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 数学不仅是逻辑严密的数理世界,更是思想灵动的自由天堂。数学教师应该是优秀的导演、出色的导游,致力于乐学情境的创设和乐学氛围的营造,把学生引上和谐轻松的数学奥秘探索之路,让思维碰撞,让发现闪光。
【关 键 词】 数学;乐学
孩提时代,一位数学老师课堂上总是风趣幽默、寓教于乐,常常把数学知识、生活实践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时过多年,当年学习的情景依然萦绕在我的心田和梦里。而眼下,不少数学老师,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师不无感慨:学生基础差、上课打瞌睡、时不时发生师生冲突、成绩一届不如一届……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怎样才能让初中数学课堂关系和谐、气氛轻松呢?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乐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进入自由探索、自主发现的境界,激发学生的兴趣,漾起思想的涟漪。
初中数学课堂创设乐学情境的方法很多,笔者曾尝试以下三种:
1. 故事悬念法。学习幂的乘方时,我先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印度国王西拉谟要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问发明者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难办,欣然同意。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办到吗?话音一落,教室里顿时沉寂下来,有的在思考,有的在计算。稍后,教室里沸腾了:有的说国王拿得出,有的说国王拿不出,大家纷纷拿出自己计算的结果据理力争。以此引入新课,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整个课堂生气蓬勃,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 实践体验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真实性、亲切性和启发性,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王国的神奇天地,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增强学习信心,有效维持学习动机。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变枯燥为丰富,变无味为有味,使数学学习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习潜能,而且体会到了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从而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操作的能力。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后,我将学生带到校园,利用所学知识测量校园内几棵大树的高度。学生一个个好像测量专家,三五一组,做得有板有眼、兴致勃勃。
3. 媒体触动法。三尺讲台、一块黑板,教师讲解板书、学生听讲笔记,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数学知识在课堂呈现和学生头脑中的生成过程显得既漫长艰辛又枯燥呆板,教学效果难尽人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增加教学容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例如,学习“垂径定理”时,可以将被直径垂直的弦的两部分、直径和弦分成的弧设置成动画,通过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应的两段弧”这个结果。学习“平行线性质”时,可以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所截而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同傍内角设置成动画,通过移动、重合的办法让学生观察得出平行线的性质。
二、发挥幽默情趣,营造乐学氛围
斯威特夫指出:“作为数学教师,要学会把幽默引入课堂,善于恰当、巧妙地运用幽默,才能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
初中数学引进了实数、方程及方程组、不等式、函数、概率和几何证明等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计算变得复杂,知识更抽象,逻辑思维性增强。学生稚嫩的好奇心经不起教师平淡乏味的讲解、反复机械的强调带来的折磨,很容易产生疲劳,出現兴趣丧失、思维停滞,必然出现打呵欠、开小差、睡瞌睡等现象,教学效果必定大打折扣。数学老师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恰当插入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学习“角”的知识时,一位同学小声嘀咕:“几何几何叉叉角角,真的难学。”我立即接过他的话说道:“几何几何叉叉角角,长相奇特,拐拐很多,仔细看看,包含美学,掌握规律,简单易学。”同学们会心一笑,明白了学习几何的诀窍,打消了“难”的顾虑,学习兴趣顿时激发了起来。
幽默的游戏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不等式性质1”时,我就在同学们中分别找了一位体重大的同学和一位体重小的同学,让他们分别扮演猴哥猴弟,站在事先设置的跷跷板的两端,只见猴哥在地上坐着悠然自得,猴弟在空中急得挠耳挠腮。然后,让他们同时拿上一个质量相同的桃(道具),猴哥依然在地上,猴弟还是在空中。同学们乐了,在笑声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不等式性质1”。
初中数学知识既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妙趣横生的,也是生活化、自然化、情趣化的。只要教师善于用和谐快乐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学习活动,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要的乐学情景,就一定能激活学生心灵的求知密码,达成知识、生活、教学、学习的有机融洽,把数学课上活、上好、上出特色。
【参考文献】
[1] 卯升卫. 初中数学教学浅析[J]. 小作家选刊,2017(9).
[2] 张晓波. 初中数学教法探索[J]. 读与写(下旬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