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之玖
“滁州印象”系列招贴设计研究
韩之玖
对“滁州印象”系列招贴的设计提取了具有典型性的滁州元素并加以视觉优化表现,形成系列化主题设计招贴方案,以恰当和准确的视角展现滁州形象。本文对设计的方案表现加以分析和实践,为建立良好的城市印象提供一种思路和表达。方案针对“滁”“州”两字进行拆解和组合,特别是“滁”字使用范围小,只有代表地名的“滁州”和滁州的母亲河——“滁河”两处用到,因而将其进行符号化,用此表现“滁州印象”就显得非常独特,充分发挥文字最直观的信息传递优势,展现滁州城市的靓丽名片。
滁州形象;系列;招贴设计;表现
“文字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现实的行为情境中,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无时无刻在眼睛触及的每一片地方都可能会涉及这类符合的形象显现。人类的文字,最早应该都是从刻画图形、作记号开始,只是后来逐渐走向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个方向是拼音文字,用少数字母记录语言的音素;另一个方向是象形、表意文字,汉字是这一方向的典型代表。”[1]因而文字就具有了记事和模仿形态的基本功能,成为可以承载字义且赋予图形图像信息的视觉语言,把“滁”字作为滁州印象系列招贴设计视觉符号的构思得以确定,通过进一步的视觉化招贴设计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城市形象主题招贴的设计融合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设计表达强调视觉元素的单纯性、易读解、易记忆,高效发挥其强化城市印象的宣传价值。为此本文梳理了针对滁州的城市印象要素:醉翁亭、琅琊山、朱元璋、小岗村、滁菊、凤画、花鼓等,在关键词的基础上选用相应的主题分别为:醉意山水、太祖故里、农改源地、名菊之首、皖北一绝和东方芭蕾。
城市形象是城市定位的凝练性表现。滁州城市形象设计融入了历史形象与现代设计形式感,凝练滁州发展的基础支撑,迎合“大滁城”建设对滁州未来建设皖东中心城市,长三角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城市的定位,为滁州建立易于识记、富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形象,对“滁”“州”的整体形象表达上以体现文化和艺术美感的书法笔触作为贯穿系列招贴的视觉元素,结合现代元素和实物共同表达滁州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交融与和谐。对这一系列六副招贴的设计表现如下:
(一)醉意山水
“滁”的第一个结构部分:三点水,结合琅琊山风景名胜,以自然山水为纽带,体现晚霞映照下醉翁亭的迷人剪影,寂静的深绿让观者浮想联翩。招贴视觉形象中前两点融入书法的苍劲和绘画的塑造感,第三点富有现代感的几何形对醉翁亭形象特征给予简约化塑造。招贴画面形成了点、线、面的整体协调,急速与舒缓的笔触体现了山水的静动之美,与醉翁亭共同构建了滁州山、水、景一体化的城市形象:尊重自然,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维护和发掘历史文化内核,建设具有滁州地方特色的城市布局,突出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反映滁州建设天人合一、生机盎然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式“山水城市”的愿景。设计强化醉翁亭文化对滁州印象表达的价值,呈现“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的佳境,引人向之往之。资料:醉翁亭(见图1)、苏轼手书“醉翁亭”匾额(见图2);主题招贴1(见图3)。
图1 醉翁亭
图2 苏轼书醉翁亭匾
图3 醉意山水
(二)太祖故里
我们对城市的印象多因人的生活而富有生机,某些极具传奇的人生经历赋予城市独有的历史感和文化性,成为城市情感的物化和延续。作为沟通城市与受众情感的城市印象招贴设计,要挖掘凝聚于城市景物中的能产生情感共鸣的符合,我们看到了凤阳鼓楼以及发人深省的明太祖御笔“万世根本”。对比其他一些城市印象设计招贴,我们发现:无论是看到北京印象中的天坛,还是苏州印象中的园林……都是属于该城市的特色场景。滁州城市招贴也需要对特定城市生活场景的情感表达,唤起受众对城市生活的理解、文化的感悟而产生强烈的体验欲望。其中明鼓楼作为昔日的皇家禁地,现在是和谐社会下的市民休闲娱乐广场,怀古思今,感慨万千。该系列设计二便与此相结合,设计“滁”的第二个结构部分:双耳旁,“耳刀”的称谓,是因为部首的形状像人的耳朵的原因。但这并不是耳刀“阝”的原始意义,它的正确称谓应该是部首“旗帜旁”。但现在人们都习惯称之为“耳刀旁”。右“阝”,它的音是“邑”(yì),形是“邑”的变体写法,“邑”的本义是人群聚居的地方,引申为泛指一般的城镇,与地域、地名、城郭、古代诸侯封国等义有关,进而特指古代的封地、国都,用它体现一度辉煌的明中都皇城较为合适。“数”是一种视觉力,形态与数的关联极为密切,形态的表现实际是一种数的表现,这是由数带来的“量”的变化而构成的一种空间的变化的因素。[2]招贴中把繁体的“阝”结构结合数字“9”和“5”的图形化进行形象表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3]在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以此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为“九五之尊”,招贴中书法笔触中依稀可见的鼓楼和“万世根本”四个御笔大字,述说着一代帝王的传奇——滁州的历史文化积淀。资料:明太祖洪武皇帝画像(见图4),太祖手书“万世根本”(见图5),鼓楼(见图6);主题招贴2(见图7)。
