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珑执教 蔡作仁点评
“砖”心致志 “铭”诸肺腑(一)
——小学趣味书法砖铭书法教学案例
张玲珑1执教 蔡作仁2点评
砖铭;依形布势;装饰;残破
选题说明:
砖为建筑用料,俗称砖头。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大多数砖为素面,有的砖面有图案纹饰,有的砖面有文字,也有图文结合的,内容多为事件记载和愿望寄托,为中国考古和文献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砖面上的图文,有的是模板戳印而成,有的是雕刻而成;有的图文凸起,有的图文凹下。有些砖铭文具有浓郁的书法艺术性,其风格特征深受一些书法家的喜爱和推崇,并由此致力于砖铭书法的研究。
铭字的砖与瓦当一样,实用价值依附于建筑、墓葬的需要,因此其文字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种:1.制砖的地名、人名和管辖官署之名;2.制砖人用于建筑上的标记;3.纪年与纪事;4.吉语、占祥祈祷之语;5.墓志;6.其他。
以砖铭为教学内容,通过“查阅——了解砖铭艺术知识”“欣赏——感受砖铭艺术风格”“临摹——学习砖铭艺术特点”“创作——设计砖铭艺术作品”“品味——感受砖铭艺术运用”的形式,从砖铭艺术的发展历程、风格特征、艺术效果等方面,了解、品味砖铭艺术,在学生心中播下发现、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种子,拓宽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知识和审美。课题以“‘砖’心致志‘铭’诸肺腑”为名,一方面突出书法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突出本课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字博物馆的资源查阅,了解中国古代砖铭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民间书法的鉴赏力和认同感;通过砖铭拓片效果模仿和吉语砖铭效果设计,让学生掌握砖铭书法的艺术特点,提升临摹和运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资料查阅、课堂讲授、师生互动中,学习民间书法的欣赏方法;在砖铭书法拓片效果的模仿和吉语创作中,掌握依形布势的结字法则,探索残破效果的表现方法和吉语砖铭效果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砖铭书法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书法的认同感和关注度,培养书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欣赏交流和临摹创作中,了解砖铭书法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砖铭书法结字的依形布势方法,砖铭书法拓片效果的模仿及吉语创作。
学时:2学时
教学对象:9~12岁学生
教学准备:
1.在校园网站数字化美术博物馆建“中国砖铭书法”专帖,学生课前登录查阅。
2.教学用PPT,文房用品每人1套,四尺八开宣纸每人2张,木刻刀,干泥板,湿泥板。
教学过程:
(PPT示照片:湘南民间古建筑中的檐下诗句、门头吉语、户口对联、祝语砖面、造亭碑记、宗祠题匾……)教师结合PPT图片,讲述回老家过年重游小时玩乐、成长地方的见闻,请学生说说在其中发现了哪些书法的元素。
教师讲述自己的感受:小时候经常在这些地方玩,可对于这些“艺术”丝毫没感觉。没想到通过近二十年的书法学习,现在看到它们,却让我感到十分惊喜,那些书法真是太好了,并为那偏僻山村里的民间艺术所惊叹和折服。老师这一趟重游,不仅想把看到的分享给大家,也想到了我们中国古代砖头上那古朴而充满深情的书法,所以特别准备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它们就是砖头上的文字,也叫砖铭。板书:“砖”心致志“铭”诸肺腑
(设计意图:在教师亲历、亲闻的图片分享中,还原生活气息,从中感受书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自然引入对砖铭书法的探索。)
1.自主学习,分享砖铭知识。
请学生运用平板电脑,打开校园网站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中国砖铭书法”专帖,自主学习其中的资料,主要为砖铭的发展简史和砖铭内容分类。3分钟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在专帖中的学习收获,先小组内交流,再每组派一位代表来交流。
(设计意图:现在的学生信息量大,自主性表现较强,教师大量的知识讲授,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让学生通过数字平台,有针对性地去自主学习,学生或多或少地会有不同收获和感受。再让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的形式,将学习的信息进行个性化提炼和加工,有的融入了个人的审美感受,有的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所见。原来的学习资料不是一次学习,而是在交流和汇报中再次巩固和消化。)
2.共同欣赏,感受砖铭风格。
(1)感受干刻砖铭风格:瘦硬挺劲,起收较尖,少圆多方,放纵恣肆。
PPT示图:干刻砖拓片(见图1)。学生欣赏,围绕笔画的起、收、转和字形的特点进行观察归纳 。 请 4~5 位学生进行汇报,说说干刻砖铭书法的笔画、字形特征。教师归纳后,追问:这些字是怎样弄到砖块上的?
