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视阈下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7-07-01 08:41刘颖
职业教育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市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其核心是推进三地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实现三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战略目标。天津市作为三地之一,其经济和产业结构特色使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之大。文章分析和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下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思考。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6-0019-05

京津冀地区聚集了充足的各级各类人才资源,打造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要素是依靠强大的人才依托,协同发展战略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与一体化建设问题。天津作为直辖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区域的中心战略位置,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并关注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尤其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国家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面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新机遇,天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人力资源,解决和处理好高技能人才的战略定位和培养问题,则是本文所要研究与探讨的内容。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基础与合作价值

京津冀三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基础。三地毗邻,同属京畿重地,濒临渤海,背靠太行,携揽“三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加之三地有着相近的民俗文化,社会经济相互融通、相互影响,人才合作与交流活动频繁的天然优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三地的经济、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宏观管理体制和发展环境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不均衡性。

(一)京津冀三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况

京津冀三地虽然从地域上互为近邻,但从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上来看尚存在着较大差异。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与经济的核心城市,其首都的地位给其带来了许多优越条件,其整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状况与其他两地区的差异性较大。从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来看(如下页表1所示),2009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中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最大,二产次之,一产的占比最小,仅为0.97%,比重微乎其微。到了2014年,三产比重继续增大,一产比重继续降低到0.7%。根据经济学中“配第——克拉克定理”可以判定:北京市经济已经进入“以消费为主导,服务业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天津市和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状况与北京市相比则大为不同,两地的产业结构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为二产比重最大,三产次之,一产比重最小。可以判定,津冀两地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但为了更好地说明两地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文特使用“钱纳里工业化阶段标准”来分析和判断两地实现工业化的程度(如表2所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标准”主要运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互关系的统计分析,按人均生产总值的变化将经济发展分为3个阶段6个时期。人均生产总值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和工业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

为了更好对比京津冀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先来看看三地人均GDP的变动情况。如表3和图1所示:从2005—2010年三地人均GDP的数据来看,北京市一直处于首位,遥遥领先其他两地,直到2011年,天津市赶超北京市,后来居上。从2005年的数据来看,北京市的人均GDP达到5 614美元,已经达到工业化中期的第三阶段,接近第四阶段。而河北省当年的人均GDP仅为1 789美元,处于工业化初期的第二阶段。随着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了2011年,北京、天津人均GDP均超过1.2万美元,根据“钱纳里工业化标准”来判定,两市已经进入发达经济的初期阶段,而河北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则要充分利用京津现有经济与产业结构的优势,与河北进行有效对接,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三地互利互惠、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与人才的基本状况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人才合作是区域合作的第一动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区域人才合作与人才一体化建设。京津冀三地拥有充足的人才资源,尤其是京津两地良好的经济和生活环境,吸引着大批的优秀人才落户,这也愈来愈来加剧了三地人才数量与质量发展的不均衡现状。因此,如何打破三地人才流动的藩蓠,建立稳定的人才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人才政策对接,形成三地互通共享的人才市场;同时,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实践发展平台,建立高效的人才合作保障机制,实现人才互通、交流,减少京津两地人才数量过重的压力,实现三地人才的合理化交流与融合,则是区域人才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与问题。由于三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衡,人才数量、质量与层次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京津冀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为三地区域人才合作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但受三地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人文基础、优劣势产业等条件的制约,不同产业人才结构失衡状态长期存在,致使三地社会、经济、教育发展也出现了不均衡状态。京津两地作为直辖市,是我国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中心,也是优秀人才聚集的主要区域,每年吸引着大量高层次人才流入两地。从教育资源来看,京津冀汇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富足、整体状况优良;而河北虽地域上与两地相邻,但经济、教育和文化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教育资源较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也相对较低。《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10)统计数据关于三地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排名显示:每十万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的比例,北京高居全国首位,占比41.5%,天津位列全国第二,占比为13.2%,河北位列全国第十七,仅为5.2%。从人力资本拥有量和增长情况来看,《2013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中京津冀1996—2010年人力资本数据如图2所示。

河北省的人力资本总量远远多于北京和天津,說明其人力资本比较充足。但其人力资本总量增长幅度却小于两地,说明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较慢,河北吸引人才的能力相对较弱。京津冀三地中,北京人力资本总量增幅最大,在2004年之前,基本与天津保持同样增长速度,但到了2005年,北京增长幅度逐年增加,与天津之间的差距也逐渐拉大。说明北京市的人力资源非常充足,人才流入北京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加速延伸,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层次均位于全国前列。天津市的人力资本增速虽没有北京快,但因为直辖市的地位和毗邻北京的优势,也吸引了大批人才流入,形成一定规模的人才聚集效应。在三地中,河北人力资本增幅最小,表现为人口基数最大,但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数量较少。因此,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导致人力资本的巨大差距。在三地协同发展战略部署下,河北省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从政策与人才流动机制、环境创设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各种积极手段让流入到京津两地的优秀人才“回流”入冀,同时要加大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二、天津市高技能人才需求与现状分析