图4 明太祖像
图5 朱元璋手书万世根本
图6 凤阳鼓楼
图7 太祖故里
(三)农改源地
滁州市所辖凤阳县,历史上曾是“十年倒有九年荒”的穷乡僻壤,勤劳、智慧的滁州人勇于思变,“敢为天下先”发起农村改革。在包产到户的基础上,经济思路被拓宽,他们或是种植经济作物、或是外出务工做生意等。三十多年来很多农户盖起了楼房,家中设备实现了现代化,在此影响下滁州城区的变迁也日新月异,如今高楼林立、生活便利、商贸繁荣,多个世界品牌、机构入驻,滁州成为崛起的新兴宜商宜居城市。如今“大滁城”建设正集中继承和发扬着滁州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将实施“大滁城地域共建·共享·同城化”策略,“山水·人文· 宜居”策略,“借势·协作·创新”的策略,逐步发展成为在南京都市圈中更加具有重要地位、更具竞争力的组群城市之一。“滁”的第三个结构部分便鉴于此进行设计:余字旁,是滁字的结构中字义相对完整而独立的部分。招贴正是以“余”字为整体的视觉形象,突出苍劲的“干”字,是对“大包干”精神的集中展现;“生死文书”与“朝阳”的呼应,表达其对于农村经济改革的突出地位;不断升级的“大滁城”建设展现滁州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规划图中展现的就是核心区——滁州政务新区,它正从规划中变为事实。资料:大包干纪念馆(见图8),“生死文书”(见图9),“大滁城”核心区(见图10);主题招贴3(见图11)。
图8 大包干纪念馆
图9 生死文书
图10 政务新区
图11 农改源地
(四)名菊名艺
这三副招贴结合了“州”字的笔画结构中点和竖形的重复性特点,作并列性内容的安排,将“州”字中的点元素以滁菊、凤画和凤阳花鼓这三个在地方特色产业和文化上具有知名度的事物作相应视觉图像设计:
“名菊之首”强调品牌第一、质量第一、美感第一,因而使用简洁有力的竖线条笔触与滁菊的金心玉瓣,翠蒂天香相得益彰,同时将滁菊结合真空膜包装、条码的商业化元素相结合,突出滁菊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迈入现代产业的经营理念,设计表现为主题招贴4(见图15)。
“皖北一绝”在设计素材上选用凤画的典型题材之一——“龙凤呈祥”,对局部加以处理:将凤凰提取处理,造型和色彩上还原凤画在主体表现元素上对凤凰的重视和刻画,造型取材于蛇头、龟背、鹰嘴、鹤腿、如意冠、九尾十八翅等现实物件,表现素材十分丰富,栩栩如生、色彩缤纷,寄予美好的意念,富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民间色彩,设计表现为主题招贴5(见图16)。
“东方芭蕾”[4]将一个动态十足的民间舞蹈形式的力与美含蓄地影藏在重叠的图形与图像之间,更增加了一份对凤阳花鼓的期待和神秘感。其中最富表现力的双条鞭静静地躺在力透纸背的笔触中显得那么的自若和蕴力无限,就像凤阳的花鼓舞者质朴而又满怀生活的激情,憧憬美好的未来,创造精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设计表现为主题招贴6(见图17)。资料:滁菊(见图12),凤画(见图13),凤阳花鼓(见图14)。
图12 滁菊
图13 风画
图14 凤阳花鼓
图15 名菊之首
图16 皖北一绝
图17 东方芭蕾
该主题系列招贴设计以“滁”和“州” 进行结构拆分并结合了文字、图形、图像以及数字的多种元素,招贴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主体表达的完整性,不同形式的组合,再通过整体性设计安排,使这些不同的元素在视觉上看起来彼此相关而不失对文字在局部结构和整体展示形象上的识别性,拥有良好的组织性。这样的系列招贴设计有利于受众快速接受相关信息。“滁州印象”系列招贴中视觉元素动静结合、传统与现代兼顾,整体的展示效果强烈,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宣传价值,成为滁州城市形象与城市品牌代言的一次创新性研究成果。
[1] 海军.视觉的诗学——平面设计的符合学向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9.
[2] 周曙光.设计概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7.
[3] 王辉.易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4] 凤阳花鼓[EB/OL].http://www.chuzhou.gov.cn/2685064/3435580.html.
责任编辑:刘海涛
J534.3
A
1673-1794(2017)03-0076-04
韩之玖,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安徽 滁州 23900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sk2016B20)
2017-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