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华
[摘 要]潘北煤矿12124工作面是淮南矿区首个“刀把”式大倾角综采工作面,通过对工作面“刀把”式布置及内折、旋转方案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调斜旋转工艺研究与液压支架对接实践,为今后淮南矿区大倾角不规则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井生产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倾角;旋转;对接;“刀把”式
中图分类号:TD67;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8-0117-01
引言
近年来研究表明,因旋转综采工艺[1]难度较大,一般选在煤层赋存稳定、倾角12°以下、顶板中等稳定以上、地质构造少的条件下应用。复杂地质条件下,使用普通支架的大倾角综采工作面旋转期间单产水平、回采工效均有较大下降,设备损坏较为严重。为增加综采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降低巷道掘进率,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需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旋转综采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潘北煤矿2016年矿井计划产量165万吨,三个接替面走向长度均在600m以下,三支综采队中的两支面临接替脱节。为填补矿井产量缺口,减少脱节影响,12124工作面优化设计,在WF5(落差20m)断层附近“刀把”式布置,采用非等长工作面里、外段对接方案, F70(落差17m)断层附近内折方式布置,采用旋转开采方案,可延长可采走向长度430m,多采出煤量28万吨,占全年产量17%。对接、旋转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全年产量计划的完成。
2 工作面基本情况
2.1 设计概况
12124工作面优化设计后可采走向770m,面长为92~138~144m,平均倾角30°,平均煤厚3m,可采煤量50.3万吨。该面运顺标高为-520~-460m,轨顺标高为-389~-458m,布置在F70(落差17m)、WF5(落差8m)两条断层之间。掘进期间受WF5及WF5-1(落差6m)断层的影响,将运顺上提45m,在距里段切眼130m处进行工作面对接,470m处进行旋采,旋采角度20°。
2.2 工作面“三机”设备配置
工作面配置MG500/1130-WD型采煤机一台,SGZ800/1050型刮板输送机一部,里段切眼安装ZZ7200/22/45型液压支架62架,对接后增加到92架,旋转、加架后共计96架。
3 对接方案选择及工序安排
3.1 方案
控制改造运顺巷宽(净宽3.2m),外段切眼内三十架整体上匀、对接。
优点在于施工工序简单,对接精度要求低,安全性较高;缺点在于匀架及设备对接过程耗时较长。
3.2 前期准备
1)外段切眼三十架底座下预先铺设双轨,向上匀架时支架在轨道上滑移,降低底板阻力;支架侧护板不打开,留出匀架空间。
2)里段切眼不安装排头支架,刮板输送機采用机尾驱动,机头不安装截齿电机。
3)掌握刮板输送机上下移动规律,同时调整采向,到对接位置前工作面第一架与外段切眼支架间距控制在3.5m左右,工作面与对接切眼方位一致,同时控制好对接的几何空间。
4)外段切眼对接处底板采用铺瓦石、砌台阶或接木垛的方式衬平倾角,处理对接支架、刮板输送机下底板悬空段。
3.3 工序安排
①控制刮板输送机上、下移动,确定停采对接机头、尾位置②推进至对接位置,停采③拆除机头,包括机头架、链轮轴组、护板等④安装中部溜槽、连接对接支架管路等⑤安装机头齿箱、电机、特殊框架等⑥安装绞车,逐架向上拉移外段切眼内预留支架⑦打开支架侧护板⑧恢复支架导向杆与刮板输送机溜槽之间连接⑨试运转⑩正常回采
4 旋转、加架方案设计
4.1 两巷支护设计
工作面轨、运顺内折旋转段采用锚粱网支护,便于预留、对接支架。
旋转期间,面长加大,出现一段倾角30°的无支架支护空顶区,极易窜矸、推倒支柱,加架前采取密集单体支柱挑棚配合架设木垛的方式管理顶板,再在末排柱切顶线处垛编制袋墙,增加支护强度。
4.2 旋转
为改善旋转中心附近的顶板管理状况,防止刮板输送机下滑、上窜,采用虚旋转中心旋转方式,使调斜工作面的机头也保持一定的前移量。将20°调斜角等分成4个循环角,每旋转5°完成一个调斜循环(图1所示)。
每个调斜循环[3]中按工作面机头、尾推进比1:2选择长短刀比例。调斜过程中,采用短刀斜切、单向割煤、及时支护、先零后整的回采方式。每循环内多次抹采,期间调整支架状态,直至调正、找直。
4.3 加架
准确定位对接、加架时机头、尾位置,预留支架放置在事先做出的硐室内。到达对接位置后,快速拆卸刮板输送机机尾部件及特殊框架,拉移至机尾预留支架处安装,再与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对接[4]。
4.4 调斜
旋转完成后,调整工作面伪斜角度,在推进过程中选择最佳超前距,控制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
5 大倾角煤层“刀把”式综采工作面对接、旋转技术关键
5.1 地质条件
大倾角综采对接、旋转调斜工艺难度较大,旋转段需具备以下条件:面内地质构造少,顶板中等稳定以上;采动影响小,无老巷、老硐;煤层赋存稳定,倾角变化不大,硬度适中;煤厚、采高不宜过大,控制在3m以下[5]。
5.2 旋转比例选择
根据旋转角、半径,计算循环内机头、尾推进比例。减少循环内刀数,能有效控制刮板输送机及支架的滑移,降低反复调架升降柱对顶、底板的二次破坏。
5.3 顶板管理
轨、运顺对接段、内折段受附近断层影响,易出现变形、破碎,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集中,破碎带易漏冒,需提前在断层影响范围(特别是机尾加架处)顶板预注化学浆加固[6]。
旋转、对接期间,工作面中上部来压强度比上部、下部大,顶板破碎、煤壁片帮程度也较高,应提前做好铺设金属顶网、上木料护顶等工作,片帮区域及时拉超前架、背贴帮柱,加强管理。
6 结语
潘北煤矿12124工作面是淮南矿区首个按“刀把”式布置的大倾角综采工作面,通过对工作面“刀把”式布置及内折、旋转方案优化设计,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增加综采工作面连续推进长度,降低巷道掘进率,减少工作面搬家次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调斜旋转工艺研究与液压支架对接实践,为今后淮南矿区大倾角不规则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井生产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屠世浩,郝明奎.谢耀社.孤岛煤柱综采工作面旋转开采关键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5(33):520-523.
[2] 刘照辉,孙米银,张东亮.不规则综采工作面精确对接技术研究与实践.《煤炭工程》,2008(4):43-44.
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