教师小结:这些砖铭是用尖锐的金属利器,在较坚硬的砖块上刻画而成,入刀的地方较尖,一刀一笔,很少有回转的笔画,有些弯曲的笔画分两三刀刻成折笔,相同方向的笔画往往一气刻完,看似散乱却能自然成势。
图1 干刻砖拓片
教师用木刻刀、干泥板为学生做示范,再请两位学生体验刻砖铭。
(2)感受湿刻砖铭风格:笔势连贯,转折自如,字形活泼,浑然天成。
PPT示图:湿刻砖拓片(见图2)。请学生猜猜这些砖铭又是怎样弄到砖块上的。学生进行猜测后,教师示范用树枝在软泥块上刻字,让学生感受湿泥刻出的效果,再请学生谈谈这种砖铭的风格特点。
图2 湿刻砖拓片
教师归纳:湿刻砖文是锥形杆棒在湿软的泥坯上书刻后,再烧制成砖的。湿刻文字与墨书文字一样,都可以按笔顺一气书写。只是湿刻文字的笔画交叉处,后笔的笔道会将前笔的笔道拦断,其笔顺的先后非常清楚。
(3)感受模印砖铭风格:浑朴雄放,端庄严谨,不求工整,装饰图案。
PPT示图:模印砖拓片(见图3)。先请学生说说第一眼看上去这种砖铭与前两种砖铭有什么不同?再请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砖铭在笔画、字形、章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后,进行小组代表汇报。
图3 模印砖铭拓片
教师示范模印,用印章在软泥块上印出文字并小结:这些砖铭大都模印在砖的侧面或端面,有的文字与图案相结合,所以文字也趋向图案化。PPT示图,了解砖铭中的不同装饰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砖铭拓片欣赏、师生现场演示、小组商讨归纳、教师小结概括多种方式,让学生从欣赏、观摩、体验、研讨等方法中,感受湿刻砖铭、干刻砖铭、模印砖铭的制作方法和不同艺术特点。同为欣赏,变换不同的欣赏方式,从工具材料、制作过程中去了解其中的原理,从而更深刻地去体会不同制作方法下的砖铭艺术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艺术风格的特点,也学到了书法欣赏的方法。)
3.临摹效果,学习砖铭艺术。
(1)PPT示图:模印砖铭拓片。分析模印砖铭字形特点,教师展台示范依形布势的砖铭文字写法,关注笔画的长度对字的外形的作用,并在文字四周进行图案装饰。
(2)学生练习一:临摹PPT所示砖铭拓片《富乐未央子孙益昌》和不同的砖铭装饰图案。要求:选择砖铭中的一个字临摹在纸的正中间,用依形布势的方法写出砖铭的字形特点,再选择自己喜欢的砖铭装饰图案进行装饰。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指导,重点关注字形的书写和装饰的规律。(图4为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本环节解决本课的难点问题,先认清模印砖铭文字的结字特点,再通过观摩示范、体验练习,掌握砖铭文字的结字方法和装饰特点。层层递进、步步落实重点难点,吸引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
4.吉语创作,设计砖铭作品。
图4 学生练习一
(1)PPT示图:残缺效果浓郁的砖铭拓片《建武元年》(见图5)。请学生说说我们现在书写的效果与砖铭拓片效果相比,还缺少些什么。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砖头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会有磨损,上面的文字也会有局部或大面积的剥落,从而形成了残破的效果,也正是这种效果产生了岁月的沧桑感。
小组讨论:毛笔能写出这样残破沧桑的感觉吗?
