使品德的实效性大大增强。
例如,讲到六年级的《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珍爱生命,坚决与毒品说“No”,我思来想去,觉得利用本地方的警察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于是我邀请我校的法制副校长程警官现身本班说法,课上程警官有理有据地说到许多青少年因为好奇、受他人引诱走上吸毒、犯罪之路,还让学生看了其中一个在戒毒所戒毒的人的内心独白的短片。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无需教师过多的言语便烙印在学生心中,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
品德课是一门开放的、实践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用教材来教,以教材为载体,合理整合各种资源,让品德课变得丰满充实,激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让品德的实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邬东星.用整合的观念开展品德课程教学[J].小学德育,2006(17).
[2]陈钱林.小学品德学科课程整合初探[J].小学德育,2004(1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