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之·读之·乐之

2017-07-01 19:40谢文琴
新课程·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

谢文琴

摘 要: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不多,书面阅读能力差,再加上自控能力相对低下,贪玩好动,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他们爱看电视、爱玩电脑、爱打游戏,就是不爱课外阅读,无法达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鉴于此,教师应立足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用不同的形式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听书,以听促读,亦听亦读,进而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愉快地走进阅读新天地。

关键词:低年级;课外阅读;以听促读

听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听书其实类似于中国传统曲艺——评书,不同的是评书大多数讲的是历史演绎小说,听众也大多数是老人、出租车司机等等。这里所说的听书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外阅读文本讲出来,让学生用耳朵听教师按书上的内容讲故事,在听的过程中喜欢上阅读。但不能只是一味地听、简单地听、不假思索地听,而是主动参与,边听边思,以听促读,亦听亦读。让阅读从“听”开始,正好给一年级孩子们的自主课外阅读提供一个铺垫、一个过渡、一群伙伴,会更适合他们的身心特点。

所以,我们立足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力争通过以听促读的实践研究,用不同的形式读书给学生听,使学生听得趣意盎然,并产生积极的阅读欲望,不仅爱听还爱读,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

一、挑选听读好书,让学生爱听爱读

听书,要听好书,要让学生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因此,在选择要讲的书时,要选择适合学生、学生爱听的书。

1.听内容富有童趣的书

一年级孩子喜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欢贴近自己生活的故事。这样的书才会受孩子喜爱,因为他们能在书中看到同伴,看到自己,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案例1:童真童趣】

童话故事一直是儿童读物的首选,国外的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国内的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童话故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与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贴近孩子们的思想,一直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此外,还有《木偶奇遇记》《伊索寓言》等等,这些书都充满了童真童趣,很适合一年级孩子阅读。

2.听语言生动形象的书

一年级的孩子处于接触书面语言的初级阶段,当他们接触到生动形象的语言时就会受到良性激发,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会从一开始便比较规范,并且能在听书的过程中积累更丰富的词汇、语句与句子构成,并且能够运用到语文写作实践中。

【案例2:现学现用】

孩子们在听了《爷爷一定有办法》后,由于其中反复听到“爷爷一定有办法”一句,后来学生在日常对话和写日记中就多次运用了“谁一定有办法”的句式。

3.听学生自己挑选的书

一年级孩子虽然读的书少,缺少阅读经验,但毕竟是一个主体,有自己的喜好。所以在选书的环节,也要适当给予挑选的机会,让学生推荐几本喜欢读的书,然后由教师每周筛选出一本读给大家听。

【案例3:自给自足】

第三小组一致推荐方××小朋友的一本《逃家小兔》,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反反复复让我读了三遍。也许就因为是他们自己挑选的缘故吧,特别喜欢。

听好书才能受益良多,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书籍的孩子来说,听好书更为重要。读书是一个人形成独特气质与改变气质的唯一方法,好书不仅会影响阅读品位、阅读意义,还会影响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好书的标准是“真、善、美”,字里行间是正面、积极的语句表达,能够为孩子展示世间的美好,让孩子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二、探寻听书技巧,让学生会听会读

听书不能只是单纯地听,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并且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会听会读。

1.在猜测中听

好奇心是驱动孩子阅读下去的动力,在听书之前,让学生看看封面、读读书名,然后猜想一下书里会写什么,自己会听到什么。学生通过猜测会激发对读本的兴趣,产生阅读的欲望。

【案例4:先猜后读】

在聽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内容,有的说是猜谜语的,因为书名里有“猜猜”两字;有的说是讲两只兔子的故事,因为封面上有两只兔子;也有的说是两只兔子在猜什么……大家意见不一,都想证实自己是正确的,于是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读本,看一看、听一听了。

2.在感言中听

听到动情处,听到寓意深远处,学生就会产生很多自己的想法,那是一种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内化。这时,留出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可以相互启发,加深理解。

【案例5:入情入境】

那天我们听读故事《丑小鸭》,当读到丑小鸭又冷又饿昏倒在冰面上时,很多孩子的眼里闪烁起了泪花。我停了下来,问孩子们,想说点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丑小鸭太可怜了;有的说丑小鸭会死吗;有的说离家出走太危险了……我又问: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有的说会把丑小鸭带回家;有的说会把衣服脱下来给丑小鸭盖……看得出,孩子们已经走进了丑小鸭的世界,更深深体会到了丑小鸭的不容易以及由此萌发的善良的愿望,这一声声、一句句更是牵引着他们继续往下听。