学生分组回答。
图5《建武元年》
教师小结:干笔写、断笔写、叠纸写、揉纸写。教师分别示范干笔、断笔、揉纸的方法,并示范在大面积空白处用干笔刷墨,营造更浓的墨拓效果。
(2)PPT出示部分繁体的吉祥字词和砖铭装饰图案。学生练习二:选择一个含义吉祥的字或词语写成模印砖铭的效果,并进行图案的适当装饰。要求:运用依形布势的方法写文字,选择图案有规律装饰,用揉纸、干笔、断笔的方法写出砖铭的残破效果。
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字形书写和残破效果表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比发现中,感受残破带来的沧桑效果。吉语砖铭拓片效果的书写,巩固学生的运笔能力和依形布势的结字方法,再通过干笔、断笔、揉纸的方法,大胆去表现残破效果,丰富学生的表现技法,一步步呈现学习效果的惊喜,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1.品味砖铭作品创造。用相机收集学生课堂作业,上传到校园网数字化美术博物馆的专题帖进行展出,请学生打开专题帖进行自主欣赏并评价,说说谁的作品依形布势的方法用得好?谁的作品残破效果恰到好处?谁的作品图案装饰协调?谁的作品怎样做会更好?(图6为学生作业)
图6 学生练习二
学生进行自主交流,然后汇报。
2.PPT出示当代艺术家从砖铭中得到启发创作的作品,请学生欣赏后谈谈从书法作品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砖铭的艺术特点。
3.PPT出示当地古代建筑中的砖雕和砖铭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其位置来源及艺术特点。
教师小结:砖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它以汉字为载体,传递着无限的艺术生命力和劳动智慧。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走访附近的古代建筑,再次感受那古朴沧桑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以学生作品、名家作品和当地砖雕作品的欣赏,再次回味砖铭的艺术特点,强化砖铭艺术风格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同时也激励学生去有意识关注身边的砖铭艺术及砖铭艺术元素,为传承、保护砖铭艺术打下基础。)
教学后记:
丁酉正月,拜亲访友,重游小时候经常出入的地方,有先祖老屋、姓氏宗祠、老街古巷、郊野凉亭、村口字炉等。重游故地,触景生情的不仅是那里有童年的印记,更因为那些以前未曾关注的民间艺术。带着一份专业的习惯和眼光,发现那里竟然有两三百年历史的屋宇建筑,有轮回了几个甲子的书法题字,有精美的镂空木雕,有纯朴的石雕砖铭……然而,这些都曾经饱含先人心血的民间艺术品,如今却因为后人的无知,而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被破坏得面目全非,让人痛心。
带着一份责任和使命,心中涌动着忐忑,回学校后,我便迫不及待地设计本课题。考虑到知识的严谨性和专业性,我再次查阅相关书籍文献,以增强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认同和保护为出发点,以书法的欣赏、体验、探索方法为方向,从中精选适合小学生心智和技能学习的内容加以整合,让学生了解砖铭艺术的工艺、美感、运用等,从而丰富学生的书法技法体验,激发学生持续书法的兴趣。
课中,学生在一步步新颖的环节中对砖铭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方面得益于他们对砖铭鲜为人知的文化了解,另一方面来源于砖铭拓片效果的模仿和创作。无论是资料查阅、信息交流,还是拓片临摹、吉语设计,学生都表现得积极、愉悦、投入。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用毛笔渐渐勾勒出砖铭效果时,那种惊喜、诧异的心情溢于言表,学生兴奋地说:“哇!我们写出来的字简直就跟砖铭一样了!太神奇了!太有意思了!”此时,我窃喜:这节课的目标已经很圆满地达成了。
名师点评:张玲珑老师是一位极富才情且用心于教学的教师。本课书法教学案例以砖铭书法为教学内容,选题独特,视角新颖,目标定位明确,教学容量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借助校园网和多媒体课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分解了教学难点,落实了教学重点。此案例对我们书法教师颇有启发,值得借鉴。
J292.1
B
1005-6009(2017)37-0061-04
1.张玲珑,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江苏常州,213161)发展中心副主任,一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蔡作仁,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灌南,222500)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理事,连云港市“333工程”首批学科带头人。