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何富不过三代

2017-07-01 16:35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父辈老二草根

“富二代”这个群体并不神秘,和普通人家的孩子相比,无非是父辈的钱多一点,名气大一点,但他们自身的经历和大多数人也差不多。

他们出生时父辈还在艰苦创业,因此说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的童年和大多数人差不多。到了少年时代,二代们和一般人家孩子的区别才开始凸显,他们大都在高中或者大学时期就去国外留学。少年留学的经历对他们影响很大,其中一个就是:他们大都不愿意接班。

这点可能出乎很多父母的意料之外。当初,父母送他们去国外读书,无非是希望他们能够增长见识,以便回来继承家业。这些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他们似乎都“别无选择”——父母只能把企业留给孩子,孩子则只能接父母的班。这种“别无选择”,让中国的家族企业传承缺乏弹性。不像国外很多家族企业人丁兴旺,老大不行还有老二,老二不行还有老三。

二代的父辈大多是草根创业,从事的行业也大都是制造业,但现在中国制造业的利润率越来越低。而且,这些企业家大都是权威型领导,在公司里说一不二,这些企业里也都有一群元老,他们看着这些“小屁孩”们慢慢长大。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下,二代们要去接班的压力可谓非常大。我就常听说有二代在还没正式接班就要搞“戊戌变法”,推动企业变革,结果那些老臣嘴上不说什么,背后却有一副看笑话的心理,弄得父辈不得不出面,把自己的孩子教训一顿。

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差别很大,导致很多二代的思想观念和父辈差异甚大,有时候甚至到了沟通也很成问题的地步。父辈往往强调的是机会导向,非常善于搞政府关系,但这些二代一方面年轻,另一方面又在国外待过太多时间,对市场经济规则更加熟悉,对于政府关系有一种天然的疏离感。他们有时候看不懂(有时候则是看不上)父辈的经营模式,加之对家族企业的一些管理法则也缺乏认同感,这导致他们对继承家族企业缺乏兴趣。相较而言,他们更喜欢去做一些投资的事情,或者干脆自己去创业。这样不仅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也能更好地历练他们的能力。

很多二代还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外面先闯闯,权当是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蹚一条新路出来。做得好就名正言顺地把父辈的企业接过来,这样比在家族企业内部从一个总裁助理起步要有说服力得多,而且对于自己的成长也更加有利。

不过,这是一种理想状况,大多数二代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的父辈都是草根创业,努力工作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习惯,哪怕已经60岁了,还会认为自己可以再干30年。李嘉诚就是他们的榜样,都快90岁了,还工作在一线。父辈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让他们提前退休会害了他们,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太大价值了。也因为这个缘故,虽然父辈们也知道家族传承很重要,却总认为自己离这一天还远得很,因此很难系统地去建立家族传承计划。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一代和二代之间的冲突感。我就听过很多父子关系紧张的故事,其中有很多二代觉得很憋屈,因为哪怕他们“三十而立”了,在父亲眼中依然是孩子。父辈们还习惯用看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并不断向他们传达“我这一切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这样的老生常谈。这种说话方式显然很难让子女信服,因为二代们的思想成熟度远非上一代所能想象。由于各种观念上的分歧,两代人对企业发展方向也会有不同看法,久而久之,自然导致二代有不愿意接班的倾向。

猜你喜欢
父辈老二草根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郑老二
接过父辈的旗帜
借钱
草根
草根论调
给草根创意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