3.在回忆中听

接着前面内容往下听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回忆前面的故事内容,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思考回忆故事内容,有助于故事的前后连续性,使学生便于理解待讲的故事内容,而且也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

【案例6:承前启后】

如《一年级的小豆豆》一书,在读到“将军驾到”时,让孩子们回忆前面已经读过小豆豆的哪些故事,今天又会上演怎样的故事呢,还是那么可爱、调皮,趣事一箩筐吗?“是的——”“肯定的——”在孩子们的肯定声中,我们的听读又开始了。

老师读书给学生听,其优越性在于朗读者面对着学生,打动学生的不仅仅是声音,还有老师本人。要不断激发孩子听的兴趣和自己阅读的欲望,要让学生听得入情,更要让学生会听会读,学以致用,阅读才能持久。

三、变换听书形式,引学生自主阅读

听书,不单只是一页一页、一章一章往下听故事,还可以变化着读,让学生变化着听,通过不同形式的听书,使学生听得趣意盎然,不仅想听,还想读,引领学生主动去阅读。

1.书听一节

学校里用来读书给学生听的时间毕竟有限,如果每本书都按章节读,就算只读一半,一学期也读不了几本书,所以有的书可以采用“选听一节”的方法,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就鼓励学生互相借着读、换着读。

【案例7:自读自乐】

《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我制作了一个课件,选择了其中一个故事,有文字也有插图,让学生边读故事边讨论。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书里的人物,同时也被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所吸引,欢笑声此起彼伏。于是拿出书,向学生推荐这本书。果然,几天后,孩子们纷纷买来这本书进行阅读。

2.书停一时

在故事的关键之处,孩子情绪激动时暂停演读,就像电视剧在剧情紧要关头“欲知后事,请看下集”一样,吊足了观众的“胃口”,那么孩子迫切想知道下文怎么办?那就自己去看书吧!

【案例8:不读不快】

读《秘密花园》,当读到玛丽找到了秘密花园的门钥匙时,孩子们是多么激动啊,眼睛瞪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这神秘的门背后究竟有什么。就在这紧要关头,我紧急刹车,不读了,并把书放回了班级书架。第二天,就有好几个孩子欣喜地和我议论下面的故事情节,显然他们已经自己去阅读了。

3.书留一思

当故事情节引起学生思考,甚至引发争论时,就不要急着往下读了,需要耐心地等一等学生的思绪。虽然这种思考有时是因为好奇,有时是因为感动,但不管什么原因,孩子在思考了,说明他们已经走进了书的世界,就留时间给学生去细细思考,细细回味。

【案例9:细细品味】

《木偶奇遇记》,读到皮诺曹把爸爸用自己的破大衣换来的课本卖了去买看马戏的门票时,学生会有所思考:皮诺曹在想什么?爸爸知道后会怎样?皮诺曹会受到惩罚吗……于是,我请大家回家后思考,并把自己的思考讲给爸爸妈妈听。

“听书,听一节,停一时,留一思”其实是给孩子们留下听读间隙,当孩子们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时,他们一定迫切想知道下文,可老师却不读了,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他们就会产生一种不读不快的念头,于是阅读就成了孩子们主动的行为,阅读效果肯定比强迫阅读要好得多。

这样的阅读,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平等的参与;没有唯命是从的指令,只有相互间的尊重。这是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融,阅读个性的张扬。

一学期下来,每天早上到校,孩子们都能静静地看书。课间,很多孩子还会在一起相互推荐、交换读本。也不用再以作业的形式强迫学生看书了,却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爱上看书了,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的少了,这一切都让我欣喜!

一学年下来,孩子们通过听读的方式阅读了好几本书,达到并超过了课标规定的阅读量,还积累了不少词匯和语言,更感受到了很多真、善、美的东西,真是收获满满啊!

当然,任何兴趣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持,需要不断强化,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推荐好书,让学生听书,引学生读书,还要及时表彰爱读书的孩子,进而让阅读持久。

参考文献:

[1]牟光明,孙传文.小学生大量阅读的实践与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董蓓芬.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低年级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