高技能人才指的是在生产、建设和服务等领域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天津市高技能人才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但仍存在严重的短缺问题。如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有待于提高;现有的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年龄偏大,且行业分布不合理,中、高级工短缺现象明显;从紧缺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化工、运输、物流、制造业、国际贸易、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对于天津市而言,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尤其对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的天津滨海新区而言,存在着很大的高技能人才缺口。

面对人才缺失现象,天津市通过企业自身“帮”“传”“带”的方式,不断培养企业内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中高等职业院校也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天津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2014年的最新数据显示:天津市共有26所专科院校,90所中等職业学校,其中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有29所,2014年天津市专科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6万人。此外,天津市还有2 742所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人数在120万左右。为了又好又快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天津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开始规划并建立了海河教育园区,其目的就是要整合优化配置职业教育资源,努力打造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技能竞赛为一体,产学研相结合,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综合性教育园区。截止2016年底,园区内共有8所高职院校、2所中职学校,担负着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建设重任。此外,天津市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全国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来津工作和生活;通过人才评价和相关激励措施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度。截止到2012年,全市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253.2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33.8万人,占技术工人队伍的26%。130万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国率先建立岗位需求程度目录。除此之外,2014年天津市政府颁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2015—2017年,将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和自学教育等方式,使得120万人再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增加到27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全面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技术技能类专业毕业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合作的战略目标和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天津市在原有人才优势的基础上,依托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轻工纺织、国防科技八大支柱产业的特色,并协同京冀两地,在区域人才合作平台建立、人才合作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开发模式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全力构建区域人才合作的新蓝图。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反思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一)建立并完善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的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良好、有效的政策支持,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可以为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条件。三地政府应在协调沟通的基础上,依照统一、平等、法制的原则,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合作政策体系,在人才引进、户籍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形成共识,打破各地之间的差异和壁垒,为跨地区的人才合作与交流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同时,建立公平合理的法制合作平台与体系,大力发挥政府的行政监管职能。可通过设立人才工作服务站的方式,及时了解三地人才需求信息,实现人才信息同步、公开、透明。同时,天津市政府应加大对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目前,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大多由职业院校和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来承担,而大多数职业院校经费来源均以自己筹措、企业赞助以及行业支持等形式去筹集,政府用于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投入是相当有限的。天津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要把握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战略契机,在寻求更多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应实现资金筹措渠道的多元化,用以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所需。同时,要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资金浪费,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

(二)融合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本土化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视域下,实现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是必然的趋势。三地之间应搭建有效的人才合作平台,共同建立一批可以相互开放的中、高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等。同时,可加大三地师资交流力度或建立师资短期交换与流动机制。例如,天津市的职业院校可与京冀两地互派优秀教师进行短期的师资交流与培训,与北京、河北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学设施和优秀的师资。同时,天津市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自身特色,加强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八大支柱产业所急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视并加强本土化、区域化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培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优良的环境,天津市要健全与完善高技能人才薪酬制度,改革高技能人才评价选拔与激励保障机制,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制定髙标准的薪酬待遇、优惠奖励等政策,关注其创业环境、晋级晋升、家属安置、机遇前途等利益关切,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促进高技能人才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匹配,吸引更多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天津安家落户,从而为天津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

(三)打造京津冀三地特色课程建设平台体系,明确高技能人才目标定位

结合天津本地紧缺的高技能人才类型,大力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利用资源共享平台与媒介,加大三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力度。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教学授课形式,运用远程教育方式和手段,打破三地之間的地域界限,实现三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同时,可邀请北京市行业、企业中优秀的高级技师、行业骨干或技术能手等来津进行专业讲座与学术交流。淡化学历教育的概念,通过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提升受教育者中持有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尤其是技师以上层次人才培养培训的比重,培养适合地方经济特色和区域协同发展所急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有机载体,将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实训操作规范与企业操作标准相对接,教材开发与职业技能相对接,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强化仿真教学和模拟实训。逐步建立并形成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对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而言是最佳历史发展机遇,有利于解决北京城市压力,促进天津发展,带动河北经济腾飞。对于三地人才培养与合作,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天津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留住本土化人才,吸引其他高技能人才,加强天津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与北京市的优秀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下迎来天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刘颖.天津市区域经济发展视阈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5(10):13-17.

[2]马红晶.滨海新区发展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3]闫飞.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9.

[4]申志永,袁素娟,唐欣,崔曦萍.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的现实困境与机制重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3):46-48.

[5]张岩.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6]何勤,刘雅熙.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4):84-85.

On the Cultivation of High-skilled Talents in Tianjin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LIU Y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Abstrac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strategy in our country, the core of which i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areas, construct the economic circle of Beijing, achieve the strategic targets of complementing one anothers advantages among the three regions and obtaining mutual benefits and win-win results. Tianjin is one of the three region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 make it have a very large demand of high-skilled talents.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skilled talents in Tianjin and reflect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in this context.

Key word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ianjin; high-skilled talents;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市
如果画笔会说话?
The Right Mindset is the Key to Success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