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蓉, 马国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麻醉科, 上海, 201318)
不同麻醉方案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陆 蓉, 马国平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麻醉科, 上海, 201318)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区域阻滞麻醉; 深静脉血栓; 炎症反应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研究[1-2]认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0%以上,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更高。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3]。本研究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年龄≥60岁的5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案的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患者(n=291)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 B组患者(n=177)手术过程中采用椎管内麻醉; C组患者(n=130)手术过程中采用区域阻滞麻醉。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表格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术后是否继发深静脉血栓以及手术前后炎症指标,包括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单核细胞计数(MON#)、淋巴细胞计数(LYM#), 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相关标准[4], 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深静脉血栓患者例数/本组患者例数×100%。全血WBC、NEU#、MON#、LYM#:抽取患者静脉血 2 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抗凝,颠倒混匀,取全血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制定的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血清CRP: 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4 mL, 离心分离血清,取血清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CRP检测, CRP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方法为免疫比浊法。血清PCT: 空腹抽取患者静脉血3~4 mL, 离心分离血清,取血清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的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上进行PCT检测, PCT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方法为电化学发光法。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采用R×C列联表卡方检验以及两两比较SNK检验, 3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两两比较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3.06%(38/291), 显著高于B组的8.47%(15/177)和C组的3.08%(4/130)(P<0.05), 且B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手术前, 3组患者全血WBC、NEU#、MON#、LYM#,血清CRP、PC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A组患者全血WBC、NEU#,血清CRP、PCT显著高于B组、C组(P<0.05); B组患者全血WBC、NEU#, 血清CRP、PCT显著高于C组(P<0.05); 3组患者全血MON#、LY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前后3组患者炎症指标的比较
与C组比较, *P<0.05; 与B组比较, #P<0.05。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集所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以下肢发病最为常见[4]。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以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并导致肺动脉堵塞,从而导致患者继发肺动脉栓塞以及血栓后综合征[5],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尤其是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中, A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全身麻醉, B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椎管内麻醉, C组患者手术过程中采用区域阻滞麻醉,结果显示, A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C组(P<0.05), B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P<0.05)。可见麻醉方式是影响骨科老年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因素之一。
有关麻醉方式影响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机制目前已得到了初步研究,尤其是椎管内麻醉较全身麻醉的优势已形成共识,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 椎管内麻醉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时,阻滞平面以下的血管呈扩张状态,此时下肢动脉血流加快、静脉排空速率加强,从而可以预防血栓形成[6]。② 硬膜外麻醉可以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从而显著降低血液黏滞性,这亦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7]。③ 创伤可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但是持续硬膜外麻醉可以促使患者静脉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更多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由此导致纤维蛋白溶解增加,从而发挥抑制血栓形成作用[8]。④ 持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减少术后局部小血管的血流量,亦可以减少髋臼血窦渗血,通过这2个机制可以减少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失血量,并进一步避免输注库存血继发的血栓形成[9-10]。
本研究中,作者还进一步对比分析了3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炎症指标,结果显示3组患者全血WBC、NEU#、MON#、LYM#,血清CRP、PCT在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是A组患者全血WBC、NEU#,血清CRP、PCT在手术后显著高于B组、C组(P<0.05), B组患者全血WBC、NEU#,血清CRP、PCT在手术后显著高于C组(P<0.05), 而3组患者全血MON#、LYM#在手术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述6个指标中,全血WBC、NEU#,血清CRP、PCT均为炎症指标。由此可见,炎症反应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1] 亚俊, 马志坚, 廖鹏, 等.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与临床治疗[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0): 25-27.
[2] 徐金海, 潘长鸣, 马长山. 穴位电刺激联合补阳还五汤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3): 131-133.
[3] 吴晨光, 宗军, 蒋臻欢. 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 43(11): 67-69.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外科杂志, 2012, 50(7): 611-614.
[5] 黄静, 阳志军, 张洁清, 等. 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 50(10): 762-769.
[6] 姚杰, 孟尽海, 王文娟, 等. 骨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4): 413-416.
[7] 何汉良.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 20(6): 593-595.
[8] 秦毅彬, 曹苏, 沈施仁. 骨科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探讨[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9): 789-791.
[9] 徐桂茹. 骨科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 19(15): 1273-1275.
[10] 姚杰, 孟尽海, 王文娟, 等. 骨科手术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J].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3, 33(4): 413-416.
2016-12-20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ZP-XK-2015C-3)
R 614
A
1672-2353(2017)11-208-02
10.7619/jcmp.20171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